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链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821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链传动机构。移动式链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动力机(3)、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被动链轮(7)、联轴器(8)、主动轴(9)、主动链轮(10)、链条(11)、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动力机(3)固定在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上,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的下端分别与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固定连接,被动链轮(7)固定在传动轴(6)上,传动轴(6)由轴承分别与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的上端部相联,被动链轮(7)、主动链轮(10)由链条(11)相联;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与设置传动轴(6)传动的设备的机架(1)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移动、结构简单的特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链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链传动机构中,安装主动链轮的动力机与被动链轮的支撑座都是固定在设备的机 架上。 一般情况下,如果设备的空间结构能够满足被动链轮支撑座的布置要求,那么,这种 布局是可以满足使用要求的。但在设备结构无法很好的布置被动链轮支撑座时,仍采用传统 的结构布局,将会使传动轴在传动过程中就会产生大的变形,对传动造成不利影响,对设备 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结构简单的移动式链传动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移动式链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动力机3、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被动链轮7、联轴器8、主动 轴9、主动链轮IO、链条ll、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动力机3固定在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 上,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的下端分别与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固定连 接,被动链轮7、主动链轮10分别位于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之间, 主动链轮10位于被动链轮7的下方,主动链轮10固定在主动轴9上,主动轴9的一端部由 轴承与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相联,主动轴9的另一端部由轴承与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相联, 且主动轴9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由联轴器8与动力机3的输出轴相联;被动链 轮7固定在传动轴6上,传动轴6由轴承分别与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 的上端部相联,被动链轮7、主动链轮10由链条11相联;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与设置传 动轴6传动的设备的机架1铰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 、采用上述结构,被动链轮及传动轴不需要额外的轴支撑座与设备的机架相连,被 动链轮与设备的机架之间不再有直接的连接,也就是说,消除了被动链轮支撑结构对设备的 机架的依赖。在设备的机架对链传动机构的布置有影响时,本技术就更有优越性。2) 、本技术采用动力机3、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固定在动 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上,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与设置传动轴6传动的设备的机架1铰接,具有结构简单、可移动的特点。本技术适用于多段的、长简支轴的传动,如大长度的回转体零件的滚转传动;尤其适用于传动链轮在传动轴的中间位置,又无法为传动链轮设置固定支撑座的传动场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中1-机架,2-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3-动力机,4-第一可调节支撑架,5-轴承,6-传动轴,7-被动链轮,8-联轴器,9-主动轴,10-主动链轮,11-链条,12-第二可调节支撑 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所示,移动式链传动机构,它包括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动力机3、第 一可调节支撑架4、被动链轮7、联轴器8、主动轴9、主动链轮10、链条ll、第二可调节 支撑架12,动力机(如电动机,或电动机+减速器)3固定在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上,第 一可调节支撑架(即高度可调节)4、第二可调节支撑架(即高度可调节)12的下端分别与 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固定连接,被动链轮7、主动链轮10分别位于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 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之间,主动链轮10位于被动链轮7的下方,主动链轮10固定在主动 轴9上,主动轴9的一端部由轴承与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相联,主动轴9的另一端部由轴 承与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相联,且主动轴9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由联轴器8与 动力机3的输出轴相联;被动链轮7固定在传动轴6上,传动轴6由轴承分别与第一可调节 支撑架4、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的上端部相联,被动链轮7、主动链轮10由链条11相联; 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与设置传动轴6传动的设备的机架1铰接。动力机工作,带动主动链轮旋转,旋转运动再由链条传递给被动链轮;被动链轮带动传 动轴旋转完成相应功能。链条将动力由主动链轮传递给被动链轮时,将在对主动链轮与被动 链轮产生作用力,这个作用力由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平衡。权利要求1.移动式链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动力机(3)、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被动链轮(7)、联轴器(8)、主动轴(9)、主动链轮(10)、链条(11)、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动力机(3)固定在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上,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的下端分别与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固定连接,被动链轮(7)、主动链轮(10)分别位于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之间,主动链轮(10)位于被动链轮(7)的下方,主动链轮(10)固定在主动轴(9)上,主动轴(9)的一端部由轴承与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相联,主动轴(9)的另一端部由轴承与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相联,且主动轴(9)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由联轴器(8)与动力机(3)的输出轴相联;被动链轮(7)固定在传动轴(6)上,传动轴(6)由轴承分别与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的上端部相联,被动链轮(7)、主动链轮(10)由链条(11)相联;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与设置传动轴(6)传动的设备的机架(1)铰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链传动机构。移动式链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动力机(3)、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被动链轮(7)、联轴器(8)、主动轴(9)、主动链轮(10)、链条(11)、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动力机(3)固定在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上,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的下端分别与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固定连接,被动链轮(7)固定在传动轴(6)上,传动轴(6)由轴承分别与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的上端部相联,被动链轮(7)、主动链轮(10)由链条(11)相联;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与设置传动轴(6)传动的设备的机架(1)铰接。本技术具有可移动、结构简单的特点。文档编号F16H7/06GK201065921SQ20072008530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9日专利技术者徐锦军 申请人:国营红阳机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移动式链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动力机(3)、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被动链轮(7)、联轴器(8)、主动轴(9)、主动链轮(10)、链条(11)、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动力机(3)固定在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上,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的下端分别与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固定连接,被动链轮(7)、主动链轮(10)分别位于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之间,主动链轮(10)位于被动链轮(7)的下方,主动链轮(10)固定在主动轴(9)上,主动轴(9)的一端部由轴承与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相联,主动轴(9)的另一端部由轴承与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相联,且主动轴(9)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由联轴器(8)与动力机(3)的输出轴相联;被动链轮(7)固定在传动轴(6)上,传动轴(6)由轴承分别与第一可调节支撑架(4)、第二可调节支撑架(12)的上端部相联,被动链轮(7)、主动链轮(10)由链条(11)相联;动力机的安装基础座(2)与设置传动轴(6)传动的设备的机架(1)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锦军
申请(专利权)人:国营红阳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