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承压裂隙水地层钻孔灌注桩护筒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838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灌注桩施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承压裂隙水地层钻孔灌注桩护筒施工方法,包括已设定位置的基桩、处于土层内的承压裂隙水层以及呈圆筒状的护筒,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在基桩的位置勘察土层的情况,提前获悉承压裂隙水层的深度和厚度;(2)、对基桩的周围地表土层进行加固硬化;(3)、钻设第一桩孔,第一桩孔的深度小于承压裂隙水层的深度;(4)、沿第一桩孔下放护筒,直至护筒抵接第一桩孔的底部;(5)、对护筒施加压力,使护筒贯穿承压裂隙水层;(6)、自第一桩孔的底部竖直向下钻设第二桩孔,直至第一桩孔与第二桩孔的深度之和达到设计总深度。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bored pile casing in high pressure fissure water gr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承压裂隙水地层钻孔灌注桩护筒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灌注桩施工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承压裂隙水地层钻孔灌注桩护筒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是一种施工成本低、施工操作简单、无振动及噪音及挤土效应的混凝土技术;目前,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大量实践案例表明,钻孔灌注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较强的稳定性,即混凝土浆液渗透至土层深处,能使土层与灌注桩体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地基更加牢固可靠,同时灌注桩能够有效控制地基沉降,从而对土层产生压实效果;钻孔灌注桩对土层起着较好的渗透、压密及劈裂作用,且三者间的相互作用能使土层更加稳固。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往往会因地质条件复杂而造成施工困难,特别是灌注基桩穿过基岩裂隙水承压水层时,由于水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而水层上下都有完全不透水的水岩石层或轻度弱透水的岩石层,导致承压裂隙水通过钻孔形成上升通道,产生水头压力,涌出的水能迅速破坏孔壁、稀释泥浆并造成塌孔,同时对灌注混凝土产生的挤压、离析作用,降低灌注桩成桩质量。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平衡钻孔内承压水水头的方式主要为调大泥浆比重以及增设护筒形成防护装置。调大泥浆比重意味着无用固相含量较高,容易造成附在孔壁的泥皮较厚,不但会使钻孔缩径,而且会引起孔壁水化崩塌、泥皮脱落;当承压裂隙水地层埋藏较深时,采用增设护筒防护装置会因为摩擦力的影响导致护筒回收不利,造成材料的严重浪费,且对设备要求较高,提高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承压裂隙水地层钻孔灌注桩护筒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灌注桩施工完成后护筒回收不方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承压裂隙水地层钻孔灌注桩护筒施工方法,包括已设定位置的基桩、处于土层内的承压裂隙水层以及呈圆筒状的护筒,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在所述基桩的位置勘察土层的情况,提前获悉所述承压裂隙水层的深度和厚度;(2)、对所述基桩的周围地表土层进行加固硬化;(3)、钻设第一桩孔,所述第一桩孔的深度小于所述承压裂隙水层的深度;(4)、沿所述第一桩孔下放所述护筒,直至所述护筒抵接所述第一桩孔的底部;(5)、对所述护筒施加压力,使所述护筒贯穿所述承压裂隙水层;(6)、自所述第一桩孔的底部竖直向下钻设第二桩孔,直至所述第一桩孔与所述第二桩孔的深度之和达到设计总深度;(7)、沿所述第一桩孔与所述第二桩孔的方向下放钢筋笼,往所述第二桩孔内灌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超过所述承压裂隙水层的深度,将所述护筒拔出,继续灌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进入所述第一桩孔且达到设计高度。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第一桩孔的中心轴与所述基桩的中心轴重合,重合偏差小于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桩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基桩的直径,所述护筒的直径大于所述基桩的直径而小于所述第一桩孔的直径,所述护筒的长度大于所述承压裂隙水层的厚度。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4)中,下放的所述护筒的外表面的上部焊接有两个套环,两个所述套环呈对角布置,且所述套环与钢筋条的一端呈固定布置,所述钢筋条的另一端朝向地面延伸,且高出地面。进一步地,所述护筒的顶面圆周中心与设定的所述基桩的中心轴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不得大于1%。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5)中,通过动力头驱动器驱动所述护筒向下移动,所述动力头驱动器包括动力头,所述动力头抵接所述护筒,且进行正反转搓动,使所述护筒切入所述承压裂隙水层。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6)中,所述第二桩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桩孔的直径,且与所述基桩的直径相等。进一步地,在钻设所述第二桩孔时,往所述第二桩孔内同步注入泥浆。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7)中,在灌注混凝土之前进行成孔检查,对所述第一桩孔和所述第二桩孔的深度、直径、位置以及垂直度进行检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承压裂隙水地层钻孔灌注桩护筒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提前在承压裂隙水地层埋设护筒,避免了承压水从第一桩孔和第二桩孔的内侧壁涌出,破坏孔壁,保证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而且护筒长度和强度可根据承压裂隙水地层进行选择,并在灌注混凝土后能够回收利用,从而降低施工成本;(2)、通过前期的勘察工作,可以提前获悉承压裂隙水层位置,确定第一桩孔深度,并根据勘察的情况设计护筒的长度和强度,可以更有效的平衡承压裂隙水地层水头压力,并防止出现桩孔坍塌,同时节约了护筒的成本;(3)、先钻设第一桩孔有利于下放护筒,减少了护筒切入地层的时间,在保证成桩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及减少了施工成本;(4)、在第一桩孔内下放护筒,再将护筒贯穿承压裂隙水层,避免了护筒从地面开始压入土层而造成摩擦力过大导致护筒难以取出、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在混凝土灌注至承压裂隙水层以上一定高度时护筒可回收利用,解决灌注桩施工完成后护筒回收不方便的问题,降低了施工成本,经济效益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承压裂隙水地层钻孔灌注桩护筒施工方法的施工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承压裂隙水地层钻孔灌注桩护筒施工方法的结构剖切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承压裂隙水地层钻孔灌注桩护筒施工方法的护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承压裂隙水地层钻孔灌注桩护筒施工方法,用于解决灌注桩施工完成后护筒回收不方便的问题。一种高承压裂隙水地层钻孔灌注桩护筒施工方法,包括已设定位置的基桩1、处于土层内的承压裂隙水层2以及呈圆筒状的护筒3,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在基桩1的位置勘察土层的情况,提前获悉承压裂隙水层2的深度和厚度;(2)、对基桩1的周围地表土层进行加固硬化;(3)、钻设第一桩孔4,第一桩孔4的深度小于承压裂隙水层2的深度;(4)、沿第一桩孔4下放护筒3,直至护筒3抵接第一桩孔4的底部;(5)、对护筒3施加压力,使护筒3贯穿承压裂隙水层2;(6)、自第一桩孔4的底部竖直向下钻设第二桩孔5,直至第一桩孔4与第二桩孔5的深度之和达到设计总深度;(7)、沿第一桩孔4与第二桩孔5的方向下放钢筋笼,往第二桩孔5内灌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超过承压裂隙水层2的深度,将护筒3拔出,继续灌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进入第一桩孔4且达到设计高度。上述的一种高承压裂隙水地层钻孔灌注桩护筒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提前在承压裂隙水地层埋设护筒3,避免了承压水从第一桩孔4和第二桩孔5的内侧壁涌出,破坏孔壁,保证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而且护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承压裂隙水地层钻孔灌注桩护筒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已设定位置的基桩、处于土层内的承压裂隙水层以及呈圆筒状的护筒,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在所述基桩的位置勘察土层的情况,提前获悉所述承压裂隙水层的深度和厚度;(2)、对所述基桩的周围地表土层进行加固硬化;(3)、钻设第一桩孔,所述第一桩孔的深度小于所述承压裂隙水层的深度;(4)、沿所述第一桩孔下放所述护筒,直至所述护筒抵接所述第一桩孔的底部;(5)、对所述护筒施加压力,使所述护筒贯穿所述承压裂隙水层;(6)、自所述第一桩孔的底部竖直向下钻设第二桩孔,直至所述第一桩孔与所述第二桩孔的深度之和达到设计总深度;(7)、沿所述第一桩孔与所述第二桩孔的方向下放钢筋笼,往所述第二桩孔内灌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超过所述承压裂隙水层的深度,将所述护筒拔出,继续灌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进入所述第一桩孔且达到设计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承压裂隙水地层钻孔灌注桩护筒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已设定位置的基桩、处于土层内的承压裂隙水层以及呈圆筒状的护筒,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在所述基桩的位置勘察土层的情况,提前获悉所述承压裂隙水层的深度和厚度;(2)、对所述基桩的周围地表土层进行加固硬化;(3)、钻设第一桩孔,所述第一桩孔的深度小于所述承压裂隙水层的深度;(4)、沿所述第一桩孔下放所述护筒,直至所述护筒抵接所述第一桩孔的底部;(5)、对所述护筒施加压力,使所述护筒贯穿所述承压裂隙水层;(6)、自所述第一桩孔的底部竖直向下钻设第二桩孔,直至所述第一桩孔与所述第二桩孔的深度之和达到设计总深度;(7)、沿所述第一桩孔与所述第二桩孔的方向下放钢筋笼,往所述第二桩孔内灌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超过所述承压裂隙水层的深度,将所述护筒拔出,继续灌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进入所述第一桩孔且达到设计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压裂隙水地层钻孔灌注桩护筒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第一桩孔的中心轴与所述基桩的中心轴重合,重合偏差小于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承压裂隙水地层钻孔灌注桩护筒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基桩的直径,所述护筒的直径大于所述基桩的直径而小于所述第一桩孔的直径,所述护筒的长度大于所述承压裂隙水层的厚度。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枧龙桂华梁世缪忠尚罗伟欧桦张炳东林璇刘正雄黄文春王嵩邓亚军朱心龙罗燕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