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3200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包括壳体组件和推动组件。壳体组件包括两个静触头、第一导磁块、罩体、过渡块及轭铁板。第一导磁块设置于罩体的顶部内侧面。推动组件包括固定支架、止位片、动簧片、第二导磁块、弹性件及推动杆。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固定侧臂及承接板。止位片一端与一固定侧臂的末端连接,止位片另一端与另一固定侧臂的末端连接。动簧片的两端分别朝向两个静触头设置,第二导磁块朝向第一导磁块设置。第一导磁块和第二导磁块用于形成磁通。上述抗短路结构,当线圈激励时,第一导磁块与第二导磁块的位置不因超程的进行而改变。磁气隙不随超程的变大而变大,超程的增大不会影响磁吸力,不影响继电器的抗短路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中国专利CN201180035052.7公开了一种触点装置,在壳体内容纳固定触点及可动触点,该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通过驱动单元而相互接触分离,该触点装置包括:壳体;固定端子,具有容纳在上述壳体内的上述固定触点;可动接触件,在一面上具有与上述固定触点接触分离的可动触点;第一磁轭,在上述壳体内配设在上述可动接触件的一面侧,该第一磁轭的一面与上述壳体的内表面相对,另一面与上述可动接触件的上述一面相对;第二磁轭,在上述壳体内配设在上述可动接触件的另一面侧,该第二磁轭的一面隔着上述可动接触件而与上述第一磁轭的上述另一面相对;接触压弹簧,向上述固定触点侧对上述可动接触件施力;可动轴,与上述第一磁轭一体地移动;以及驱动单元,驱动上述可动轴,以使上述可动触点与上述固定触点接触分离,上述第一磁轭限制上述可动接触件向上述固定触点侧的移动,上述第一磁轭形成为,在上述可动接触件的移动方向上,与上述可动接触件相对的部分的上述第一磁轭的厚度大于上述第二磁轭。参阅中国专利CN2011800350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和推动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两个静触头、第一导磁块、罩体、过渡块以及轭铁板;两个所述静触头贯穿所述罩体并与所述罩体连接,所述第一导磁块设置于所述罩体的顶部内侧面,所述罩体通过所述过渡块与所述轭铁板连接;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固定支架、止位片、动簧片、第二导磁块、弹性件以及推动杆;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固定侧臂以及承接板;两个所述固定侧臂分别设置于所述承接板的两侧;所述止位片的一端与一所述固定侧臂的末端连接,所述止位片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固定侧臂的末端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侧臂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承接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和推动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两个静触头、第一导磁块、罩体、过渡块以及轭铁板;两个所述静触头贯穿所述罩体并与所述罩体连接,所述第一导磁块设置于所述罩体的顶部内侧面,所述罩体通过所述过渡块与所述轭铁板连接;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固定支架、止位片、动簧片、第二导磁块、弹性件以及推动杆;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固定侧臂以及承接板;两个所述固定侧臂分别设置于所述承接板的两侧;所述止位片的一端与一所述固定侧臂的末端连接,所述止位片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固定侧臂的末端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侧臂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承接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磁块连接;所述动簧片的一面与所述第二导磁块连接,所述动簧片的另一面与所述止位片抵接;所述推动杆的端部与所述承接板背向所述固定侧臂的一面连接;所述罩体、所述过渡块以及所述轭铁板共同形成有收容腔,所述第一导磁块、所述固定支架、所述止位片、所述动簧片、所述第二导磁块以及所述弹性件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推动杆贯穿所述轭铁板并与所述轭铁板活动连接;所述动簧片的两端分别朝向两个所述静触头设置,所述第二导磁块朝向所述第一导磁块设置;所述第一导磁块和所述第二导磁块用于形成磁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块呈条形结构,所述第二导磁块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导磁块的两侧壁包裹于所述动簧片以及所述止位片的两侧边,所述第二导磁块的两端的端面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导磁块的两端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康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中汇瑞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