一种重型卡车车身主模型及其分体式功能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8538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型卡车车身主模型及其分体式功能框架,包括车身本体、分体式功能框架和基座;分体式功能框架的上框架顶部,通过支撑板与车身本体的底部固定,分体式功能框架的下框架底部,与基座表面固定。上框架和下框架均为方钢拼接而成的长方体骨架结构,上框架底部和下框架顶部可拆卸连接;上框架内部固定有两个第一吊挂销轴,第一吊挂销轴从上框架前后两端伸出,两个第一吊挂销轴所在平面与上框架顶面平行,且分别靠近上框架两个侧面设置;上框架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腿,支撑腿包括垂直连接的支撑板和连接板,连接板固定在上框架侧面上,支撑板向上框架侧面外侧延伸。方便运输,避免了运输过程中,对装配精度的影响。

A main body model of heavy truck and its split functional frame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卡车车身主模型及其分体式功能框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制造领域,涉及一种重型卡车车身主模型及其分体式功能框架。
技术介绍
铸铝车身主模型,又称车身内外饰综合匹配检具,其主要作用是对车身内外饰零部件间隙、面差的检测和评价。目前,国内的乘用车企业均已经在其新车型开发过程中成熟的运用铸铝车身主模型作为其内外饰间隙、面差的检测、评价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随着近几年商用车的飞速发展,面对着客户个性化定制、市场多元化需求,各商用车企业不仅在技术攻关上实现突破,更是在外观品质上向着乘用车企业看齐。因此,车身主模型逐渐在商用车企业新产品的过程开发阶段被应用。重型卡车的车身相比较于乘用车,其高度上有明显差异,一般均超过2米;而重型卡车铸铝车身主模型的整体高度可达4米,传统的铸铝车身主模型的铸铝车身本体和基座拆卸不便,因此一般运输都采用整体的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存在超高、稳定性差、影响整体精度等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重型卡车车身主模型及其分体式功能框架,方便运输,避免了运输过程中,对装配精度的影响。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分体式功能框架,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上框架和下框架均为方钢拼接而成的长方体骨架结构,上框架底部和下框架顶部可拆卸连接;上框架内部固定有两个第一吊挂销轴,第一吊挂销轴从上框架前后两端伸出,两个第一吊挂销轴所在平面与上框架顶面平行,且分别靠近上框架两个侧面设置;上框架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腿,支撑腿包括垂直连接的支撑板和连接板,连接板固定在上框架侧面上,支撑板向上框架侧面外侧延伸。优选的,上框架底部设置有多个轴套,下框架顶部设置有多个导向销,轴套与导向销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优选的,上框架内部贯穿固定有两个第一矩形管,两个第一矩形管顶面平行,且分别靠近上框架两个侧面设置。优选的,每个支撑腿上,支撑板和连接板之间均设置有加劲肋。优选的,上框架和下框架均由方钢首尾连接形成矩形作为顶面和底面,矩形内部由方钢相互垂直形成网格状骨架,顶面和底面之间通过支撑柱组成长方体框架结构。优选的,吊挂销轴采用可伸缩式的不锈钢钢管。一种重型卡车车身主模型,包括车身本体、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分体式功能框架和基座;分体式功能框架的上框架顶部,通过支撑板与车身本体的底部固定,分体式功能框架的下框架底部,与基座表面固定。优选的,基座内部固定有两个第二吊挂销轴,第二吊挂销轴从基座前后两端伸出,两个第二吊挂销轴所在平面与基座顶面平行,且分别靠近基座两个侧面设置;基座内部贯穿固定有两个第二矩形管,两个第二矩形管顶面平行,且分别靠近基座两个侧面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功能框架进行分体式设计,上框架与下框架可拆卸连接,使上框架与下框架能够分别连接其余部件,提高了整体部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在上框架上的吊挂销轴,能够将上框架与下框架分别运输,最后进行吊装安装,在不影响整体结构的前提下,方便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分体式的部件避免发生错位情况,提高了精度。进一步,通过设置轴套与导向销,进一步提高了安装精度。进一步,通过在上框架内部设置第一矩形管,能够在无法吊装或水平运输的条件下,进行叉车运输。进一步,通过在支撑腿上设置加劲肋,提高了支撑腿的承载能力。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分体式功能框架的上框架与车身本体固定为一个整体,分体式功能框架的下框架与基座固定为一个整体,提高了部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在基座上的吊挂销轴,能够将车身本体和基座分别吊装运输,最后进行吊装安装,在不影响铸铝车身主模型整体结构的前提下,方便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分体式的部件避免发生错位情况,提高了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车身主模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分体式功能框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框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框架结构示意图。其中:1-车身本体;2-上框架;3-下框架;4-基座;5-支撑腿;6-轴套;7-导向销;8-第一吊挂销轴;9-第一矩形管;10-第二吊挂销轴;11-第二矩形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重型卡车车身主模型,包括车身本体1、分体式功能框架和基座4。如图2所示,分体式功能框架由上框架2,下框架3两部分组成。如图3所示,上框架2主要由方钢和钢板焊接成具有强度的长方体;本实施例优选的由方钢首尾连接形成上矩形作为上框架2的顶面和底面,上矩形内部由方钢相互垂直形成上网格状骨架,上网格状骨架与上矩形连接,顶面和底面之间通过上支撑柱组成的长方体框架结构,每两个方钢的连接部位,均设置有一个上支撑柱。上框架2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布置4个支撑腿5作为车身本体1的支撑腿5,同一侧的四个支撑腿5间距相同,支撑腿5包括垂直连接的支撑板和连接板,支撑板和连接板均采用Q345A钢板焊接成90°,连接板与上框架2的左侧和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支撑板通过螺栓与车身本体1固定;支撑腿5其主要作用是承载和固定车身本体1。上框架2内部贯穿固定有两个平行的第一吊挂销轴8,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一吊挂销轴8采用直径φ70mm的可伸缩式不锈钢钢管,第一吊挂销轴8从上框架2前后两端伸出,两个第一吊挂销轴8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分别靠近上框架2的左侧和右侧设置;其主要作用是在运输和转移铸铝车身主模型时,可以通过起重机、吊车等设备通过吊绳、吊钩等辅助吊具挂在吊挂销轴上,起吊上框架2和车身本体1。上框架2内部贯穿固定有两个平行的第一矩形管9,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一矩形管9尺寸为250mm×100mm,焊接在上框架2上表面的底部,第二矩形管11也可以采用槽钢,槽钢的开口朝向基座4上表面;其主要作用是在运输和转移车身主模型时,可以通过叉车的叉腿插入第一矩形管9运输上框架2和车身本体1。上框架2的底部布置3组轴套6,采用直径φ25mm的标准轴套6,采用40Cr材料制成;其主要作用是运输和转移铸铝车身主模型完成后,将上框架2和车身本体1吊运落放到下框架3和基座4上时,配合下框架3的导向销7,进行落放的导向和定位。如图4所示,下框架3主要由方钢和钢板焊接成具有强度的立方体;本实施例优选的由方钢首尾连接形成下矩形作为下框架3的顶面和底面,下矩形内部由方钢相互垂直形成下网格状骨架,下网格状骨架与下矩形连接,顶面和底面之间通过下支撑柱组成的长方体框架结构,每两个方钢的连接部位,均设置有一个下支撑柱。下框架3的顶部布置3组导向销7,采用直径φ25mm的标准圆锥销,采用40Cr材料制成,轴套6与导向销7位置对应;其主要作用是运输和转移铸铝车身主模型完成后,将上框架2和车身本体1吊运落放到下框架3和基座4上时,配合上框架2的销套,进行落放的导向和定位。下框架3的底部直接通过螺栓与基座4固定连接。基座4内部贯穿固定有两个平行的第二吊挂销轴10,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二吊挂销轴10采用直径φ70mm的可伸缩式不锈钢钢管,第二吊挂销轴10从基座4前后两端伸出,两个第二吊挂销轴10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分别靠近基座4的左侧和右侧设置;其主要作用是在运输和转移铸铝车身主模型时,可以通过起重机、吊车等设备通过吊绳、吊钩等辅助吊具挂在吊挂销轴上,起吊下框架3和基座4。基座4内部贯穿固定有两个平行的第二矩形管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功能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架(2)和下框架(3);上框架(2)和下框架(3)均为方钢拼接而成的长方体骨架结构,上框架(2)底部和下框架(3)顶部可拆卸连接;上框架(2)内部固定有两个第一吊挂销轴(8),第一吊挂销轴(8)从上框架(2)前后两端伸出,两个第一吊挂销轴(8)所在平面与上框架(2)顶面平行,且分别靠近上框架(2)两个侧面设置;上框架(2)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腿(5),支撑腿(5)包括垂直连接的支撑板和连接板,连接板固定在上框架(2)侧面上,支撑板向上框架(2)侧面外侧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功能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架(2)和下框架(3);上框架(2)和下框架(3)均为方钢拼接而成的长方体骨架结构,上框架(2)底部和下框架(3)顶部可拆卸连接;上框架(2)内部固定有两个第一吊挂销轴(8),第一吊挂销轴(8)从上框架(2)前后两端伸出,两个第一吊挂销轴(8)所在平面与上框架(2)顶面平行,且分别靠近上框架(2)两个侧面设置;上框架(2)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腿(5),支撑腿(5)包括垂直连接的支撑板和连接板,连接板固定在上框架(2)侧面上,支撑板向上框架(2)侧面外侧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功能框架,其特征在于,上框架(2)底部设置有多个轴套(6),下框架(3)顶部设置有多个导向销(7),轴套(6)与导向销(7)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功能框架,其特征在于,上框架(2)内部贯穿固定有两个第一矩形管(9),两个第一矩形管(9所在平面与上框架(2)顶面平行,且分别靠近上框架(2)两个侧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功能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刚陈二军樊宁范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