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及外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109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终端及外接设备,该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电路板;摄像头模组,包括摄像头和装饰圈,装饰圈环绕摄像头,装饰圈设有第一电导通部,第一电导通部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第一磁吸部,第一磁吸部与装饰圈连接;移动终端与外接设备连接时,第一电导通部与外接设备的第二电导通部电导通,第一磁吸部与外接设备的第二磁吸部磁性连接。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相作用可以实现第一电导通部和第二电导通部之间的定位,因此充电操作和数据传输操作耗时较短。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之间的结合力相对较小,如果用户不慎碰到外接设备,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可以快速分离,进而将移动终端和外接设备分开,防止移动终端或者外接设备出现损坏。

Mobile terminal and externa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及外接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外接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终端行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于移动终端的功能及使用场景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性要求。例如在充电及数据传输接口方面,消费者对更好的使用便利性、更极致的外观表现力、更好的防水性能、更强的耐用性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采用Micro-usb和Type-C这两种接口实现移动终端的充电、数据传输等功能的结构比较常见,这两种接口存在以下缺陷:用户需要充电或进行数据传输时,必须对准接口插入充电线或者数据线等外接设备,导致充电操作和数据传输操作耗时较长;由于充电线或者数据线与插口之间的结合力较大,如果用户在充电或数据传输过程中不慎碰到充电线或者数据线,就会导致充电线或者数据线与移动终端之间出现硬性拉力,导致移动终端、充电线或者数据线等外接设备容易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终端及外接设备,以解决充电操作和数据传输操作耗时较长,以及移动终端和外接设备容易出现损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电路板;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摄像头和装饰圈,所述装饰圈环绕所述摄像头,所述装饰圈设有第一电导通部,所述第一电导通部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第一磁吸部,所述第一磁吸部与所述装饰圈连接;所述移动终端与外接设备连接时,所述第一电导通部与所述外接设备的第二电导通部电导通,所述第一磁吸部与所述外接设备的第二磁吸部磁性连接。一种外接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开设通光孔;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内;第二电导通部,所述第二电导通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且所述第二电导通部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二磁吸部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上;所述外接设备与移动终端相连接时,所述第二电导通部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电导通部电导通,所述第二磁吸部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磁吸部磁性连接,所述通光孔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正对。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移动终端中,装饰圈上设有第一电导通部,且移动终端设有第一磁吸部,当移动终端需要与外接设备连接时,移动终端的第一磁吸部与外接设备的第二磁吸部磁性连接,同时移动终端的第一电导通部可以与外接设备的第二电导通部电导通,进而将移动终端与外接设备电连接到一起,实现充电、数据传输等功能。如此设置后,用户不需要精确对准第一电导通部和第二电导通部,而是由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相作用实现第一电导通部和第二电导通部之间的定位,因此充电操作和数据传输操作耗时较短。同时,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之间的结合力相对较小,如果用户在充电或数据传输过程中不慎碰到外接设备,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可以快速分离,进而将移动终端和外接设备分开,防止移动终端或者外接设备出现损坏。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从后盖的内表面观察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与外接设备连接时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外接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外接设备的部分结构在另一角度下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外接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10-壳体、111-后盖、120-装饰圈、121-第一电导通部、122-第一绝缘部、123-金手指、130-第一磁吸部、140-导磁件、310-设备主体、311-通光孔、312-定位凹槽、313-主体部、314-第二绝缘部、320-第二电路板、330-第二电导通部、340-第二磁吸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其具体可以包括壳体110、第一电路板、摄像头模组和第一磁吸部130。壳体110是移动终端中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基础,该壳体110具体可以包括后盖111。第一电路板可以设置于壳体110内,其具体为移动终端的主板或者副板。摄像头模组包括摄像头和装饰圈120,摄像头位于壳体110内,装饰圈120环绕摄像头,该装饰圈120安装在壳体110上,其具体可以安装在后盖111上。装饰圈120上设有第一电导通部121,该第一电导通部121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这里的第一电导通部121具体可以采用块状结构、柱状结构或者其他结构形式,其本身具有导电能力,且第一电导通部121可以仅在移动终端需要与外接设备连接时传递电能,其他时候不带电,以保证移动终端的安全性。第一磁吸部130与装饰圈120连接,该第一磁吸部130可以是磁铁或者是能够被磁铁吸附的部件,例如金属件。上文提到的外接设备具体可以是充电线、数据线或者耳机线,当外接设备与移动终端连接时,可以实现移动终端的充电、数据传输、音频播放等功能。当然,该外接设备还可以是其他设备。同时参考图5-图8,为了实现移动终端与外接设备之间的连接,该外接设备设有第二电导通部330和第二磁吸部340,当移动终端与外接设备连接时,第一磁吸部130与第二磁吸部340磁性连接,以实现移动终端与外接设备的机械连接,同时第一电导通部121与第二电导通部330可以相互接触,并电导通,以实现前述的充电、数据传输、音频播放等功能。如此设置后,用户不需要精确对准第一电导通部121和第二电导通部330,而是由第一磁吸部130和第二磁吸部340相作用实现第一电导通部121和第二电导通部330之间的定位,因此用户可以操作外接设备在多个方向上随意靠近移动终端,使得充电操作和数据传输操作耗时较短。同时,第一磁吸部130和第二磁吸部340之间的结合力相对较小,如果用户在充电或数据传输过程中不慎碰到外接设备,第一磁吸部130和第二磁吸部340可以快速分离,进而将移动终端和外接设备分开,防止移动终端或者外接设备出现损坏。另外,采用上述结构后,无需在移动终端的外观面上保留孔位以实现移动终端与外接设备的连接,因此移动终端的防水、防尘性能有所改善,且外观质感得到优化,使得移动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好。同时,移动终端与外接设备连接时不存在插拔操作,使得第一电导通部121和第二电导通部330不容易出现松动和磨损,因此移动终端和外接设备的使用寿命有所延长。对应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外接设备,该外接设备可以与上述移动终端连接,其包括设备主体310、第二电路板320、第二电导通部330和第二磁吸部340。设备主体310开设通光孔311。第二电路板320设置于设备主体310内。第二电导通部330设置于第二电路板320上,且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摄像头和装饰圈(120),所述装饰圈(120)环绕所述摄像头,所述装饰圈(120)设有第一电导通部(121),所述第一电导通部(121)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第一磁吸部(130),所述第一磁吸部(130)与所述装饰圈(120)连接;所述移动终端与外接设备连接时,所述第一电导通部(121)与所述外接设备的第二电导通部(330)电导通,所述第一磁吸部(130)与所述外接设备的第二磁吸部(340)磁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摄像头和装饰圈(120),所述装饰圈(120)环绕所述摄像头,所述装饰圈(120)设有第一电导通部(121),所述第一电导通部(121)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第一磁吸部(130),所述第一磁吸部(130)与所述装饰圈(120)连接;所述移动终端与外接设备连接时,所述第一电导通部(121)与所述外接设备的第二电导通部(330)电导通,所述第一磁吸部(130)与所述外接设备的第二磁吸部(340)磁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导通部(121)为柱状结构,所述柱状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摄像头的光轴方向,所述第一电导通部(121)的一端与所述装饰圈(120)的外表面平齐,或者所述第一电导通部(121)的一端相对于所述装饰圈(120)的外表面凹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圈(120)相对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壳体的外表面凸出,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外接设备连接时,所述装饰圈(120)与所述外接设备的定位凹槽(312)定位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磁件(140),所述导磁件(140)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壳体内,且所述导磁件(140)设置于所述第一磁吸部(130)背离所述装饰圈(120)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部(130)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磁吸部(130)环绕所述第一电导通部(12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件(140)为导磁片,所述导磁片覆盖所述第一磁吸部(13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导通部(1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电导通部(121)间隔排布,所述装饰圈(120)还设有多个第一绝缘部(122),相邻的所述第一电导通部(121)通过所述第一绝缘部(122)绝缘。8.一种外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310),所述设备主体(310)开设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圣平陈学银吕雷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