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集风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4727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控集风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组件、限位组件、密封组件、导风板和盒体;所述传动组件、限位组件、密封组件和导风板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盒体的前端设有出风口,所述盒体的后端设有进风接管;所述出风口周围设置密封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导风板沿圆弧轨迹运动,所述限位组件在所述导风板运动行程的两端对所述导风板进行限位;所述导风板引导所述进风接管进入所述盒体内部的风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出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集风盒和风阀合二为一实现了室内、外循环共用一个集风盒;减少了管道的接入和风阀的控制,减少了风的动压损失,提高了通风系统的综合性能;有效解决了减少噪声污染。

A controllable air collect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集风盒
本技术涉及风控
,具体涉及一种可控集风盒。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重视,集风盒(分风箱)是一种传统的通风设施,常常被应用于环境气候室这类对室内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分布均匀性有要求的新风系统中,用来减少通风系统中的噪声,又可获得均匀的静压出风,减少动压损失。是送风系统减少动压、增加静压、稳定气流和减少气流振动的一种必要的配件。然而目前市面上的集风盒并没有很好的实现新风与回风的可切换调节功能以达到减少管道的接入和风阀的控制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切换调节功能的可控集风盒。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控集风盒,包括传动组件、限位组件、密封组件、导风板和盒体;所述盒体为前后两端通透,上下左右四壁封闭的结构,所述传动组件、限位组件、密封组件和导风板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盒体的前端设有出风口,所述盒体的后端设有进风接管;所述出风口周围设置密封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导风板沿圆弧轨迹运动,所述限位组件在所述导风板运动行程的两端对所述导风板进行限位;所述导风板引导所述进风接管进入所述盒体内部的风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出风。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驱动电机相连的齿轮、转动风阀、齿条和转动轴;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转动风阀上,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相互啮合;所述转动风阀为扇形结构,所述转动风阀的圆心与所述盒体通过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风阀在所述齿轮的带动下沿所述转动轴做圆弧轨迹的运动。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杆和限位轴;所述限位轴设置在所述转动风阀上;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盒体固定,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导风板连接,所述导风板的另一端开设有长条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轴配合,对所述导风板进行限位。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密封组件的内侧形成圆弧形结构,所述转动风阀在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转动风阀的前端与所述密封组件配合将所述出风口封闭。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出风口设有多个。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出风口的形状为圆形或方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将集风盒和风阀合二为一实现了室内、外循环共用一个集风盒;减少了管道的接入和风阀的控制;集风盒内部设有导风模块更利于风向流动,减少了风的动压损失;实现了多个进口和出口共用集风盒的目的,提高了通风系统的综合性能;有效解决了减少噪声污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种工作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种工作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种工作状态的风向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种工作状态的风向示意图。其中:传动组件1、齿轮11、转动风阀12、齿条13、转动轴14、限位组件2、固定杆21、限位轴22、密封组件3、导风板4、限位槽41、盒体5、出风口51和进风接管5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可控集风盒,包括传动组件1、限位组件2、密封组件3、导风板4和盒体5;所述盒体5为前后两端通透,上下左右四壁封闭的结构,所述传动组件1、限位组件2、密封组件3和导风板4设置在所述盒体5内;所述盒体5的前端设有出风口51,所述盒体5的后端设有进风接管52;所述出风口51周围设置密封组件3;所述传动组件1带动所述导风板4沿圆弧轨迹运动,所述限位组件2在所述导风板4运动行程的两端对所述导风板4进行限位;所述导风板4引导所述进风接管52进入所述盒体5内部的风从所述出风口51的一侧出风。从进风接管52进入盒体5的风经过导风板4的整流作用从出风口51的一侧出去,更有利于风向流动,减少动压损失。需要出风口51换向时,导风板4在传动组件1的带动下转向另一侧,使风从出风口51的另一侧出去,从而实现了多个进口和出口共用集风盒的目的,从而把静压箱很好的应用到通风系统中,提高了通风系统的综合性能。由于导风板4的导流作用,可以有效减少盒体5内部的噪音污染。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传动组件1包括与驱动电机相连的齿轮11、转动风阀12、齿条13和转动轴14;所述齿条13设置在所述转动风阀12上,所述齿轮11和所述齿条13相互啮合;所述转动风阀12为扇形结构,所述转动风阀12的圆心与所述盒体5通过所述转动轴14连接;所述转动风阀12在所述齿轮11的带动下沿所述转动轴14做圆弧轨迹的运动。通过驱动电机的正传反转从而通过齿轮11、齿条13的传动配合控制转动风阀12的左右摆动,进而带动导风板4的左右换向。将集风盒和风阀合二为一,实现了室内、外循环共用一个集风盒,也方便对转动风阀12的控制,减少了管道的接入。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限位组件2包括固定杆21和限位轴22;所述限位轴22设置在所述转动风阀12上;所述固定杆21的一端与所述盒体5固定,所述固定杆21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导风板4连接,所述导风板4的另一端开设有长条形的限位槽41,所述限位槽41与所述限位轴22配合,对所述导风板4进行限位。由于导风板4的一端被固定杆21固定,因此在转动风阀12的转动下,限位轴22在限位槽41内拨动导风板4左右换向,在转动风阀12运动到行程的两端时,限位轴22处于限位槽41的底端,限制导风板4的运动,实现在指定位置停止转动风阀12的转动。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密封组件3的内侧形成圆弧形结构,所述转动风阀12在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转动风阀12的前端与所述密封组件3配合将所述出风口51封闭。当转动风阀12转动到左边时,变向导风板4也由于限位轴22的牵引转动到左边,此时左侧出风口51因为转动风阀12和密封组件3由于圆弧结构的紧密配合处于封闭状态,风从进风管处进去再经过变向导风板4的整流作用更好的从右侧的出风口51出去,更利于风向流动,减少动压损失。反之变向导风板4由于限位轴22的牵引转动到右边,此时右侧的出风口51和密封组件3的配合而处于封闭状态,风从进风管处进去再经过变向导风板4的整流作用更好的从左侧的出风口51出去,从而实现内外循环的导风作用。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出风口51设有多个。通过设置多个出风口51可以使风在出口时流动更加均匀。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出风口51的形状为圆形或方形。可以适应不同建筑的不同的安装环境和条件,选用恰当的安装加固方式,选取合适的成本预算。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集风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组件、限位组件、密封组件、导风板和盒体;所述盒体为前后两端通透,上下左右四壁封闭的结构,所述传动组件、限位组件、密封组件和导风板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盒体的前端设有出风口,所述盒体的后端设有进风接管;所述出风口周围设置密封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导风板沿圆弧轨迹运动,所述限位组件在所述导风板运动行程的两端对所述导风板进行限位;所述导风板引导所述进风接管进入所述盒体内部的风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出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集风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组件、限位组件、密封组件、导风板和盒体;所述盒体为前后两端通透,上下左右四壁封闭的结构,所述传动组件、限位组件、密封组件和导风板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盒体的前端设有出风口,所述盒体的后端设有进风接管;所述出风口周围设置密封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导风板沿圆弧轨迹运动,所述限位组件在所述导风板运动行程的两端对所述导风板进行限位;所述导风板引导所述进风接管进入所述盒体内部的风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出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集风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驱动电机相连的齿轮、转动风阀、齿条和转动轴;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转动风阀上,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相互啮合;所述转动风阀为扇形结构,所述转动风阀的圆心与所述盒体通过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常华凌光正冯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淇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