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4090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5:11
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它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内分别安装有通过连接轴连接的履带轮,连接轴与纵移电机连接,第三底座和第四底座内分别安装有履带轮,第一底座与第三底座之间通过轨道座连接,第一底座与第三底座内的履带轮上连接有纵移履带,轨道座内设置有容纳纵移履带的第一履带槽,轨道座上通过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有支架,支架上分别固定有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履带轮,上轨道板两端的履带轮通过横移履带连接,且横移电机与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一端的履带轮驱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可实现纵向和横向的移动,满足生产需要,结构简单易维护,维修成本低。

A mobile robot b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
技术介绍
机器人指能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目前,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物料转运、焊接等实际生产中,常见的机器人底座包括固定类型的和移动类型的。固定类型的机器人底座不适应移动使用的场合,移动类型的机器人底座大都结构复杂,容易发生故障,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机器人移动底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履带轮、连接轴、纵移电机、第三底座、第四底座、轨道座、第一履带槽、纵移履带、支架、第一滑轨、上轨道板、下轨道板、横移履带、横移电机、移动座、连接滑板;所述的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横向设置,且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内分别安装有通过连接轴连接的履带轮,连接轴与纵移电机连接,第三底座和第四底座分别与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呈纵向设置,第三底座和第四底座内分别安装有履带轮,第一底座与第三底座之间通过轨道座连接,第一底座与第三底座内的履带轮上连接有纵移履带,轨道座内设置有容纳纵移履带的第一履带槽,轨道座上通过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有支架,支架与纵移履带固定,支架上分别固定有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履带轮,上轨道板两端的履带轮通过横移履带连接,下轨道板两端的履带轮也通过横移履带连接,且横移电机与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一端的履带轮驱动连接;所述的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上滑动连接有连接滑板,连接滑板固定在移动座上。进一步地,所述的上轨道板的顶部和下轨道板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滑轨,连接滑板分别通过第二滑轨与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滑动连接,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内设置有容纳横移履带的第二履带槽。进一步地,所述的移动座的顶部固定有机器人手臂安装板,机器人手臂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的纵移履带通过螺丝与支架固定,横移履带通过螺丝与移动座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为L型支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纵移电机驱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内的履带轮转动,带动纵移履带移动,从而带动纵移履带上的支架沿第一滑轨纵向移动,进而实现与支架安装连接的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上的移动座纵向移动;横移电机驱动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内的履带轮转动,带动横移履带移动,从而带动横移履带上的移动座沿第二滑轨横向移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可实现纵向和横向的移动,满足生产需要,结构简单易维护,维修成本低,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的A-A剖的结构图;图4是图1中的B-B剖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履带轮3、连接轴4、纵移电机5、第三底座6、第四底座7、轨道座8、第一履带槽9、纵移履带10、支架11、第一滑轨12、上轨道板13、下轨道板14、横移履带15、横移电机16、移动座17、连接滑板18、第二滑轨19、第二履带槽20、机器人手臂安装板21、安装孔22、螺丝2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参看如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履带轮3、连接轴4、纵移电机5、第三底座6、第四底座7、轨道座8、第一履带槽9、纵移履带10、支架11、第一滑轨12、上轨道板13、下轨道板14、横移履带15、横移电机16、移动座17、连接滑板18;所述的第一底座1与第二底座2横向设置,且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内分别安装有通过连接轴4连接的履带轮3,连接轴4与纵移电机5连接,第三底座6和第四底座7分别与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呈纵向设置,第三底座6和第四底座7内分别安装有履带轮3,第一底座1与第三底座6之间通过轨道座8连接,第一底座1与第三底座6内的履带轮3上连接有纵移履带10,轨道座8内设置有容纳纵移履带10的第一履带槽9,轨道座8上通过第一滑轨12滑动连接有支架11,支架11与纵移履带10固定,纵移电机5驱动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内的履带轮3转动,带动纵移履带10移动,从而带动纵移履带10上的支架11沿第一滑轨12纵向移动。支架11上分别固定有上轨道板13和下轨道板14,上轨道板13和下轨道板14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履带轮3,上轨道板13两端的履带轮3通过横移履带15连接,下轨道板14两端的履带轮3也通过横移履带15连接,且横移电机16与上轨道板13和下轨道板14一端的履带轮3驱动连接;所述的上轨道板13和下轨道板14上滑动连接有连接滑板18,连接滑板18固定在移动座17上,上轨道板13的顶部和下轨道板14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滑轨19,连接滑板18分别通过第二滑轨19与上轨道板13和下轨道板14滑动连接,上轨道板13和下轨道板14内设置有容纳横移履带15的第二履带槽20,支架11沿第一滑轨12纵向移动,进而实现与支架11安装连接的上轨道板13和下轨道板14上的移动座17纵向移动横移电机16驱动上轨道板13和下轨道板14内的履带轮3转动,带动横移履带15移动,从而带动横移履带15上的移动座17沿第二滑轨19横向移动,并在第一滑轨12和第二滑轨19的两端分别设置用于支架11和连接滑板18移动限位的限位块。所述的移动座17的顶部固定有机器人手臂安装板21,机器人手臂安装板21上设置有安装孔22,用于安装机器人手臂。所述的纵移履带10通过螺丝23与支架11固定,横移履带15通过螺丝23与移动座17固定。所述的支架11为L型支架,便于上下安装上轨道板13和下轨道板14,使得移动座17的稳定性更好。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可实现纵向和横向的移动,满足生产需要,结构简单易维护,维修成本低,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履带轮、连接轴、纵移电机、第三底座、第四底座、轨道座、第一履带槽、纵移履带、支架、第一滑轨、上轨道板、下轨道板、横移履带、横移电机、移动座、连接滑板;所述的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横向设置,且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内分别安装有通过连接轴连接的履带轮,连接轴与纵移电机连接,第三底座和第四底座分别与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呈纵向设置,第三底座和第四底座内分别安装有履带轮,第一底座与第三底座之间通过轨道座连接,第一底座与第三底座内的履带轮上连接有纵移履带,轨道座内设置有容纳纵移履带的第一履带槽,轨道座上通过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有支架,支架与纵移履带固定,支架上分别固定有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履带轮,上轨道板两端的履带轮通过横移履带连接,下轨道板两端的履带轮也通过横移履带连接,且横移电机与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一端的履带轮驱动连接;所述的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上滑动连接有连接滑板,连接滑板固定在移动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履带轮、连接轴、纵移电机、第三底座、第四底座、轨道座、第一履带槽、纵移履带、支架、第一滑轨、上轨道板、下轨道板、横移履带、横移电机、移动座、连接滑板;所述的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横向设置,且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内分别安装有通过连接轴连接的履带轮,连接轴与纵移电机连接,第三底座和第四底座分别与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呈纵向设置,第三底座和第四底座内分别安装有履带轮,第一底座与第三底座之间通过轨道座连接,第一底座与第三底座内的履带轮上连接有纵移履带,轨道座内设置有容纳纵移履带的第一履带槽,轨道座上通过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有支架,支架与纵移履带固定,支架上分别固定有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上轨道板和下轨道板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履带轮,上轨道板两端的履带轮通过横移履带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宏伟蔡启培关锐钟张武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