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平式能量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7259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平式能量回收系统,包括过滤水装置、一段RO膜、二段RO膜以及透平式能量回收装置,透平式能量回收装置包括透平端和泵端,过滤水装置的过滤水通过高压泵进入到一段RO膜的进水端,一段RO膜的主出水端与产水收集装置的进水端相连接,一段RO膜的副出水端与泵端的原水进口端相连接,且泵端的原水进口端前端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泵端的高压出水口端与二段RO膜的进水端相连接,且泵端的高压出水口端后端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二段RO膜的主出水端与产水收集装置的进水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透平式能量回收系统。

A turbine type energy recover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平式能量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透平式能量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水处理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废水零排放是中国煤化工、电厂、石油化工等行业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工业废水“零排放”技术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污水排放的环境负担,还可以将污水资源化,达到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回收固体产品的目的。水处理零排放项目今后是煤化工、电厂、石油化工等行业废水处理系统的趋势,我们的能量回收系统在此零排放系统的运用,可节省运行成本、便于后期维护和解决问题。有着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在废水零排放工艺中,反渗透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水处理技术,具有高脱盐率、环保、适应水质范围广等特点,广泛用于地表水回用、海水淡化和废水零排放等领域。反渗透是将水溶液中的溶解性离子,有机物等有选择性的进行过滤,从而起到净化、分离等作用。反渗透产水进行回用,浓水经过蒸发器、FO等进行再浓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零排放RO膜设计回收率一般达到60%以上,甚至设计到80%,大大减少了浓缩液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后续蒸发系统的处理量。如何达到RO设计的高回收率,一般可采用废水进入一级RO膜,RO膜浓水再进行RO膜反渗透处理,RO膜的浓水排放可进行蒸发浓缩。在这种情况下,浓水RO膜进水总溶解固体(TDS)一般可达到20000mg/L以上,甚至更高,而高压泵需提供30-60公斤的压力,高压泵的能耗极高,能量回收装置可用于零排放反渗透部分,极大的回收浓水排放的能量,降低高压泵的能耗。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市场上能量回收系统不能成为一个标准性产品,导致客户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只考虑系统的运行,或遗漏、或考虑不全、或对能量回收系统保护理解不够透彻,导致能量回收产品在零排放系统中冲洗和化学清水会出现以下情况:透平式能量回收产品用在零排放系统上,会出现超压、低压运行的状态,反渗透系统会因能量回收产品流量控制不当而导致运行不当等情况。如不实现监测、控制和报警,会出现系统运行偏离设计,不能达到用户设计要求,且会导致能量回收产品损坏。能量回收系统透平在系统中占了比较高的投资成本,如果损坏,对工程公司及其终端用户都是很大的损失。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透平式能量回收系统,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平式能量回收系统,可以对流量以及能量回收的压强进行实时监控,有利于透平能量回收和RO膜的稳定运行,保护RO膜和透平式能量回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平式能量回收系统,一种透平式能量回收系统,包括过滤水装置、一段RO膜、二段RO膜以及透平式能量回收装置,透平式能量回收装置包括透平端和泵端,过滤水装置中的过滤水通过高压泵进入到一段RO膜的进水端,一段RO膜的主出水端与产水收集装置的进水端相连接,一段RO膜的副出水端与泵端的原水进水口端相连接,且泵端的原水进水口端前端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泵端的高压出水口端与二段RO膜的进水端相连接,且泵端的高压出水口端后端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二段RO膜的主出水端与产水收集装置的进水端相连接,二段RO膜的副出水端的一个支路经过第三压力传感器与透平端的浓水进水口端相连接,另一个支路经过第一电动阀、第四压力传感器、第二电动阀以及第一流量传感器与低压排放水收集装置的进水端相连接,透平端的低压排放口依次经过第二流量传感器、第四压力传感器、第二电动阀以及第一流量传感器与低压排放水收集装置的进水端相连接,第二流量传感器设置在靠近透平端的低压排放口位置上;还包括能量回收控制器,能量回收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第四压力传感器、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以及第二流量传感器相连通,且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一电动阀之间通过能量回收控制器相互联动,第一流量传感器、第四压力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与第二电动阀之间通过能量回收控制器相互联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能量回收控制器包括柜子、PLC控制器以及触摸屏,PLC控制器和触摸屏设置在柜子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以及第四压力传感器均包括信号传输控制端和信号显示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流量传感器均包括信号传输控制端和信号显示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电动阀为隔膜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电动阀为气动阀。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透平能量回收和RO膜的稳定运行,保护RO膜和透平式能量回收装置;2、有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稳定的提供产品水,极大的节省运行维修成本;3、监测流量,可实时分析系统RO膜运行的回收率;4、实时监测能量回收的高压进、高压出、低压出的压力,保证压力在能量回收运行允许范围内。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透平式能量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透平式能量回收系统的能量回收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过滤水装置2高压泵3一段RO膜4第一压力传感器5第二压力传感器6第三压力传感器7二段RO膜8产水收集装置9低压排放水收集装置10第一流量传感器11第四压力传感器12第一电动阀13第二电动阀14第二流量传感器15透平端16透平式能量回收装置17泵端18能量回收控制器19柜子20PLC控制器21触摸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透平式能量回收系统,包括过滤水装置1、一段RO膜3、二段RO膜7以及透平式能量回收装置16,透平式能量回收装置16包括透平端15和泵端17,过滤水装置1中的过滤水通过高压泵2进入到一段RO膜3的进水端,一段RO膜3的主出水端与产水收集装置8的进水端相连接,一段RO膜3的副出水端与泵端17的原水进水口端相连接,且泵端17的原水进水口端前端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平式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水装置(1)、一段RO膜(3)、二段RO膜(7)以及透平式能量回收装置(16),所述透平式能量回收装置(16)包括透平端(15)和泵端(17),所述过滤水装置(1)中的过滤水通过高压泵(2)进入到一段RO膜(3)的进水端,所述一段RO膜(3)的主出水端与产水收集装置(8)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一段RO膜(3)的副出水端与泵端(17)的原水进水口端相连接,且泵端(17)的原水进水口端前端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4),所述泵端(17)的高压出水口端与二段RO膜(7)的进水端相连接,且所述泵端(17)的高压出水口端后端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5),所述二段RO膜(7)的主出水端与产水收集装置(8)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二段RO膜(7)的副出水端的一个支路经过第三压力传感器(6)与透平端(15)的浓水进水口端相连接,另一个支路经过第一电动阀(12)、第四压力传感器(11)、第二电动阀(13)以及第一流量传感器(10)与低压排放水收集装置(9)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透平端(15)的低压排放口依次经过第二流量传感器(14)、第四压力传感器(11)、第二电动阀(13)以及第一流量传感器(10)与低压排放水收集装置(9)的进水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14)设置在靠近透平端(15)的低压排放口位置上;还包括能量回收控制器(18),所述能量回收控制器(18)分别与第一压力传感器(4)、第二压力传感器(5)、第三压力传感器(6)、第一流量传感器(10)、第四压力传感器(11)、第一电动阀(12)、第二电动阀(13)以及第二流量传感器(14)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5)和第一电动阀(12)之间通过能量回收控制器(18)相互联动,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10)、第四压力传感器(11)、第二流量传感器(14)与第二电动阀(13)之间通过能量回收控制器(18)相互联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平式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水装置(1)、一段RO膜(3)、二段RO膜(7)以及透平式能量回收装置(16),所述透平式能量回收装置(16)包括透平端(15)和泵端(17),所述过滤水装置(1)中的过滤水通过高压泵(2)进入到一段RO膜(3)的进水端,所述一段RO膜(3)的主出水端与产水收集装置(8)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一段RO膜(3)的副出水端与泵端(17)的原水进水口端相连接,且泵端(17)的原水进水口端前端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4),所述泵端(17)的高压出水口端与二段RO膜(7)的进水端相连接,且所述泵端(17)的高压出水口端后端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5),所述二段RO膜(7)的主出水端与产水收集装置(8)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二段RO膜(7)的副出水端的一个支路经过第三压力传感器(6)与透平端(15)的浓水进水口端相连接,另一个支路经过第一电动阀(12)、第四压力传感器(11)、第二电动阀(13)以及第一流量传感器(10)与低压排放水收集装置(9)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透平端(15)的低压排放口依次经过第二流量传感器(14)、第四压力传感器(11)、第二电动阀(13)以及第一流量传感器(10)与低压排放水收集装置(9)的进水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二流量传感器(14)设置在靠近透平端(15)的低压排放口位置上;还包括能量回收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苏芳倪萍
申请(专利权)人:海博伦苏州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