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后靠枕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0322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后靠枕调节装置,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所述汽车内饰后靠枕调节装置,包括后靠枕、固定机构和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固定安装在座椅靠背的背面,所述收卷机构设有两收卷带,两收卷带的自由端分别与固定机构两端相连,所述后靠枕固定在固定机构上,所述收卷机构通过收卷收卷带调节后靠枕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后靠枕固定在固定机构上,收卷机构通过两收卷带与固定机构相连,通过调节收卷机构收卷或展开收卷带,实现对后靠枕所处位置的调节。

An adjusting device for rear bolster of automobile interi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后靠枕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后靠枕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带靠背的座椅上,很少有附加靠枕的设计,而对长时间使用带靠背座椅的人来说,能有一个舒适的靠枕,可缓解颈部的劳累,增加人体舒适度。尤其对车辆上用的座椅,如果能有一个舒适的靠枕,对乘客和驾驶员,就能极大地缓解因长期乘坐带来的颈部疲劳疼痛的痛苦。现实中,一些驾乘人员经常购买一些带有弹性伸缩带的靠枕,将其绑在座椅靠背A,乘坐时可以使用。虽然这种靠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颈部无所依靠的问题,但是,因为是采用伸缩带来固定靠枕,因此使用时,靠枕因为重力作用,在人体离开靠背时,自然下落,再次后靠时,需再次手动调整高度,因此使用时极其不方便;而如果将靠枕直接固定在座椅靠背A的某一高度上,则随着驾乘人员的频繁变换,就需要频繁改变其固定位置,除了使用上的高度麻烦而影响使用外,还可能造成座椅靠背A与靠枕本身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内饰后靠枕调节装置,能够自由调整后靠枕所处位置,方便驾乘人员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内饰后靠枕调节装置,包括后靠枕、固定机构和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固定安装在座椅靠背的背面,所述收卷机构设有两收卷带,两收卷带的自由端分别与固定机构两端相连,所述后靠枕固定在固定机构上,所述收卷机构通过收卷收卷带调节后靠枕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收卷筒、转杆、两收卷带和传动机构,所述收卷筒沿座椅椅背的背宽方向固定在座椅靠背的背面,所述转杆布置于收卷筒内的筒心处,转杆的一端与收卷筒的第一端壁上的轴承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收卷筒的第二端壁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两收卷带分别固定于转杆的两端上,两收卷带的自由端分别与固定机构的两端相连。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六角板、磁性环套和与收卷筒第二端壁贴靠布置的把手,所述把手呈内六角套筒状,内六角套筒状把手远离收卷筒第二端壁的筒段上设有内六角凹槽,所述六角板卡嵌于内六角凹槽内,所述转杆的另一端穿过收卷筒的第二端壁与六角板固定连接,所述磁性环套套设于收卷筒临近把手的筒段外周上与把手构成磁性吸合连接,磁性环套沿收卷筒筒长方向上的截面呈“L”型。优选的,所述转杆上套设有圆环状的四个挡盘,所述四个挡盘分别临近布置于两收卷带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连接垫和螺杆,所述连接垫整体呈长条形,所述连接垫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收卷带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垫沿长度方向设有螺纹孔,所述后靠枕顶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布套,所述连接垫临近后靠枕的垫面中部设有供后靠枕的布套穿过的U型槽,所述螺杆穿过后靠枕的布套并与螺纹孔配合将后靠枕与连接垫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垫外周包裹固定有海绵套。优选的,还包括沿车长方向布置的两固定杆,所述两固定杆的一端上设有用于套设在座椅靠背头枕骨架上的套环,另一端用于与收卷筒固定连接。优选的,还包括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后靠枕的两侧,松紧带套设在座椅靠背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将后靠枕固定在固定机构上,收卷机构通过两收卷带与固定机构相连,通过调节收卷机构收卷或展开收卷带,实现对后靠枕所处位置的调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右侧视图;图3为图2中B-B方向上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固定机构沿其长度方向上的剖视图;图6为固定机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上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0、后靠枕;11、布套;20、固定机构;21、连接垫;211、螺纹孔;212、U型槽;22、螺杆;23、海绵套;30、收卷机构;31、收卷带;32、收卷筒;321、第一端壁;322、第二端壁;33、转杆;34、传动机构;341、六角板;342、磁性环套;343、把手;344、内六角凹槽;35、挡盘;40、固定杆;50、松紧带。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后靠枕调节装置,请参阅图1至图6,汽车内饰后靠枕调节装置,包括后靠枕10、固定机构20和收卷机构30,所述收卷机构30固定安装在座椅靠背A的背面,所述收卷机构30设有两收卷带31,两收卷带31的自由端分别与固定机构20两端相连,所述后靠枕10固定在固定机构20上,所述收卷机构30通过收卷收卷带31调节后靠枕10的位置。将后靠枕10固定在固定机构20上,收卷机构30通过两收卷带31与固定机构20相连,通过调节收卷机构20收卷或展开收卷带31,实现对后靠枕10所处位置的调节。请参阅图2、图3和图4,进一步的,所述收卷机构30包括收卷筒32、转杆33、两收卷带31和传动机构34,所述收卷筒32沿座椅椅背的背宽方向固定在座椅靠背的背面,所述转杆33布置于收卷筒32内的筒心处,转杆33的一端与收卷筒32的第一端壁321上的轴承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收卷筒32的第二端壁322与传动机构34连接,所述两收卷带31分别固定于转杆33的两端上,两收卷带31的自由端分别与固定机构20的两端相连。转杆33一端与第一端壁321上的轴承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收卷筒32的第二端壁322与传动机构34相连,因此可以通过传动机构34带动转杆33转动,转杆33转动可以实现收卷或展开两收卷带31,两收卷带31的自由端分别与固定机构20相连,固定机构20用于固定后靠枕10,因此两收卷带31带动后靠枕10上下位移。请参阅图3和图4,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34包括六角板341、磁性环套342和与收卷筒32第二端壁322贴靠布置的把手343,所述把手343呈内六角套筒状,内六角套筒状把手343远离收卷筒32第二端壁3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饰后靠枕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靠枕(10)、固定机构(20)和收卷机构(30),所述收卷机构(30)固定安装在座椅靠背的背面,所述收卷机构(30)设有两收卷带(31),两收卷带(31)的自由端分别与固定机构(20)两端相连,所述后靠枕(10)固定在固定机构(20)上,所述收卷机构(30)通过收卷收卷带(31)调节后靠枕(10)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后靠枕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靠枕(10)、固定机构(20)和收卷机构(30),所述收卷机构(30)固定安装在座椅靠背的背面,所述收卷机构(30)设有两收卷带(31),两收卷带(31)的自由端分别与固定机构(20)两端相连,所述后靠枕(10)固定在固定机构(20)上,所述收卷机构(30)通过收卷收卷带(31)调节后靠枕(10)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后靠枕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机构(30)包括收卷筒(32)、转杆(33)、两收卷带(31)和传动机构(34),所述收卷筒(32)沿座椅椅背的背宽方向固定在座椅靠背的背面,所述转杆(33)布置于收卷筒(32)内的筒心处,转杆(33)的一端与收卷筒(32)的第一端壁(321)上的轴承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收卷筒(32)的第二端壁(322)与传动机构(34)连接,所述两收卷带(31)分别固定于转杆(33)的两端上,两收卷带(31)的自由端分别与固定机构(20)的两端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饰后靠枕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34)包括六角板(341)、磁性环套(342)和与收卷筒(32)第二端壁(322)贴靠布置的把手(343),所述把手(343)呈内六角套筒状,内六角套筒状把手(343)远离收卷筒(32)第二端壁(322)的筒段上设有内六角凹槽(344),所述六角板(341)卡嵌于内六角凹槽(344)内,所述转杆(33)的另一端穿过收卷筒(32)的第二端壁(322)与六角板(341)固定连接,所述磁性环套(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其海程健黄家奇侯金徐洪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