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压缩机启动前自动排液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737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压缩机启动前自动排液控制装置,包括第二U型弯、液位自动控制器、液位感应器、自动排液电动阀、第一时间继电器、第二时间继电器、第三时间继电器、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及导线;所述第二U型弯设于第一U型弯的正下方,第二U型弯的一侧立管安装液位感应器、横管底部安装自动排液电动阀;所述液位自动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液位感应器及自动排液电动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完全实现气体压缩机启动前气体残液排放的自动控制,为在石油气体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价格低廉,维修方便,且手动控制时不改变原有电动机的启动方式和启动回路,不影响原有设备维修。

Automatic drainage control device before starting gas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压缩机启动前自动排液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体压缩机开机前气体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压缩机启动前自动排液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石油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石油气体及气体残液,在这些石油气体及气体残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由于气体压缩机在运行开机时入口不可有液体存在,因此,气体压缩机在开机前通常由人工将凝结在U型弯处的石油气体残液排放掉,排放完成后才能开启气体压缩机,进行气体压缩工作。在人工进行气体残液排放时,由于石油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有毒气体将漂浮在地面上,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容易造成中毒事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气体压缩机启动前自动排液控制装置,其能够在开机前对气体压缩机入口的石油气体及石油气残液进行自动排放,排放完成后自动关闭排放阀门,阀门关闭完成后自动启动气体压缩机,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现场可能造成的中毒事故的发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气体压缩机启动前自动排液控制装置,所述气体压缩机的两端分别连接无液气体输入管线及高压气体输出管线,气源输入管线与无液气体输入管线之间设有第一U型弯;所述自动排液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U型弯、液位自动控制器、液位感应器、自动排液电动阀、第一时间继电器、第二时间继电器、第三时间继电器、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及导线;所述第二U型弯设于第一U型弯的正下方,并且第二U型弯的两侧立管顶部与第一U型弯的两侧立管底部分别上下贯通,第二U型弯的一侧立管安装液位感应器,第二U型弯的横管底部安装自动排液电动阀;所述液位自动控制器设有电源引入端、液位输入端、电动机控制端、高位报警输出端及低位报警输出端,液位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液位感应器,高位报警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自动排液电动阀连接并在其连接线路上串联第一时间继电器,低位报警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自动排液电动阀连接并在其连接线路上串联第二时间继电器,电动机控制端通过导线与气体压缩机电动机控制电路连接并在其连接线路上串联第三时间继电器;所述手动自动转换开关的一端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另一端在其与气体压缩机电动机控制电路连接时形成手动状态、在其通过导线与液位自动控制器的电源引入端连接时形成自动状态。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液位自动控制器采用RHFA-01型控制器。所述第二U型弯的高度设为100厘米。所述低位报警设置高度为距第二U型弯底部上升10厘米,高位报警设置高度为距第二U型弯底部上升80厘米。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第二时间继电器、第三时间继电器的工作时间均设为得电工作2秒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完全实现气体压缩机启动前气体残液排放的自动控制,为在石油气体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2.价格低廉。3.维修方便。4.转换开关处于手动状态时实现原有电动机的手动控制,不改变原有电动机的启动方式和启动回路,不影响原有设备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布局及流体走向示意图;图中:1-气源输入管线,2-第一U型弯,3-无液气体输入管线,4-气体压缩机,5-高压气体输出管线,6-手动自动转换开关,7-电源,8-转换开关手动状态,9-转换开关自动状态,10-气体压缩机电动机,11-液位感应器,12-液位自动控制器,13-第三时间继电器,14-第一时间继电器,15-第二时间继电器,16-导线,17-自动排液电动阀,18-第二U型弯,19-高位报警输出端,20-低位报警输出端,21-液位输入端,22-电动机控制端,23-电源引入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气体压缩机启动前自动排液控制装置,气体压缩机的两端分别连接无液气体输入管线3及高压气体输出管线5,气源输入管线1与无液气体输入管线3之间设有第一U型弯2;自动排液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U型弯18、液位自动控制器12、液位感应器11、自动排液电动阀17、第一时间继电器14、第二时间继电器15、第三时间继电器13、手动自动转换开关6及导线16。第二U型弯18设于第一U型弯2的正下方,并且第二U型弯18的两侧立管顶部与第一U型弯2的两侧立管底部分别上下贯通(如此处理后的第二U型弯18实际相当于储液器),第二U型弯18的一侧立管安装液位感应器,第二U型弯18的横管底部安装自动排液电动阀17;液位自动控制器12设有电源引入端23、液位输入端21、电动机控制端22、高位报警输出端19及低位报警输出端20,液位输入端21通过导线16连接液位感应器11,高位报警输出端19通过导线16与自动排液电动阀17连接并在其连接线路上串联第一时间继电器14,低位报警输出端20通过导线16与自动排液电动阀17连接并在其连接线路上串联第二时间继电器15,电动机控制端22通过导线16与气体压缩机电动机控制电路连接并在其连接线路上串联第三时间继电器13;手动自动转换开关6的一端通过导线16与电源连接,另一端在其与气体压缩机电动机控制电路连接时形成手动状态、在其通过导线与液位自动控制器12的电源引入端23连接时形成自动状态。实施例2参见图1。气体压缩机启动前自动排液控制装置,气体压缩机的两端分别连接无液气体输入管线3及高压气体输出管线5,气源输入管线1与无液气体输入管线3之间设有第一U型弯2;自动排液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U型弯18、液位自动控制器12、液位感应器11、自动排液电动阀17、第一时间继电器14、第二时间继电器15、第三时间继电器13、手动自动转换开关6及导线16。第二U型弯18设于第一U型弯2的正下方,并且第二U型弯18的两侧立管顶部与第一U型弯2的两侧立管底部分别上下贯通(如此处理后的第二U型弯18实际相当于储液器),第二U型弯18的一侧立管安装液位感应器,第二U型弯18的横管底部安装自动排液电动阀17;液位自动控制器12设有电源引入端23、液位输入端21、电动机控制端22、高位报警输出端19及低位报警输出端20,液位输入端21通过导线16连接液位感应器11,高位报警输出端19通过导线16与自动排液电动阀17连接并在其连接线路上串联第一时间继电器14,低位报警输出端20通过导线16与自动排液电动阀17连接并在其连接线路上串联第二时间继电器15,电动机控制端22通过导线16与气体压缩机电动机控制电路连接并在其连接线路上串联第三时间继电器13;手动自动转换开关6的一端通过导线16与电源连接,另一端在其与气体压缩机电动机控制电路连接时形成手动状态、在其通过导线与液位自动控制器12的电源引入端23连接时形成自动状态。液位自动控制器采用RHFA-01型控制器。实施例3参见图1。气体压缩机启动前自动排液控制装置,气体压缩机的两端分别连接无液气体输入管线3及高压气体输出管线5,气源输入管线1与无液气体输入管线3之间设有第一U型弯2;自动排液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U型弯18、液位自动控制器12、液位感应器11、自动排液电动阀17、第一时间继电器14、第二时间继电器15、第三时间继电器13、手动自动转换开关6及导线16。第二U型弯18设于第一U型弯2的正下方,并且第二U型弯18的两侧立管顶部与第一U型弯2的两侧立管底部分别上下贯通(如此处理后的第二U型弯18实际相当于储液器),第二U型弯18的一侧立管安装液位感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体压缩机启动前自动排液控制装置,所述气体压缩机的两端分别连接无液气体输入管线及高压气体输出管线,气源输入管线与无液气体输入管线之间设有第一U型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液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U型弯、液位自动控制器、液位感应器、自动排液电动阀、第一时间继电器、第二时间继电器、第三时间继电器、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及导线;所述第二U型弯设于第一U型弯的正下方,并且第二U型弯的两侧立管顶部与第一U型弯的两侧立管底部分别上下贯通,第二U型弯的一侧立管安装液位感应器,第二U型弯的横管底部安装自动排液电动阀;所述液位自动控制器设有电源引入端、液位输入端、电动机控制端、高位报警输出端及低位报警输出端,液位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液位感应器,高位报警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自动排液电动阀连接并在其连接线路上串联第一时间继电器,低位报警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自动排液电动阀连接并在其连接线路上串联第二时间继电器,电动机控制端通过导线与气体压缩机电动机控制电路连接并在其连接线路上串联第三时间继电器;所述手动自动转换开关的一端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另一端在其与气体压缩机电动机控制电路连接时形成手动状态、在其通过导线与液位自动控制器的电源引入端连接时形成自动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气体压缩机启动前自动排液控制装置,所述气体压缩机的两端分别连接无液气体输入管线及高压气体输出管线,气源输入管线与无液气体输入管线之间设有第一U型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液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U型弯、液位自动控制器、液位感应器、自动排液电动阀、第一时间继电器、第二时间继电器、第三时间继电器、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及导线;所述第二U型弯设于第一U型弯的正下方,并且第二U型弯的两侧立管顶部与第一U型弯的两侧立管底部分别上下贯通,第二U型弯的一侧立管安装液位感应器,第二U型弯的横管底部安装自动排液电动阀;所述液位自动控制器设有电源引入端、液位输入端、电动机控制端、高位报警输出端及低位报警输出端,液位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液位感应器,高位报警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自动排液电动阀连接并在其连接线路上串联第一时间继电器,低位报警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自动排液电动阀连接并在其连接线路上串联第二时间继电器,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连民宋维涛古峰缪春磊叶忠祥成建栋王新刚燕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