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钢混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的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钢混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继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之后又一类重要结构形式的桥梁。它能兼具两者的优点,为解决超高、大跨、重载、复杂结构的特殊桥梁提供新的选择。钢混组合连续梁的支点负弯矩区桥面板不可避免地处于受拉状态,极易引起混凝土开裂,继而影响钢混组合连续梁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目前工程中,广泛采用双重组合技术来提高钢混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的受力性能。双重组合作用是指上下翼缘均有混凝土与钢梁组合形成整体截面共同受力的组合结构桥梁,下翼缘混凝土一般设置在中支点负弯矩区范围,如图1.1~图1.3所示,图1.1为采用双重组合技术的钢混组合连续梁立面布置图,图1.2、图1.3分别是跨中截面和墩顶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在钢混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底板浇筑混凝土能有效解决负弯矩区桥面板开裂和防止底部钢板屈曲。但如何确定负弯矩区底板混凝土段长度,目前没有可以依据的方法,因而受主观影响较大。工程设计中,一般通过建立钢混组合连续梁有限元模型,通过反复试算和不断调整截面来完成负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钢混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具体步骤:第一步,根据钢混组合连续梁的截面尺寸和拟定的负弯矩区底板混凝土厚度,计算钢混组合连续梁的一般截面惯性矩I和支点负弯矩区截面惯性矩I’,设定:μ=I/ I’ (1);第二步,建立全桥截面惯性矩均为I的连续梁计算模型,基于结构力学方法计算恒荷载作用下跨中最大正弯矩Mmax和支点最大负弯矩Mmin,设定:m=Mmin/Mmax (2);第三步,解方程F(λ)=0,计算得到λ,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钢混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具体步骤:第一步,根据钢混组合连续梁的截面尺寸和拟定的负弯矩区底板混凝土厚度,计算钢混组合连续梁的一般截面惯性矩I和支点负弯矩区截面惯性矩I’,设定:μ=I/I’(1);第二步,建立全桥截面惯性矩均为I的连续梁计算模型,基于结构力学方法计算恒荷载作用下跨中最大正弯矩Mmax和支点最大负弯矩Mmin,设定:m=Mmin/Mmax(2);第三步,解方程F(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斐然,张存超,张士红,谢理伟,郭晓光,黄辉,辛勇,刘闯,邢雪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汤意,李斐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