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桩法载荷试验快速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7315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锚桩法载荷试验快速连接装置,其包括安装在支撑桩上的锚桩连接器下锚盘和锚桩连接器上锚盘;所述锚桩连接器下锚盘包括布置板,布置板上贯穿开设有容纳口,所述布置板上还贯穿开设有供第二基准梁上的拉紧杆穿过的限位槽;所述锚桩连接器上锚盘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扇形板,若干个扇形板在连接环上沿周向等间距布置;相邻的两个扇形板之间存在从支撑桩上的主筋穿过的间隙;支撑桩的主筋上安装有锚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支撑桩与第二基准梁连接且不需要将主筋与第二基准梁连接在一起的效果。

A fast connecting device for anchor pile load t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桩法载荷试验快速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桩基静载检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锚桩法载荷试验快速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锚桩法载荷试验,又称桩基静载试验,是一项方法成立,理论上无可争议的桩基检测技术。在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方面,它是目前最为准确、可靠的检验方法,判定某种动载检验方法是否成熟,均以静载试验成果的对比误差大小为依据。如图1所示,在进行桩基静载试验时,被测桩1的周围一般设置有四个支撑桩2,四个支撑桩2在被测桩1的周围沿周向等间距布置。在支撑桩2上凸出有若干个主筋3,若干个主筋3在支撑桩2上沿周向等间距布置。在被测桩1上固定有一个液压缸4,在液压缸4的上侧放置有第一基准梁5,在第一基准梁5上侧放置有第一基准梁5垂直布置的两个第二基准梁6,两个第二基准梁6在第一基准梁5上平行布置,而且两个第二基准梁6与地面相平行。其中,一个第二基准梁6的两侧分别位于两个支撑桩2的上侧,另一个第二基准梁6的两侧分别位于另外两个支撑桩2的上侧。在第二基准梁6的两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拉紧杆7,拉紧杆7与第二基准梁6下侧的支撑桩2上的主筋3一一固定连接在一起。在进行测试时,被测桩1上的液压缸4对第一基准梁5进行推动,第一基准梁5将受到的推动传递到第二基准梁6上,使得第二基准梁6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从而让第二基准梁6对支撑桩2上的主筋3进行拉拔。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被测桩1上的液压缸4受到液压缸4的反力,进而达到测试被测桩1的极限承载力。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工作人员将主筋3与拉紧杆7连接在一起时,一般是通过焊接的方式。但是在实际中,主筋3在支撑桩2上的布置一般时发散式的,在主筋3受到拉拔时,若干个主筋3会向一起靠拢,使得在进行试验时可能会将与主筋3连接在一起的支撑桩2拉伤,从而造成结构的损伤,而且在实际的焊接中,还可能会出现连接不牢固的情况,使得在进行试验时导致主筋3与拉紧杆7之间发生断裂,影响测试的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锚桩法载荷试验快速连接装置,其具有方便支撑桩与第二基准梁连接且不需要将主筋与第二基准梁连接在一起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锚桩法载荷试验快速连接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撑桩上的锚桩连接器下锚盘和锚桩连接器上锚盘;所述锚桩连接器下锚盘包括布置板,布置板上贯穿开设有容纳口,所述布置板上还贯穿开设有供第二基准梁上的拉紧杆穿过的限位槽;所述锚桩连接器上锚盘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扇形板,若干个扇形板在连接环上沿周向等间距布置;相邻的两个扇形板之间存在从支撑桩上的主筋穿过的间隙;支撑桩的主筋上安装有锚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试验之前,工作人员先将布置板布置在支撑桩的上侧,并使支撑桩穿过布置板,然后工作人员将连接环布置在支撑桩的上侧,并使支撑桩上的每个主筋分别穿入相邻两个扇形板之间的间隙中,再将连接环下压,让锚桩下锚盘沿着主筋下滑。由于若干个主筋呈发散式布置,在锚桩连接器下锚盘沿着主筋下滑时,不需要工作人员弯折主筋,连接环就能够与主筋发生接触。在连接环与主筋发生接触时,工作人员停止对连接环的下压,并且在主筋上安装锚具,锚具通过主筋与连接环上的扇形板接触,防止锚桩连接器下锚盘从主筋上脱下,然后工作人员依次在其他的支撑桩上安装锚桩连接器上锚盘和锚桩连接器下锚盘。在支撑桩上安装完锚桩连接器上锚盘和锚桩连接器下锚盘之后,工作人员在被测桩上安装液压缸,并对第一基准梁和第二基准梁进行安装,在完成液压缸、第一基准梁、第二基准梁的布置后,工作人员将锚桩连接器上锚盘抬起,让布置板与连接环和扇形板接触,并将第二基准梁上的拉紧杆插入布置板上的限位槽中,并加以固定以及将第二基准梁与锚桩连接器下锚盘之间的距离调节到最小。综上,完成实验的准备工作,进行试验。在进行试验时,液压缸对第一基准梁进行推动,使得第二基准梁对锚桩连接器下锚盘进行拉动,达到将拉紧杆与主筋固定连接在一起时的固定效果,使得被测桩受到液压缸使用时的反力,从而测出被测桩的极限承载力。其中,通过设置锚桩连接器下锚盘和锚桩连接器上锚盘,在进行试验时,让主筋不与拉紧杆接触,从而不会对主筋进行拉拔,也就不需要将主筋与拉紧杆连接在一起,防止在将主筋与拉紧杆连接在一起时对支撑桩造成结构的伤害。而且还方便将支撑桩与第二基准梁连接在一起,并且用锚桩连接器下锚盘和锚桩连接器上锚盘将支撑桩和第二基准梁连接在一起,使用锚具进行限位,能够让支撑桩与第二基准梁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布置板上设置有拉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拉环将锚桩连接器下锚盘拉起,也能够将起吊机与拉环连接在一起,用起吊机将布置板拉起,从而让工作人员能够更方便将锚桩连接器下锚盘抬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环设置为嵌入式的,所述拉环低于布置板的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锚桩连接器下锚盘与锚桩连接器上锚盘接触时,拉环不会与锚桩连接器上锚盘发生干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环与扇形板的下侧沿连接环和扇形板凸出延伸设置有加强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台增加锚桩连接器上锚盘的整体厚度,让锚桩连接器上锚盘在受到挤压时有更大的承受能力,从而在进行试验时,锚桩连接器上锚盘不会在过大的拉力作用下受到挤压而发生变形,影响测试的结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台的边缘设置为弧形面,且加强台整体呈圆台形,加强台背离连接环一侧的面的直径小于布置板上的容纳口的孔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锚桩连接器下锚盘抬起时加强台能够插入容纳口中,从而让锚桩连接器下锚盘和锚桩连接器上锚盘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紧杆为螺杆,且在拉紧杆上套设有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紧杆与布置板之间通过螺母进行限制,既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将拉紧杆与布置板连接在一起,也能方便工作人员对第二基准梁与锚桩连接器下锚盘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布置板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限位槽位于布置板的两侧位置处,且两个限位槽在布置板上对称布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第二基准梁对锚桩连接器下锚盘施加的拉力更为平衡。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锚桩连接器下锚盘和锚桩连接器上锚盘,在进行试验时,让主筋不与拉紧杆接触,从而不会对主筋进行拉拔,也就不需要将主筋与拉紧杆连接在一起,防止在将主筋与拉紧杆连接在一起时对支撑桩造成结构的伤害;2.通过设置加强台,让锚桩连接器上锚盘有更大的承载力。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锚桩法在和试验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锚桩法在和试验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快速连接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快速连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中,1、被测桩;2、支撑桩;3、主筋;4、液压缸;5、第一基准梁;6、第二基准梁;7、拉紧杆;8、锚桩连接器下锚盘;81、布置板;82、容纳口;83、限位槽;84、拉环;9、锚桩连接器上锚盘;91、连接环;92、扇形板;93、加强台;10、锚具;11、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锚桩法载荷试验快速连接装置,包括锚桩连接器下锚盘8和锚桩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锚桩法载荷试验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支撑桩(2)上的锚桩连接器下锚盘(8)和锚桩连接器上锚盘(9);所述锚桩连接器下锚盘(8)包括布置板(81),布置板(81)上贯穿开设有容纳口(82),所述布置板(81)上还贯穿开设有供第二基准梁(6)上的拉紧杆(7)穿过的限位槽(83);所述锚桩连接器上锚盘(9)包括连接环(91),所述连接环(91)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扇形板(92),若干个扇形板(92)在连接环(91)上沿周向等间距布置;相邻的两个扇形板(92)之间存在从支撑桩(2)上的主筋(3)穿过的间隙;支撑桩(2)的主筋(3)上安装有锚具(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桩法载荷试验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支撑桩(2)上的锚桩连接器下锚盘(8)和锚桩连接器上锚盘(9);所述锚桩连接器下锚盘(8)包括布置板(81),布置板(81)上贯穿开设有容纳口(82),所述布置板(81)上还贯穿开设有供第二基准梁(6)上的拉紧杆(7)穿过的限位槽(83);所述锚桩连接器上锚盘(9)包括连接环(91),所述连接环(91)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扇形板(92),若干个扇形板(92)在连接环(91)上沿周向等间距布置;相邻的两个扇形板(92)之间存在从支撑桩(2)上的主筋(3)穿过的间隙;支撑桩(2)的主筋(3)上安装有锚具(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桩法载荷试验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板(81)上设置有拉环(8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锚桩法载荷试验快速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84)设置为嵌入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皓廖远国孔祥利李学聪何翠香牛晓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环安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