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污泥糖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7257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化污泥糖化系统,包括新建和改造的生化污泥糖化系统;无论哪种生化污泥糖化系统均包括污泥零排放设备,污泥零排放设备上均设置有污泥进口和糖原出口,其中污泥进口将剩余污泥送入污泥零排放设备内,让污泥在污泥零排放设备内分解成糖原,再将分解成糖原的基质送入污泥处理中循环,经过循环反复分解、消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达到了污水处理零排放的效果,消除了二次污染。分解的糖原参与到污水处理循环后,为污水处理提供了大量优质营养,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微生物量,提升了污水处理的效率,污水处理能力增强,出水水质也有较大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化污泥糖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生化污泥糖化系统。
技术介绍
为解决局部地区环境恶化的问题,人类技术了污水处理工艺,借以改善环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世界各地污水处理发展迅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一沉池的污泥较少,主要为泥沙、粘土等不溶于水的较硬杂质。二沉池排出的污泥80%是好养微生物,该污泥水分含量高达98%,并且难脱水,处理成本高,易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化污泥糖化系统,该系统能够剩余污泥降解、消化,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减少了污水处理的二次污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化污泥糖化系统,包括利用活性污泥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以及将剩余污泥分解成糖原的污泥零排放设备;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设置有污水进口、达标水出口和剩余污泥排放口;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包括污泥进口和糖原出口,所述污泥进口与所述剩余污泥排放口连接,所述糖原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连通。优选方式为,所述污水处理设备为A2O污水处理设备,所述A2O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井、一沉池、A2O池和二沉池,所述格栅井上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一沉池上设置有沉砂排放口,所述二沉池上设置有达标水出口和剩余污泥排放口;所述格栅井和所述二沉池之间设置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的所述糖原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格栅井连通,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的污泥进口与所述二沉池的所述剩余污泥排放口连接。优选方式为,所述污水处理设备为AO污水处理设备,所述AO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井、一沉池、AO池和二沉池,所述格栅井上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一沉池上设置有沉砂排放口,所述二沉池上设置有达标水出口和剩余污泥排放口;所述格栅井和所述二沉池之间设置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的所述糖原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格栅井连通,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的污泥进口与所述二沉池的所述剩余污泥排放口连接。优选方式为,所述污水处理设备为SBR污水处理设备,所述SBR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井、调节池、SBR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格栅井上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调节池和所述SBR反应池分别设置有出气口,所述沉淀池上设置有达标水出口和剩余污泥排放口;所述格栅井和所述沉淀池之间设置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的所述糖原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格栅井连通,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的污泥进口与所述沉淀池的所述剩余污泥排放口连接。优选方式为,所述污水处理设备为氧化沟污水处理设备,所述氧化沟污水处理设备包括首尾相连的氧化沟,所述氧化沟上设置有污水进口、达标水出口和剩余污泥排放口;所述氧化沟的外侧设置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的所述糖原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氧化沟连通,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的污泥进口与所述氧化沟的所述剩余污泥排放口连接。一种生化污泥糖化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泥零排放设备、ABR反应器和CSBR反应器,所述CSBR反应器上设有达标水出口;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上设置有污水进口、糖原出口和污泥进口,所述糖原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ABR反应器连通;所述ABR反应器的剩余污泥排放口与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的所述污泥进口连接;所述CSBR反应器的剩余污泥排放口与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的所述污泥进口连接。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生化污泥糖化系统,包括新建生化污泥糖化系统和改造生化污泥糖化系统;无论哪种生化污泥糖化系统均包括污泥零排放设备,该污泥零排放设备上均设置有污泥进口和糖原出口,其中污泥进口用于将剩余污泥送入污泥零排放设备内,让污泥在污泥零排放设备内分解成糖原,并且将分解成糖原的基质送入污泥处理中循环,经过循环反复分解、消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排到宇宙中循环,达到了污水处理零排放的效果,同时消除了二次污染。而分解的糖原,参与到污水处理循环后,为污水处理提供了大量优质营养,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基质能量的提高增强了微生物活性,又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微生物量。微生物量的提升使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效率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增强,出水水质也有较大改善。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中新建生化污泥糖化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SBR反应器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CSBR反应器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中基于A2O污水处理设备的生化污泥糖化系统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二中基于AO污水处理设备的生化污泥糖化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二中基于SBR污水处理设备的生化污泥糖化系统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二中基于氧化沟污水处理设备的生化污泥糖化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生化污泥糖化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泥零排放设备、ABR反应器和CSBR反应器,所述CSBR反应器上设有达标水出口;污泥零排放设备上设置有污水进口、糖原出口和污泥进口,糖原出口通过管道与ABR反应器连通;ABR反应器的剩余污泥排放口与污泥零排放设备的污泥进口连接;CSBR反应器的剩余污泥排放口与污泥零排放设备的污泥进口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的生化污泥糖化系统中的ABR反应器的中文意思为厌氧污水处理工艺和CSBR反应器中CSBR是ContinuousfLowconstantLeveLsequencingbatchreactor的英文缩写,因ABR反应器和CSBR反应器如图中所示,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描述。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新建生化污泥糖化系统,污水从污泥零排放设备的污水进口进入后,经过污泥零排放设备的作用进入ABR反应器内,在ABR反应器内沉淀分离出剩余污泥,该剩余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口送入污泥零排放设备内;污水在ABR反应器内沉淀后进入CSBR反应器内进行处理,最终达标水从达标水出口排出,沉淀的剩余污泥也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口送入污泥零排放设备内。在污泥零排放设备内,让污泥分解成糖原,而分解成糖原的基质再从糖原出口进入ABR反应器内,也就是又参与到污水处理中,达到了污水处理零排放的效果,同时消除了二次污染。经过循环反复分解、消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排放到宇宙中循环。而送入到ABR反应器内的基质,为污水处理提供了大量优质营养,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基质能量的提高增强了微生物活性,又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微生物量。微生物量的提升使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效率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增强,出水水质也有较大改善。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至图7所示,本例中的生化污泥糖化系统,是在现有的利用活性污泥进行水处理的设备基础上改造的,具体方案为:生化污泥糖化系统包括利用活性污泥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和污泥零排放设备;污水处理设备设置有污水进口、达标水出口和剩余污泥排放口;污泥零排放设备包括污泥进口和糖原出口,污泥进口与剩余污泥排放口连接,糖原出口通过管道与污水处理设备连通。下面以几种污水处理设备为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4所示,污水处理设备为A2O污水处理设备,A2O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井、一沉池、A2O池和二沉池,格栅井上设置有污水进口,一沉池上设置有沉砂排放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生化污泥糖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活性污泥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以及将剩余污泥分解成糖原的污泥零排放设备;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设置有污水进口、达标水出口和剩余污泥排放口;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包括污泥进口和糖原出口,所述污泥进口与所述剩余污泥排放口连接,所述糖原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生化污泥糖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活性污泥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以及将剩余污泥分解成糖原的污泥零排放设备;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设置有污水进口、达标水出口和剩余污泥排放口;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包括污泥进口和糖原出口,所述污泥进口与所述剩余污泥排放口连接,所述糖原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污泥糖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设备为A2O污水处理设备,所述A2O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井、一沉池、A2O池和二沉池,所述格栅井上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一沉池上设置有沉砂排放口,所述二沉池上设置有达标水出口和剩余污泥排放口;所述格栅井和所述二沉池之间设置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的所述糖原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格栅井连通,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的污泥进口与所述二沉池的所述剩余污泥排放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污泥糖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设备为AO污水处理设备,所述AO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井、一沉池、AO池和二沉池,所述格栅井上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一沉池上设置有沉砂排放口,所述二沉池上设置有达标水出口和剩余污泥排放口;所述格栅井和所述二沉池之间设置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的所述糖原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格栅井连通,所述污泥零排放设备的污泥进口与所述二沉池的所述剩余污泥排放口连接。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天一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