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盐废水集成生化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818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保设施。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盐废水集成生化处理方法,该方法应具有耐盐菌无需长期连续投加、系统稳定性好的特点。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盐废水集成生化处理方法,包括设有搅拌装置的厌氧池、兼氧池及设有曝气装置的好氧池,厌氧池、兼氧池与好氧池依次相通且在池水中配置有耐盐菌、并投加关键激活元素以及营养元素;所述耐盐菌阶段性外部投放,或/和利用生化污泥(优选沉定池中回流的污泥)通过驯化提升阶梯培养;所述驯化提升阶梯为2000mg/L‑5000mg/L;所述阶段性外部投放是,盐度每一次提升投放一次耐盐菌,或多次阶梯提升投放一次耐盐菌;盐度单次阶梯提升幅度应不超过0.5%,以最终获得耐盐度达到6%以下的耐盐生化系统。

An integrated biochemical treatment method for high salt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盐废水集成生化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保设施,具体是一种处理高盐废水的集成生化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高盐废水是指总含盐质量分数至少达到1%及以上的废水.其主要来自于化工医药企业、海产品加工厂、腌菜加工厂等工业企业.含盐废水的产生途径广泛,水量也逐年增加。由于高浓度的盐类物质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故含盐废水生化处理效果差;而目前采用的废水浓缩、蒸盐等传统工艺,存在投资大、运行费用高、设备维修频繁的缺陷,还会产生大量废盐渣,难以处理。为此,在沿海区域,如能采用高效稳定的耐盐生化系统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干净后,再排入自然水体,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高盐废水集成生化处理方法,该方法应具有耐盐菌无需长期连续投加、系统稳定性好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盐废水集成生化处理方法,包括设有搅拌装置的厌氧池、兼氧池及设有曝气装置的好氧池,厌氧池、兼氧池与好氧池依次相通且在池水中配置有耐盐菌、并投加关键激活元素以及营养元素;所述耐盐菌阶段性外部投放,或/和利用生化污泥(优选沉定池中回流的污泥)通过驯化提升阶梯培养;所述驯化提升阶梯为2000mg/L-5000mg/L;所述阶段性外部投放是,盐度每一次提升投放一次耐盐菌,或多次阶梯提升投放一次耐盐菌;盐度单次阶梯提升幅度应不超过0.5%,以最终获得耐盐度达到6%以下的耐盐生化系统;各生化池中水的指标控制为:pH控制范围在5.5-9;DO控制范围在0-4,其中厌氧池DO为0-0.3mg/L,兼氧池0.2-0.5mg/L,好氧池DO为2-4mg/L;ORP在厌氧池及兼氧池为-50至-400mV,ORP在好氧池为大于+300mV;温度在18-40℃;盐度日常波动为小于±3000mg/L;所述关键激活元素为铁、钴、镍,投加浓度分别在1-10mg/L、0.2-2mg/L和0.2-2mg/L;所述营养元素为碳、氮、磷,三者的投加比例控制在300-500:15-30:1。所述好氧池、兼氧池或厌氧池中可投加载体,投加容积约占总池容积的10%-30%;或者好氧池、厌氧池中配置膜生物反应器。所述曝气装置为溶氧效率高的节能型微孔曝气器或高效射流器,保证曝气装置的长寿命、稳定性和节能效果;所述好氧池、厌氧池的池壁采用环氧树脂防腐工艺处理,池内设备的金属构件均采用环氧树脂覆盖防腐。优选地,所述载体可为轻质活性炭、沸石、陶粒、悬浮填料、固定式填料。外部废水先进入厌氧池、兼氧池、好氧池处理;好氧池处理后的出水,经过沉淀或过滤处理后,再对外排放。本专利技术可达到三个目的:(1)通过耐盐菌培养路径,可培养出耐盐度6%及以下的耐盐生化系统。(2)通过填料等载体或截留方式的选择、保证了耐盐菌的长污泥龄和稳定性。(3)通过采用节能型曝气装置,实现系统的低能耗;(4)通过关键参数的调控、观测、投放关键激活元素及营养元素等强化手段,实现了系统的高效和稳定;(5)通过明确水池及池内金属构件的防腐措施,保证了系统的长效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阶梯型培育构建起耐盐度达到6%及以下的耐盐生化系统,实现了高盐废水的生物降解,降低了企业蒸发脱盐及废渣处置等运行费用,尤其适合于沿海工业园区及企业;2.通过载体投放或截留方式实现了长泥龄;3.采用节能型曝气装置,节能效果明显;4.通过关键参数的控制、观测和强化措施保证了系统的高效稳定,特效微生物可通过一次性投加方式强化,加快驯化速度;5.明确了水池及池内金属构件的防腐措施。附图说明图1为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省略过滤池、沉淀池)。图中1.厌氧池,2.兼氧池,3.好氧池,4.风管,5.耐盐菌,6.搅拌装置,7.曝气装置,8.载体(相关自控仪表省略)。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盐废水集成生化处理方法,包括厌氧池、兼氧池、好氧池、搅拌装置、曝气装置、耐盐菌、载体及相关控制仪表(图中省略)。其中耐盐菌可通过外部投加多种类型的耐盐菌,或一般生化污泥通过阶梯状耐盐驯化培养而成,驯化提升阶梯为2000mg/L-5000mg/L,使其逐步建立起适应废水的耐盐生化系统;外加的耐盐菌种类越多,耐盐生化系统越稳定;通过搅拌和射流曝气器等节能型装置可实现各生化单元的高效传质;通过投加约占总池容积的10%-30%的载体或MBR(膜生物反应器)等装置的高效截留,实现耐盐菌的长泥龄(由于耐盐菌生长相对缓慢,SRT(污泥停留时间)应大于5天),并通过调控pH(pH控制范围在5.5-9)、DO(控制范围在0-4;其中厌氧池DO为0-0.3mg/L,兼氧池DO为0.2-0.5mg/L,好氧池DO为2-4mg/L)、ORP(厌氧池及兼氧池为-50至-400mV,好氧池为大于+300mV)、温度(18-40℃)、盐度(日常盐度波动不超过±2000mg/L)等参数,观测微生物种群(重点观察轮虫、钟虫及草履虫、反硝化菌等特征微生物活性及球菌、杆菌及丝状菌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各特征污染物去除率(重点是苯系物、总氮、总磷,各单元去除率相对稳定,一般每天的去除率差值不超过20%)等,并结合关键激活元素(如铁、钴、镍等微量元素对厌氧单位尤为关键,其投加浓度分别在1-10mg/L、0.2-2mg/L和0.2-2mg/L,C:N:P(碳、氮、磷)营养元素的投加比例可控制在300-500:15-30:1范围)的投放,实现系统去除效率的提升,从而保证系统稳定的处理效果。该系统以CODcr去除为主,对于中低含氮废水也效果较好(需控制进水硫酸根浓度,当硫酸根超过3000mg/L时会对硝化菌有一定抑制)。废水的处理流程是:进水过滤处理后,先接入厌氧池、兼氧池处理,接着流入好氧池处理,最后进入沉淀池处理后,对外排放。以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某香料合成化工项目,处理水量为1200t/d,进水CODcr、氨氮、盐度分别为1万mg/L、120mg/L和2%(以硫酸钠和醋酸钠为主的混盐),出水CODcr、氨氮分别要求达到400mg/L和30mg/L,采用高盐组合生化工艺(厌氧+兼氧+好氧)处理,其中耐盐菌群采用外部投加,投加总量约为200mg/L,并投加了2g/L生化污泥,采用分批投加方式,采用3000mg/L阶梯提级驯化方式;系统采用微孔曝气盘曝气,采用沉淀池截留污泥,未采用载体填料,通过调控pH(6-8.5)、DO(其中厌氧段DO约为0.05mg/L,缺氧段DO为0.15mg/L,好氧段DO约为3mg/L)、ORP(缺氧段为-150mV)、温度(20-30℃),并结合关键激活元素(C、N、P投加比为300:30:1)的投放,最终实现了最高耐盐浓度达到2.5%的稳定耐盐生化系统,另外调节池和厌氧池采用环氧树脂三布五油防腐工艺(常规工艺),池内金属构件采用环氧树脂防腐(常规工艺),保证了池体的长期稳定运行,由于避免了原工艺高盐废水的蒸发脱盐,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施例2某新材料生产项目,处理水量为1000t/d,进水CODcr、氨氮、盐度分别为4000mg/L、50mg/L和3%(以硫酸钠和氯化钠为主的混盐),出水CODcr、氨氮分别要求达到300mg/L和25mg/L,采用高盐组合生化工艺(兼氧+好氧)处理,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盐废水集成生化处理方法,包括设有搅拌装置的厌氧池、兼氧池以及设有曝气装置的好氧池,厌氧池、兼氧池与好氧池依次相通且在池水中配置有耐盐菌、投加有关键激活元素以及营养元素;所述耐盐菌为阶段性外部投放,或/和利用生化污泥通过驯化提升阶梯培养;所述驯化提升阶梯为2000mg/L‑5000mg/L;所述阶段性外部投放是,盐度每一次提升投放一次耐盐菌,或多次阶梯提升投放一次耐盐菌;盐度单次阶梯提升幅度不超过0.5%,以最终获得耐盐度达到6%以下的耐盐生化系统;各生化池中水的指标控制为:pH控制范围在5.5‑9;DO控制范围在0‑4,其中厌氧池DO为0‑0.3mg/L,兼氧池0.2‑0.5mg/L,好氧池DO为2‑4mg/L;ORP在厌氧池及兼氧池为‑50至‑400mV,ORP在好氧池为大于+300mV;温度在18‑40℃;盐度日常波动为小于±3000mg/L;所述关键激活元素为铁、钴、镍,投加浓度分别在1‑10mg/L、0.2‑2mg/L和0.2‑2mg/L;所述营养元素为碳、氮、磷,三者的投加比例控制在300‑500:15‑3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盐废水集成生化处理方法,包括设有搅拌装置的厌氧池、兼氧池以及设有曝气装置的好氧池,厌氧池、兼氧池与好氧池依次相通且在池水中配置有耐盐菌、投加有关键激活元素以及营养元素;所述耐盐菌为阶段性外部投放,或/和利用生化污泥通过驯化提升阶梯培养;所述驯化提升阶梯为2000mg/L-5000mg/L;所述阶段性外部投放是,盐度每一次提升投放一次耐盐菌,或多次阶梯提升投放一次耐盐菌;盐度单次阶梯提升幅度不超过0.5%,以最终获得耐盐度达到6%以下的耐盐生化系统;各生化池中水的指标控制为:pH控制范围在5.5-9;DO控制范围在0-4,其中厌氧池DO为0-0.3mg/L,兼氧池0.2-0.5mg/L,好氧池DO为2-4mg/L;ORP在厌氧池及兼氧池为-50至-400mV,ORP在好氧池为大于+300mV;温度在18-40℃;盐度日常波动为小于±3000mg/L;所述关键激活元素为铁、钴、镍,投加浓度分别在1-10mg/L、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全王宇峰王建超张卫明王衡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卓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