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建筑物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1680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建筑物加固结构,包括柱体和梁体,相邻的两个所述柱体之间共同安装有梁体,所述梁体的下侧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安装有底座,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呈U形结构,所述顶板与梁体的底壁相互接触,所述顶板的底壁上与两个所述柱体之间对称设有第一斜撑板,相邻的两个所述梁体之间共同设有第二斜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斜撑板与同侧柱体之间共同设有调节机构。本装置通过各个结构的相互配合可在梁体受到荷载的作用时,通过支撑柱和第一斜撑板对梁体进行支撑,可有效的应对梁体上的荷载,防止梁体受压变形,从而有利于确保钢结构建筑的稳定性和安装性。

A reinforced structure of steel structure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建筑物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建筑物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钢结构建筑在使用时需承载大量的荷载,荷载将作用力施加在梁体上然后传递至柱体,荷载作用于梁体时容易导致梁体受压变形,影响钢结构建筑的稳定性,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荷载作用于钢结构建筑的梁体时容易导致梁体受压变形,影响钢结构建筑的稳定性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钢结构建筑物加固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建筑物加固结构,包括柱体和梁体,相邻的两个所述柱体之间共同安装有梁体,所述梁体的下侧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安装有底座,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呈U形结构,所述顶板与梁体的底壁相互接触,所述顶板的底壁上与两个所述柱体之间对称设有第一斜撑板,相邻的两个所述梁体之间共同设有第二斜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斜撑板与同侧柱体之间共同设有调节机构。优选地,两个所述调节机构均包括两个螺纹杆,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螺纹杆相对的一端均共同转动连接有螺纹套,且螺纹套套设在两个螺纹杆的侧壁上,同侧的两个所述螺纹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座,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转动座安装在柱体的侧壁上,另一个所述第一转动座安装在第一斜撑板的侧壁上。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斜撑板的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座,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转动座安装在第一斜撑板靠近底端的侧壁上,另一个所述第二转动座安装在顶板的底壁上。优选地,所述第二斜撑板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座,两个所述第三转动座分别安装在两个梁体的侧壁上。优选地,所述柱体和梁体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安装有固定板。优选地,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螺纹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安装有限位板。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在梁体的下侧设有顶板并通过支撑柱和第一斜撑板进行支撑,可在梁体上承受荷载时避免梁体受压变形,影响钢结构建筑的稳定性和安装性。2、当梁体将荷载传递至第一斜撑板并使得第一斜撑板弯曲时,可通过调节机构中的螺纹套,对第一斜撑板进行调直,确保第一斜撑板对梁体支撑的有效性。综上所述,本装置通过各个结构的相互配合可在梁体受到荷载的作用时,通过支撑柱和第一斜撑板对梁体进行支撑,可有效的应对梁体上的荷载,防止梁体受压变形,从而有利于确保钢结构建筑的稳定性和安装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结构建筑物加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结构建筑物加固结构的相邻两个梁体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结构建筑物加固结构的A部分结构的放大图。图中:1柱体、2梁体、3支撑柱、4底座、5顶板、6第一斜撑板、7第二斜撑板、8螺纹杆、9螺纹套、10限位板、11第一转动座、12第二转动座、13第三转动座、14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一种钢结构建筑物加固结构,包括柱体1和梁体2,相邻的两个柱体1之间共同安装有梁体2,柱体1和梁体2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安装有固定板14,梁体2的下侧设有支撑柱3,支撑柱3的底端安装有底座4,支撑柱3的顶端安装有顶板5,顶板5呈U形结构,顶板5与梁体2的底壁相互接触,顶板5的底壁上与两个柱体1之间对称设有第一斜撑板6,每个第一斜撑板6的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座12,其中一个第二转动座12安装在第一斜撑板6靠近底端的侧壁上,另一个第二转动座12安装在顶板5的底壁上,第一斜撑板6的两端通过第二转轴与两个第二转动座12转动连接。荷载作用梁体2上时,梁体2将荷载传递至顶板5,然后传递至支撑柱3和两个第一斜撑板6,荷载一部分通过支撑柱3和底座4传递至地面,另一部分通过两个第一斜撑板6传递至柱体1,最终再次传递至地面,此时可对梁体2上的荷载进行抵消。顶板5与梁体2之间相互接触,但并非固定连接,其目的在于避免对梁体2进行损伤。相邻的两个梁体2之间共同设有第二斜撑板7,第二斜撑板7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座13,两个第三转动座13分别安装在两个梁体2的侧壁上,第二斜撑板7的两端通过第三转轴与两个第三转动座13转动连接。两个第一斜撑板6与同侧柱体1之间共同设有调节机构,两个调节机构均包括两个螺纹杆8,位于同侧的两个螺纹杆8相对的一端均共同转动连接有螺纹套9,且螺纹套9套设在两个螺纹杆8的侧壁上,位于同侧的两个螺纹杆8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安装有限位板10,同侧的两个螺纹杆8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座11,其中一个第一转动座11安装在柱体1的侧壁上,另一个第一转动座11安装在第一斜撑板6的侧壁上,两个螺纹杆8相互远离的一端均通过第一转轴分别与同侧的第一转动座11转动连接。荷载传递至第一斜撑板6时,为了防止第一斜撑板6受压变形,通过转动螺纹套9控制两个螺纹杆8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进而对第一斜撑板6进行调直。本技术中,柱体1和梁体2之间共同安装有固定板14,同时在梁体2的下侧设有支撑柱3,支撑柱3的顶端安装顶板5,通过顶板5对梁体2进行支撑,同时通过柱体1和顶板5之间的第一斜撑板6进行再次支撑,梁体2上受到荷载作用时,通过支撑柱3和第一斜撑板6可对梁体2上的荷载进行抵消,从而避免梁体2受压变形,此外在相邻的两个梁体2之间共同安装的第二斜撑板7用于增加两个梁体2连接的稳定性,荷载作用于梁体2后首先传递至顶板5,然后分别对支撑柱3和第一斜撑板6进行施压,为防止第一斜撑板6受压弯曲可通过调节机构对第一斜撑板6进行调直,操作时只需转动螺纹套9,控制两个螺纹杆8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建筑物加固结构,包括柱体(1)和梁体(2),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柱体(1)之间共同安装有梁体(2),所述梁体(2)的下侧设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底端安装有底座(4),所述支撑柱(3)的顶端安装有顶板(5),所述顶板(5)呈U形结构,所述顶板(5)与梁体(2)的底壁相互接触,所述顶板(5)的底壁上与两个所述柱体(1)之间对称设有第一斜撑板(6),相邻的两个所述梁体(2)之间共同设有第二斜撑板(7),两个所述第一斜撑板(6)与同侧柱体(1)之间共同设有调节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建筑物加固结构,包括柱体(1)和梁体(2),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柱体(1)之间共同安装有梁体(2),所述梁体(2)的下侧设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底端安装有底座(4),所述支撑柱(3)的顶端安装有顶板(5),所述顶板(5)呈U形结构,所述顶板(5)与梁体(2)的底壁相互接触,所述顶板(5)的底壁上与两个所述柱体(1)之间对称设有第一斜撑板(6),相邻的两个所述梁体(2)之间共同设有第二斜撑板(7),两个所述第一斜撑板(6)与同侧柱体(1)之间共同设有调节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建筑物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调节机构均包括两个螺纹杆(8),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螺纹杆(8)相对的一端均共同转动连接有螺纹套(9),且螺纹套(9)套设在两个螺纹杆(8)的侧壁上,同侧的两个所述螺纹杆(8)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座(11),其中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镇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震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