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孔用护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73520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成孔用护筒,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护筒和套设在上护筒内的下护筒,上护筒的下端与下护筒的上端重叠,上护筒包括第一上口和第一下口,下护筒包括第二上口和第二下口,第一上口的外径大于第一下口的外径,第一下口的内径小于第二上口的外径,第二上口的外径大于第二下口的外径,适用于流塑性土层较深的土层进行成孔。

Protecting cylinder for hole form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uard cylinder hole,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included and arranged on the casing in the casing tube, an upper end of the casing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lower casing overlap on the casing includes a first upper and lower casing under the first port, including second. And second, the first is the first outside diameter greater than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port, the first port of an outer diameter inner diameter is less than second, second is the diameter greater than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port second, suitable for plastic flow deep soil soil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孔用护筒
本技术涉及基础桩成孔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成孔用护筒。
技术介绍
在基础桩的施工中,需要使用旋挖钻机进行成孔,成孔后向孔内浇筑混凝土,但是在成孔时,上部的土层为流塑性土层时,开孔后孔边的土层会向孔内塌陷或者孔的直径会变而出现缩颈的状况,成孔困难。为解决上述问题,一般会在开孔前,首先在开孔的位置放置护筒,护筒就位后,使用振动锤等对护筒施加压力将护筒埋入地下,然后再在筒内进行钻孔,如果护筒难以下压,也可以先在地上挖孔,再埋设护筒;钻孔结束后向护筒内放置钢筋笼,然后浇注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即使用吊车将护筒从孔内拔出,此时混凝土仍处于浆状,护筒的筒壁又较薄,一般为8mm-10mm,所以护筒可以从孔内拔出,有效的防止了缩径情况的出现。护筒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吊孔,在向外拔护筒时,一般会使用钢丝绳与吊孔配合后,通过吊车钩住钢丝绳,有的直接使用吊钩钩住钢丝绳;还有的会使用吊钩钩住一根横梁作为中间件,然后将钢丝绳套设在横梁两端,向外拔出护筒。但是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单节护筒成孔,长度不超过6米,当流塑性土层的深度较大时,现有的护筒埋设较困难,难以保证正常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孔用护筒,适用于流塑性土层较深的土层进行成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成孔用护筒,包括上护筒和套设在上护筒内的下护筒,上护筒的下端与下护筒的上端重叠,上护筒包括第一上口和第一下口,下护筒包括第二上口和第二下口,第一上口的外径大于第一下口的外径,第一下口的内径小于第二上口的外径,第二上口的外径大于第二下口的外径,上护筒的侧壁上开设有吊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孔后即将上护筒和下护筒放置进孔内,可以实现对流塑性的土层进行阻挡;第一上口的外径大于第一下口的外径,第二上口的外径大于第二下口的外径,即上护筒和下护筒均为上粗下细的结构,则将护筒取出时,上护筒位于上方较易被吊出,而对于下护筒,上护筒所在位置的孔径大于下护筒所在位置的孔径,下护筒运动至上护筒所在的位置时,可以相对容易地取出,适用于流塑性土层较深的土层进行成孔;向外取出护筒时是由上至下将护筒吊出,由于第一下口的内径小于第二上口的外径,下护筒可以卡在上护筒内,将上护筒取出时,下护筒不会从上护筒内滑出,可以在上护筒的带动下将下护筒一同取出,便于将整个护筒取出。较佳的,第一上口的外径大于第一下口的外径100mm~20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尺寸的设置,上护筒的上端和下端粗细程度适中,进一步便于将上护筒取出;此外,上护筒的上端和下端直径相差较小,在护筒取出后,孔与桩之间的距离各个部位均相差较小,提高了孔与桩之间距离的一致性。较佳的,第二上口的外径大于第二下口的外径100mm~20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尺寸的设置,下护筒的上端和下端粗细程度适中,进一步便于将下护筒取出,在上护筒和下护筒的长度相等时,则上护筒和下护筒的锥度相同,便于将二者同时取出。较佳的,所述上护筒和下护筒重叠的长度大于等于20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上护筒和下护筒的重叠长度较小,则下护筒从上护筒内滑出的趋势增加,不利于下护筒随上护筒同时从孔内取出。较佳的,上护筒和下护筒重叠的长度为20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下护筒较好的卡在上护筒内的同时,增加了上护筒和下护筒之间的整体长度。较佳的,所述吊孔开设有两组,两组吊孔的直径不同,每组吊孔均为两个,两个吊孔以上护筒的轴线为中心线对称开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取出上护筒和下护筒时,吊孔可以供钩子吊挂,将上护筒取出;当用于钩吊上护筒的吊车钩子大小不同时,钩子可以钩入与之适配的吊孔内。较佳的,下护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连接孔,两个连接孔一下护筒的轴线为中心线对称开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前在连接孔内安装钢丝绳,使得钢丝绳的上端足够长,可以供吊车钩吊,在向外拔上护筒和下护筒时,可以同时钩住下护筒,配合上护筒对下护筒的带动作用,有助于下护筒随上护筒被同时拔出。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护筒和下护筒的设置和配合,适用于流塑性土层较深的土层进行成孔;下护筒卡在上护筒内,可以使得上护筒和下护筒可以同时取出;上护筒和下护筒易于取出。附图说明图1一种成孔用护筒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体现第一组吊孔和第二组吊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体现下护筒套设在上护筒内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护筒;11、第一上口;13、吊孔;12、第一下口;2、下护筒;21、第二上口;22、第二下口;23、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一种成孔用护筒,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上护筒1和套设在上护筒1内的下护筒2。上护筒1的侧壁开设有吊孔13,吊孔13包括第一组吊孔131和第二组吊孔132,每组吊孔13均包括两个并以上护筒1的轴线为中心线对称开设,第一组吊孔131的直径大于第二组吊孔132的直径。结合图4,上护筒1的下端与下护筒2的上端重叠,重叠的长度大于等于200mm,上护筒1包括第一上口11和第一下口12,下护筒2包括第二上口21和第二下口22,第一上口11的外径大于第一下口12的外径100mm~200mm。第一下口12的内径小于第二上口21的外径。第二上口21的外径大于第二下口22的外径100mm~200mm。在安装上护筒1和下护筒2时,先使得上护筒1就位,施加压力将上护筒1埋入地下,然后在上护筒1内进行钻孔,钻至上护筒1底部时,再埋设下护筒2,然后在下护筒2内进行钻孔,施加压力将上护筒1和下护筒2分别埋设入地下为现有技术。在需要将上护筒1和下护筒2取出时,可以使用钢丝绳钩住其中一组吊孔13,然后使用吊车钩住钢丝绳以拔出上护筒1和下护筒2,在吊挂上护筒1的同时,由于上护筒1与下护筒2具有重叠部分,并且下护筒2卡在上护筒1内,在下护筒2可以在上护筒1的带动下同步被吊出,其中钢丝绳与吊孔的连接以及固定、钢丝绳的选型以及钢丝绳与吊车的连接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结合图4,下护筒2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连接孔23,连接孔23以下护筒2的轴线为中心线对称开设。在埋设下护筒2之前即将钢丝绳231穿过连接孔23后进行固定,使得钢丝绳231的上端伸出地面并留有足够的余量,钢丝绳231的上端可以系在一起固定,在浇注之前,使得与下护筒2连接的钢丝绳231紧靠上护筒2的内壁。这样,在向外拔出上护筒1和下护筒2时,吊车除了钩吊外上护筒1以外,可以同时钩住与连接孔23连接的钢丝绳231,配合上护筒1对下护筒2的带动作用,有助于下护筒2与上护筒1同时被拔出。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成孔用护筒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孔用护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护筒(1)和套设在上护筒(1)内的下护筒(2),上护筒(1)的下端与下护筒(2)的上端重叠,上护筒(1)包括第一上口(11)和第一下口(12),下护筒(2)包括第二上口(21)和第二下口(22),第一上口(11)的外径大于第一下口(12)的外径,第一下口(12)的内径小于第二上口(21)的外径,第二上口(21)的外径大于第二下口(22)的外径,上护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吊孔(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孔用护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护筒(1)和套设在上护筒(1)内的下护筒(2),上护筒(1)的下端与下护筒(2)的上端重叠,上护筒(1)包括第一上口(11)和第一下口(12),下护筒(2)包括第二上口(21)和第二下口(22),第一上口(11)的外径大于第一下口(12)的外径,第一下口(12)的内径小于第二上口(21)的外径,第二上口(21)的外径大于第二下口(22)的外径,上护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吊孔(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孔用护筒,其特征在于:第一上口(11)的外径大于第一下口(12)的外径100mm~20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孔用护筒,其特征在于:第二上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同辉刘卓人郎需辉刘菊宓亚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地质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