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高性能混凝土-部分型钢组合梁单元、超高性能混凝土-型钢组合梁单元及组合梁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梁单元及组合梁。
技术介绍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高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高模量、高延性、高耐久性的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由水泥、矿物掺合料、石英砂、石英粉、钢纤维、减水剂和水按最大密实度理论配置而成,使得材料内部的缺陷减至最少。由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强度高、弹性模量大,已有工程经验表明,超高性能混凝土可有效减轻结构自重、提高结构的利用效率。目前已经对几种类型新颖的组合梁在结构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方面做了大量的技术研究,但是装配式超高性能混凝土-部分型钢组合梁在施工现场梁段的接头连接问题的解决与否,是关乎其能否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实施的重要环节,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到道路的通顺性及行车行人的安全。在接缝处,本应由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中所含规律分布的钢纤维连接的桥面板被“截断”,大大降低了接缝处的连接强度和桥面板的连续性,从而在拉应力作用下接缝处容易出现局部破损或裂缝,使得桥梁的耐久性难以满足设计使用年限的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部分型钢组合梁单元,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部分型钢组合梁单元包括主梁型钢(1)及固设于主梁型钢(1)上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梁(2),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梁(2)包括顶板(21)、腹板(22)和底板(2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1)的端部设有半槽口(3),所述半槽口(3)处设有纵桥向布置的顶板加强钢板(4),所述顶板加强钢板(4)的一端固设于顶板(21)中,另一端延伸出所述顶板(21)的端部,所述腹板(22)中设有纵桥向布置的腹板加强钢板(5),所述腹板加强钢板(5)的一端固设于腹板(22)中,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腹板(22)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部分型钢组合梁单元,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部分型钢组合梁单元包括主梁型钢(1)及固设于主梁型钢(1)上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梁(2),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梁(2)包括顶板(21)、腹板(22)和底板(2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1)的端部设有半槽口(3),所述半槽口(3)处设有纵桥向布置的顶板加强钢板(4),所述顶板加强钢板(4)的一端固设于顶板(21)中,另一端延伸出所述顶板(21)的端部,所述腹板(22)中设有纵桥向布置的腹板加强钢板(5),所述腹板加强钢板(5)的一端固设于腹板(22)中,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腹板(22)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性能混凝土-部分型钢组合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加强钢板(4)居中设于半槽口(3)处,所述腹板加强钢板(5)居中设于腹板(22)中,且所述顶板加强钢板(4)与腹板加强钢板(5)相互垂直固接;所述腹板加强钢板(5)的下部与主梁型钢(1)的上翼缘固接,且所述腹板加强钢板(5)的下部位于主梁型钢(1)的上翼缘的纵桥向中心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高性能混凝土-部分型钢组合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加强钢板(4)远离顶板(21)端部的一端由半槽口(3)向顶板(21)内继续延伸1-2m,所述顶板加强钢板(4)的宽为超高性能混凝土梁(2)宽度的1/3-2/3,所述顶板加强钢板(4)的厚为12-15mm;所述腹板加强钢板(5)远离腹板(22)端部的一端与顶板加强钢板(4)远离顶板(21)端部的一端平齐,所述腹板加强钢板(5)的厚为12-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高性能混凝土-部分型钢组合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加强钢板(4)与腹板加强钢板(5)上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6);所述顶板加强钢板(4)与腹板加强钢板(5)的表面上都均匀固设有多个剪力连接件(7)。5.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型钢组合梁单元,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型钢组合梁单元包括主梁型钢(1)及固设于主梁型钢(1)上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梁(2)的端部设有半槽口(3),所述半槽口(3)处设有纵桥向布置的顶板加强钢板(4),所述顶板加强钢板(4)的一端固设于超高性能混凝土梁(2)中,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梁(2)的端部。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旭东,刘琼,邱明红,李玉祺,赵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