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屏支撑结构、柔性屏模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109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0:39
本申请公开一种柔性屏支撑结构、应用该柔性屏支撑结构的柔性屏模组及应用该柔性屏模组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其中,柔性屏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片;第二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与所述第一支撑片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片与所述第一支撑片间隔设置;及弹性弯折部,所述弹性弯折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之间,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支撑片连接,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支撑片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及所述弹性弯折部用于贴合于柔性屏的底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避免柔性屏折叠时内层膜材受到剧烈挤压,从而避免柔性屏折叠时最内层的聚酰亚胺薄膜破裂,并且提升柔性屏展开状态的平整度。

Flexible screen support structure, flexible screen module and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屏支撑结构、柔性屏模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
,特别涉及一种柔性屏支撑结构、应用该柔性屏支撑结构的柔性屏模组及应用该柔性屏模组的可折叠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可折叠移动终端(例如可折叠手机、可折叠平板电脑等)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作为可折叠移动终端的一个重要部件,柔性屏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折叠和展开两种状态,因此,柔性屏也就被分为了位于中部的弯折区域和位于该弯折区域两侧的两个非弯折区域。此时,为了提升柔性屏的平整度,相关技术会在整个柔性屏的底面贴合设置一块硬质的支撑片,这样虽然能够提升柔性屏在展开状态下的平整度,但是由于硬质的支撑片在长度方向上是不能发生弹性形变的,所以对于内折屏而言,在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时,其内层所有膜材都会受到剧烈的挤压,从而导致最内层的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Film,即PI膜)破裂。然而,若只在两个非弯折区域的底面分别贴合设置两块硬质的支撑片,则弯折区域便会由于缺少支撑而存在展开状态下平整度较差的问题。申请内容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屏支撑结构,旨在避免柔性屏折叠时内层膜材受到剧烈挤压,从而避免柔性屏折叠时最内层的聚酰亚胺薄膜破裂,并且提升柔性屏展开状态的平整度。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柔性屏支撑结构,该柔性屏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片;第二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与所述第一支撑片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片与所述第一支撑片间隔设置;及弹性弯折部,所述弹性弯折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之间,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支撑片连接,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支撑片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及所述弹性弯折部用于贴合于柔性屏的底面。本申请的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柔性屏模组,该柔性屏模组包括柔性屏和柔性屏支撑结构,该柔性屏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片;第二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与所述第一支撑片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片与所述第一支撑片间隔设置;及弹性弯折部,所述弹性弯折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之间,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支撑片连接,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支撑片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及所述弹性弯折部用于贴合于柔性屏的底面;所述柔性屏支撑结构贴合于所述柔性屏的底面。本申请的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该可折叠移动终端包括柔性屏模组,该柔性屏模组包括柔性屏和柔性屏支撑结构,该柔性屏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片;第二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与所述第一支撑片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片与所述第一支撑片间隔设置;及弹性弯折部,所述弹性弯折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之间,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支撑片连接,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支撑片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及所述弹性弯折部用于贴合于柔性屏的底面;所述柔性屏支撑结构贴合于所述柔性屏的底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于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设置弹性弯折部,并通过该弹性弯折部将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进行连接。这样,当柔性屏支撑结构贴合于柔性屏的底面时,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便可对柔性屏的两个非弯折区域起到支撑作用,而弹性弯折部则可对柔性屏的弯折区域起到支撑作用,从而避免了柔性屏弯折区域由于缺少支撑而存在的展开状态下平整度较差的问题,即使得整个柔性屏在展开状态下所有区域均得到支撑而得以平整化,即提升了柔性屏展开状态的平整度。并且,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弹性弯折部还具有弹性,弹性弯折部的位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的部分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拉伸。如此,当柔性屏支撑结构贴合于柔性屏的底面、且二者处于折叠状态时,弹性弯折部便可更加柔和地包覆其内侧的柔性屏,避免对柔性屏产生剧烈的挤压,避免柔性屏内所有膜材受到剧烈的挤压力,进而有效避免柔性屏最内层的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Film,即PI膜)破裂,保障柔性屏的结构完好性和正常使用功能,提高柔性屏的使用寿命。而当柔性屏支撑结构和柔性屏回到展开状态时,弹性弯折部的拉伸得以回复,便可与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一起,继续实现对柔性屏的支撑作用,使得整个柔性屏得以平整化,保障柔性屏展开状态的平整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柔性屏支撑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柔性屏支撑结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柔性屏支撑结构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Ⅳ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申请柔性屏支撑结构再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Ⅵ处的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柔性屏支撑结构62弹性件20第一支撑片62a避让区间40第二支撑片64加强筋60弹性弯折部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提出一种柔性屏支撑结构100,其可应用于柔性屏模组,从而得以在可折叠移动终端中应用,旨在提升可折叠移动终端中柔性屏的平整度。下面将对本申请柔性屏支撑结构100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柔性屏支撑结构100一实施例中,该柔性屏支撑结构100包括:第一支撑片20;第二支撑片40,所述第二支撑片40与所述第一支撑片20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片40与所述第一支撑片20间隔设置;及弹性弯折部60,所述弹性弯折部60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片20和所述第二支撑片40之间,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支撑片20连接,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支撑片40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片20、所述第二支撑片40及所述弹性弯折部60用于贴合于柔性屏的底面。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片20和第二支撑片40均呈长方形结构,二者大小相当,并共平面设置,以分别对应柔性屏的两个非弯折区域;即第一支撑片20可与柔性屏的其中一个非弯折区域的底面贴合设置,以起到对该非弯折区域的支撑作用,使该非弯折区域得以平整化;第二支撑片40可与柔性屏的另一个非弯折区域的底面贴合设置,以起到对该非弯折区域的支撑作用,使该非弯折区域得以平整化。弹性弯折部60亦呈长方形片状结构,其两条较长的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对设置。弹性弯折部60设置于第一支撑片20与第二支撑片40之间,并与第一支撑片20和第二支撑片40共平面设置。并且,弹性弯折部60的第一侧边与第一支撑片20的靠内的侧边连接,弹性弯折部60的第二侧边与第二支撑片40的靠内的侧边连接。弹性弯折部60在第一支撑片20和第二支撑片40的排布方向上具有弹性,即弹性弯折部60在第一支撑片20和第二支撑片40的排布方向上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片;第二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与所述第一支撑片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片与所述第一支撑片间隔设置;及弹性弯折部,所述弹性弯折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之间,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支撑片连接,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支撑片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及所述弹性弯折部用于贴合于柔性屏的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片;第二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与所述第一支撑片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片与所述第一支撑片间隔设置;及弹性弯折部,所述弹性弯折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之间,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支撑片连接,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支撑片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及所述弹性弯折部用于贴合于柔性屏的底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弯折部包括若干弹性件,若干所述弹性件沿所述弹性弯折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弹性件均具有相对的两端,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支撑片设置、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支撑片设置,若干所述弹性件的朝向所述第一支撑片的端部排列形成所述第一侧边,若干所述弹性件的朝向所述第二支撑片的端部排列形成所述第二侧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弯曲或弯折的筋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洋
申请(专利权)人: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