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世清专利>正文

一种差动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5491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差动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差动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两级传动,一级是减速传动,另一级是差动行星齿轮传动,差动行星齿轮传动包括有机座(1)、齿轮轴(2)、中心齿轮(3)、行星齿轮(4)、行星架(5)、内齿轮(6)、内齿轮架(7)、内齿圈(8)、半齿联轴器(9)、输出轴(10)、外伸轴(11),中心齿轮(3)紧固在齿轮轴(2)的端部与行星齿轮(4)啮合,行星齿轮(4)与固装在内齿轮架(7)上的内齿轮(6)啮合,与行星齿轮(4)连为一体的行星架(5)的输出端紧固着内齿圈(8),有输出轴(10)穿过内齿轮架(7)尾部中空的外伸轴(11),输出轴(10)的前端固装有半齿联轴器(9),半齿联轴器(9)、内齿圈(8)与内外齿套(45)构成齿轮联轴器(12)。(*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无级调速传动装置领域,特别是矿用提升绞车和提升机用机械无级调速传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差动行星齿轮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矿用提升绞车必须有调速性能,在煤矿井下和其他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地点使用,还必须有防爆性能。有些矿用提升绞车采用防爆绕线式电机串防爆电阻调速,这有耗能发热,防爆电阻数量大,占地面积大,设备基建投资大等问题。小型矿用提升绞车上大都采用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简称行星差速器)来解决提升绞车的调速和防爆问题,但都拘泥于原型绞车的总体结构,保留了低效开式齿轮传动,结构不完善,使用性能不够理想。全液压传动防爆提升绞车调速运行性能好,但低效耗能、运行费用高、造价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速性能好、成本低的差动行星齿轮传动装置。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差动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两级传动,一级是减速传动,另一级是差动行星齿轮传动,差动行星齿轮传动包括有机座(1)、齿轮轴(2)、中心齿轮(3)、行星齿轮(4)、行星架(5)、内齿轮(6)、内齿轮架(7)、内齿圈(8)、半齿联轴器(9)、输出轴(10)、外伸轴(11),中心齿轮(3)紧固在齿轮轴(2)的端部与行星齿轮(4)啮合,行星齿轮(4)与固装在内齿轮架(7)上的内齿轮(6)啮合,与行星齿轮(4)连为一体的行星架(5)的输出端紧固着内齿圈(8),有输出轴(10)穿过内齿轮架(7)尾部中空的外伸轴(11),输出轴(10)的前端固装有半齿联轴器(9),半齿联轴器(9)、内齿圈(8)与内外齿套(43)构成齿轮联轴器(12)。减速传动可以是圆锥齿轮传动或圆柱齿轮传动或行星齿轮传动或三平行轴式圆柱齿轮传动。该差动行星齿轮传动装置高效节能,可广泛用于有调速和传动要求的场合。附图说明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锥齿—行星差速器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柱齿—行星差速器的结构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行星—行星差速器的结构原理图图4为本使用新型后柱齿—行星差速器的结构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液压行星差速器的结构原理图图6为采用本技术锥齿—行星差速器的手控机械调速提升绞车的结构原理图图7为采用本技术后柱齿—行星差速器的手控机械调速提升绞车的结构原理图图8为采用本技术液压行星差速器的液压机械调速提升机的结构原理图图中1-机座 2-齿轮轴 3-中心齿轮 4-行星齿轮 5-行星架 6-内齿轮 7-内齿轮架 8-内齿圈 9、76-半齿联轴器 10、75-输出轴 11、53、75-外伸轴 12、91-齿轮联轴器 13-行星轴 14-轴锥齿轮 15-大锥齿轮 16、55-圆柱齿轮 17、56、90-大齿轮18、74-输入轴 19-小内齿套 20-小中心齿轮 21-小行星齿轮 22-小内齿轮 23-小行星轴 24-小行星架 25-中内齿圈 26、45-内外齿套 27-箱体 28、80-轴齿轮 29、81-大齿轮 30、82-大外齿轮 31-差动大轴齿轮 32-差动大齿轮 33-差动轴齿轮 34、64-高或中速油马达 35、63-双向变量油泵 36、43、44、46、54、59、72-电机 37-锥齿—行星差速器 38、47、61-调速闸 39、48、62-调速闸轮 40、51、66-卷筒 41、52、68-制动闸 42、65-轴承座 49-后柱齿—行星差速器 50、67、69-主轴 57-齿轮轴 58-液压行星差速器 60、70、71-联轴器 92-前后内齿轮架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锥齿—行星差速器的结构原理图。一级传动为圆锥齿轮传动,二级传动为差动行星齿轮传动。由电机驱动轴锥齿轮(14),轴锥齿轮(14)与大锥齿轮(15)啮合,大锥齿轮(15)固装于齿轮轴(2)上,中心齿轮(3)紧固在齿轮轴(2)的端部与行星齿轮(4)啮合,行星齿轮(4)与固装在内齿轮架(7)上的内齿轮(6)啮合,行星齿轮(4)通过行星轴(13)与行星架(5)组合,与行星齿轮(4)连为一体的行星架(5)的输出端紧固着内齿圈(8),有输出轴(10)穿过内齿轮架(7)尾部中空的外伸轴(11),输出轴(10)的前端固装有半齿联轴器(9),半齿联轴器(9)、内齿圈(8)与内外齿套(43)构成齿轮联轴器(12)。图6为采用本技术锥齿—行星差速器的手控机械调速提升绞车的结构原理图。本实施例中,主轴(69)直接伸入并支承在中空的外伸轴(11)中,而省去锥齿—行星差速器(37)中的输出轴。外伸轴(11)上固装有调速闸轮(39),调速闸轮(39)外缘上有调速闸(38),主轴(69)上有卷筒(40),有制动闸(41)对卷筒(40)的启停进行控制。矿用提升绞车运行时有四个运动过程,即空载启动、货载启动加速、匀速提升、减速停车。空载启动之初,主电机(36)通过联轴器带动轴锥齿轮(14)转动,经大锥齿轮(15)减速后,传动到差动行星齿轮的中心齿轮(3)、行星齿轮(4)和内齿轮(6),此时调速闸(38)全开,制动闸(41)全闭,内齿轮(6)连同内齿轮架(7)及装在中空外伸轴(11)上的调速闸轮(39)全速转动,行星架(5)及主轴(69)不转,速度为零,行星轴(13)、行星齿轮(4)无周转运动,行星齿轮机构呈定轴轮系运转。手控制动闸(41)和调速闸(38)逐步启闭,协调动作,调速闸轮(39)、内齿轮(6)转速呈无级减速运转,行星架(5)连同主轴(69)、卷筒(40)呈无级加速运转,此为货载启动加速过程。直到内齿轮(6)最后被闸住不转,制动闸(41)全开,行星架(5)和主轴(69)、卷筒(40)以最大或额定转速运转,差动传动结束,差动行星齿轮传动变为普通行星齿轮传动,此为匀速提升的过程。减速停车过程中,调速闸(38)逐步开启至全开,制动闸(41)逐步施闸至全闭,内齿轮(6)由零速逐步无级加速到最大速度运转,行星架(5)转速及主轴(69)、卷筒(40)转速由最大减速到零,货载定位,电机(36)停止转动。本实施例中,调速闸(38)和制动闸(41)可采用带式闸,也可采用瓦块闸。图2为本技术柱齿—行星差速器的结构原理图。一级传动为圆柱齿轮减速传动,即由电机(72)驱动圆柱齿轮(16),圆柱齿轮(16)与大齿轮(17)啮合,大齿轮(17)固装在齿轮轴(2)上。第二级传动结构为差动行星齿轮传动,其结构与图1中所述相同,其传动原理和运动过程与图6中所述相同,这里不再重述。图3为本技术行星—行星差速器的结构原理图。一级传动为行星齿轮传动,即装在电机轴上的输入轴(18)与小内齿套(19)、小中心齿轮(20)的左端构成齿轮联轴器,传动小中心齿轮(20)。小中心齿轮(20)与小行星齿轮(21)啮合,小行星齿轮(21)与小内齿轮(22)啮合,小内齿轮(22)固定在箱体(27)上。小行星架(24)与中内齿圈(25)连在一起,中内齿圈(25)通过内外齿套(26)与中心齿轮(3)构成齿轮联轴器,传动中心齿轮(3)。其中一级行星齿轮传动中的箱体(27)是用法兰与二级传动的机座(1)等径连接,二级传动为差动行星齿轮传动,其结构与图1中所述相同,但输出轴(75)前端的半齿联轴器(76)与内齿圈(8)直连传动,其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世清石红
申请(专利权)人:石世清石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