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左悬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8067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4:43
分体式左悬置结构,包括下支架、主簧、托臂、连接板、限位胶套、上支架。下支架的中端设有沉腔,左、右两端的内端和中端的上端相连。托臂的后端和连接板的前端固连,托臂、连接板为一体结构。连接板的后端紧插在限位胶套的后端的套孔内,套孔的上孔壁向前延伸贴置在连接板的上板面上。主簧的下端和落在沉腔内,上端凸入连接板的定位凹腔内。上支架的中部上凹形成一上凹部。主簧的上端、连接板的主体和限位胶套的主体都位于上凹部内。下支架的左端和上支架的左端之间、下支架的右端和上支架的右端之间通过紧固结构固连在一起,进而把主簧、连接板的主体和限位胶套的主体紧固在下支架和上支架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牢靠、易于加工生产。

Split left moun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左悬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的分体式左悬置结构。
技术介绍
发动机悬置是隔离发动机振动向车身或底盘传递的重要元件,同时也要控制发动机工作时处在一定的空间内,以免因发动机的位移或转角过大导致零部件损坏。公告号CN201914066U、名称为“一种发动机左悬置结构”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专利技术:“包括悬置软垫、加强板和连接发动机与所述悬置软垫的连接板,在所述加强板的中间位置上设有一通孔。”该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这种发动机左悬置结构,结构简单,在加强板的中间位置上设有一通孔,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减轻了左悬置的自重,同时也保证了应有的强度。但其悬置软垫、加强板、连接板三者之间的相互连接和现有其它发动机的悬置结构一样都是采用硫化固定工艺实现的,期间需要涂粘合剂,既不环保经济,良品率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发动机分体式左悬置结构。本专利技术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左悬置结构,包括下支架、主簧、托臂、连接板、限位胶套、上支架。下支架的中端设有沉腔,下支架的左、右两端的内端和下支架的中端的上端相连。托臂的后端和连接板的前端固连,托臂、连接板为一体结构。连接板的后端紧插在限位胶套的后端的套孔内,套孔的上孔壁向前延伸贴置在连接板的上板面上。主簧的下端和落在沉腔内,主簧的上端凸入连接板的定位凹腔内。上支架的中部上凹形成一上凹部。主簧的上端、连接板的主体和限位胶套的主体都位于上凹部内。下支架的左端和上支架的左端之间、下支架的右端和上支架的右端之间通过紧固结构固连在一起,进而把主簧、连接板的主体和限位胶套的主体紧固在下支架和上支架之间。本专利技术为分体式左悬置结构,其中主簧和限位胶套均为弹性体,安装时各构件之间无需涂粘合剂,安装完成后主簧和限位胶套均有一定的弹性变形且主簧相对于下支架和连接板的相对位置稳固,限位胶套和连接板及上支架的相对位置亦稳固,整体结构环保经济,且结构简单、牢靠,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左悬置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紧固结构包括铆钉,相应地下支架和上支架的左右两端都设有与铆钉适配的通孔,下支架和上支架通过铆接固连在一起。本优选方案,结构简单可靠,安装效率高。作为优选,所述紧固结构包括螺栓,相应地下支架和上支架的左右两端设有和螺栓适配的通孔,螺栓穿过下支架和上支架上相应的通孔后和相应的两个螺母螺接在一起。本优选方案,便于调整主簧和限位胶套的压紧程度。作为优选,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卡套,下支架和上支架的左右两端同时插置在卡套内。插置完成后,再在下支架、上支架或同时在上下支架的相应边缘上锤击出防止卡套脱落的凸起。本优选方案,结构紧凑、牢靠、装配效率高。作为优选,沉腔为梯形沉腔,相应的主簧亦为梯形主簧,上凹部为梯形上凹部,定位凹腔为与主簧的上端适配的梯形定位凹腔。这里,所谓梯形沉腔,也就是该沉腔左右走向的剖视图呈梯形,同理所谓梯形主簧,也就是主簧的左右走向的剖视图呈梯形,而所谓的梯形上凹部也就是上凹部的左右走向的剖视图呈梯形。本优选方案,主簧的弹性特性好,主簧的连接定位稳固、可靠。作为优选,上支架的前后端向上弯折。本优选方案,上支架的刚性好,有利于提高上支架的刚性。作为优选,主簧上设有若干前后走向的增弹孔。本优选方案,可以提高主簧材料弹性系数的选择范围,也即可以提高主簧材料的选择范围,从而有利于主簧材料的选择。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牢靠、易于加工生产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图中:下支架1、沉腔1.1、主簧2、增弹孔2.1、托臂3、连接板4、限位胶套5、套孔5.1、上孔壁5.2、上支架6、上凹部6.1、紧固结构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下支架1、主簧2、托臂3、连接板4、限位胶套5、上支架6。下支架1的中端设有梯形沉腔1.1,下支架1的左、右两端的内端和下支架1的中端的上端相连一体结构。托臂3的后端和连接板4的前端固连,托臂3、连接板4为一体结构。连接板4的后端紧插在限位胶套5的后端的套孔5.1内,套孔5.1的上孔壁5.2向前延伸贴置在连接板4的上板面上。主簧2【本实施例为一种梯形主簧,主簧2上设有若干前后走向的增弹孔2.1】的下端落在沉腔1.1内,主簧2的上端凸入连接板4的定位凹腔内【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为一种梯形定位凹腔】。上支架6的中部上凹形成一上凹部6.1【本实施例为梯形上凹部】,上支架6的前后端向上弯折。主簧2的上端、连接板4的主体和限位胶套5的主体都位于上凹部6.1内。下支架1的左端和上支架6的左端之间、下支架1的右端和上支架6的右端之间通过紧固结构固连在一起,进而把主簧2、连接板4的主体和限位胶套5的主体紧固在下支架1和上支架6之间,本实施例所述紧固结构7包括铆钉,相应地下支架1和上支架6的左右两端都设有与铆钉7适配的通孔,下支架1和上支架6通过铆接固连在一起。以上实施例中所述紧固结构还可以以下两种方案中的一种:第一种:所述紧固结构7包括螺栓,相应地下支架1和上支架6的左右两端设有和螺栓适配的通孔,螺栓穿过下支架1和上支架6上相应的通孔后和相应的两个螺母螺接在一起。第二种:所述紧固结构7包括卡套,下支架1和上支架6的左右两端同时插置在卡套内。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而并非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结构和实施范围。事实上,依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之形状、结构和设计目的也可以作出一些等效的变化。因此,凡依照本专利技术所述之形状、结构和设计目的所作出的一些等效变化理应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也即这些等效变化都应该受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左悬置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下支架(1)、主簧(2)、托臂(3)、连接板(4)、限位胶套(5)、上支架(6);下支架(1)的中端设有沉腔(1.1),下支架(1)的左、右两端的内端和下支架(1)的中端的上端相连;托臂(3)的后端和连接板(4)的前端固连,托臂(3)、连接板(4)为一体结构;连接板(4)的后端紧插在限位胶套(5)的后端的套孔(5.1)内,套孔(5.1)的上孔壁(5.2)向前延伸贴置在连接板(4)的上板面上;主簧(2)的下端落在沉腔(1.1)内,主簧(2)的上端凸入连接板(4)的定位凹腔内;上支架(6)的中部上凹形成一上凹部(6.1);主簧(2)的上端、连接板(4)的主体和限位胶套(5)的主体都位于上凹部(6.1)内;下支架(1)的左端和上支架(6)的左端之间、下支架(1)的右端和上支架(6)的右端之间通过紧固结构(7)固连在一起,进而把主簧(2)、连接板(4)的主体和限位胶套(5)的主体紧固在下支架(1)和上支架(6)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左悬置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下支架(1)、主簧(2)、托臂(3)、连接板(4)、限位胶套(5)、上支架(6);下支架(1)的中端设有沉腔(1.1),下支架(1)的左、右两端的内端和下支架(1)的中端的上端相连;托臂(3)的后端和连接板(4)的前端固连,托臂(3)、连接板(4)为一体结构;连接板(4)的后端紧插在限位胶套(5)的后端的套孔(5.1)内,套孔(5.1)的上孔壁(5.2)向前延伸贴置在连接板(4)的上板面上;主簧(2)的下端落在沉腔(1.1)内,主簧(2)的上端凸入连接板(4)的定位凹腔内;上支架(6)的中部上凹形成一上凹部(6.1);主簧(2)的上端、连接板(4)的主体和限位胶套(5)的主体都位于上凹部(6.1)内;下支架(1)的左端和上支架(6)的左端之间、下支架(1)的右端和上支架(6)的右端之间通过紧固结构(7)固连在一起,进而把主簧(2)、连接板(4)的主体和限位胶套(5)的主体紧固在下支架(1)和上支架(6)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