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用电动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9308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5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载用电动压缩机,具有压缩部、电动马达和变换装置。变换装置具有变换电路和降噪部。降噪部具有共模扼流线圈和平滑电容器。共模扼流线圈具有环状的芯子、卷绕于芯子的第1绕组、卷绕于芯子且与第1绕组分离并相对向的第2绕组、以及跨第1绕组和第2绕组地覆盖芯子的环状的导电体。芯子具有未被导电体覆盖的露出部。在导电体中,在第1绕组与第2绕组之间相对向的部位彼此分离。

Electric Compressor fo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用电动压缩机
本公开涉及车载用电动压缩机。
技术介绍
作为在驱动车载用电动压缩机中的电动马达的变换装置中使用的共模扼流线圈的构成,国际公开第2017/170817号公开了如下的扼流线圈:通过用导电体覆盖,在常模电流流动时在导电体中流过感应电流、转换成热能,具有阻尼效果。然而,在用导电体覆盖扼流线圈整体的情况下,会担心易于聚热,另外难以制造。另一方面,在为了提高散热性而设置不用导电体覆盖的部位时,存在感应电流难以流动而导致阻尼效果降低之虞。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散热性和阻尼效果优良的滤波电路的车载用电动压缩机。一个方案的车载用电动压缩机,具有构成为压缩流体的压缩部、构成为驱动所述压缩部的电动马达、以及构成为驱动所述电动马达的变换装置。所述变换装置具有:构成为将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的变换电路、以及设置于所述变换电路的输入侧的降噪部,该降噪部构成为使输入所述变换电路之前的所述直流电力所含的共模噪声和常模噪声降低。所述降噪部具有共模扼流线圈、以及与所述共模扼流线圈一起构成低通滤波电路的平滑电容器。所述共模扼流线圈具有环状的芯子、卷绕于所述芯子的第1绕组、卷绕于所述芯子且与所述第1绕组分离而相对向的第2绕组、以及跨所述第1绕组和所述第2绕组并覆盖所述芯子的环状的导电体。所述芯子具有未被所述导电体覆盖的露出部;在所述导电体中,在所述第1绕组与所述第2绕组之间相对向的部位彼此分离。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车载用电动压缩机的概要的概要图。图2是驱动装置和电动马达的电路图。图3A是第1实施方式的共模扼流线圈的俯视图。图3B是图3A的共模扼流线圈的主视图。图3C是图3A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右侧视图。图3D是图3A的3D-3D线处的剖视图。图4A是芯子和绕组的俯视图。图4B是芯子和绕组的主视图。图4C是芯子和绕组的右侧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共模扼流线圈的作用的芯子和绕组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共模扼流线圈的作用的共模扼流线圈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低通滤波电路的增益的频率特性的图表。图8A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共模扼流线圈的俯视图。图8B是共模扼流线圈的主视图。图8C是共模扼流线圈的右侧视图。图9A是用于说明金属薄膜的制造方法的俯视图。图9B是用于说明金属薄膜的制造方法的主视图。图9C是用于说明金属薄膜的制造方法的右侧视图。图10A是用于说明金属薄膜的制造方法的俯视图。图10B是用于说明金属薄膜的制造方法的主视图。图10C是用于说明金属薄膜的制造方法的右侧视图。图11A是另一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俯视图。图11B是图11A的共模扼流线圈的主视图。图11C是图11A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右侧视图。图12A是又一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俯视图。图12B是图12A的共模扼流线圈的主视图。图12C是图12A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右侧视图。图13A是再一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俯视图。图13B是图13A的共模扼流线圈的主视图。图13C是图13A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右侧视图。图14A是还一例的共模扼流线圈的俯视图。图14B是图14A的共模扼流线圈的主视图。图14C是图14A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右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以下,按照附图,对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电动压缩机具有压缩作为流体的制冷剂的压缩部,用于车载用空调装置。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电动压缩机的压缩对象的流体是制冷剂。如图1所示,车载用空调装置10具有车载用电动压缩机11、以及向车载用电动压缩机11供给作为流体的制冷剂的外部制冷剂回路12。外部制冷剂回路12例如具有热交换器和膨胀阀。车载用空调装置10通过用车载用电动压缩机11压缩制冷剂且用外部制冷剂回路12进行制冷剂的热交换和膨胀来进行车内的制冷制热。车载用空调装置10具有控制该车载用空调装置10整体的空调ECU13。空调ECU13构成为能掌握车内温度、车载空调的设定温度等,并基于这些参数而向车载用电动压缩机11发送接通(ON)/断开(OFF)指令等各种指令。车载用电动压缩机11具有形成有从外部制冷剂回路12吸入制冷剂的吸入口14a的外壳14。外壳14由具有传热性的材料(例如铝等金属)形成。外壳14接地到车辆的车身。外壳14具有相互组装的吸入外壳15和排出外壳16。吸入外壳15是具有开口的一端的有底筒状,具有板状的底壁部15a、以及从底壁部15a的周缘部朝向排出外壳16起立的侧壁部15b。底壁部15a是例如大致板状,侧壁部15b是例如大致筒状。排出外壳16以封闭吸入外壳15的开口的状态组装到吸入外壳15。由此,在外壳14内形成内部空间。吸入口14a形成于吸入外壳15的侧壁部15b。详细地说,吸入口14a配置于吸入外壳15的侧壁部15b中与排出外壳16相比靠近底壁部15a的位置。在外壳14,形成排出制冷剂的排出口14b。排出口14b形成于排出外壳16、详细地说排出外壳16中与底壁部15a相对向的部位。车载用电动压缩机11具有收容于外壳14内的旋转轴17、压缩部18和电动马达19。旋转轴17以能旋转的状态支承于外壳14。旋转轴17以其轴线方向与板状的底壁部15a的厚度方向(换言之,筒状的侧壁部15b的轴线方向)一致的状态配置。旋转轴17和压缩部18相互连结。压缩部18配置于外壳14内的与吸入口14a(换言之,底壁部15a)相比靠近排出口14b的位置。压缩部18通过旋转轴17旋转而压缩从吸入口14a吸入外壳14内的制冷剂,并将该压缩了的制冷剂从排出口14b排出。此外,压缩部18的具体的构成是涡旋型、活塞型、叶片型等任意的。电动马达19配置于外壳14内的压缩部18与底壁部15a之间。电动马达19通过使外壳14内的旋转轴17旋转而驱动压缩部18。电动马达19例如具有固定于旋转轴17的圆筒形状的转子20和固定于外壳14的定子21。定子21具有圆筒形状的定子芯22和卷绕在形成于定子芯22的齿的线圈23。转子20和定子21在旋转轴17的径向上相对向。通过对线圈23通电而使转子20和旋转轴17旋转,进行压缩部18对制冷剂的压缩。如图1所示,车载用电动压缩机11具有使电动马达19驱动且被输入直流电力的驱动装置24、以及划分出收容驱动装置24的收容室S0的罩部件25。罩部件25由具有传热性的非磁性体的导电性材料(例如铝等金属)构成。罩部件25是朝向外壳14、详细地说吸入外壳15的底壁部15a开口的有底筒状。罩部件25在开口端对接于底壁部15a的状态下通过螺栓26而安装于外壳14的底壁部15a。罩部件25的开口由底壁部15a封闭。收容室S0由罩部件25和底壁部15a形成。收容室S0配置于外壳14外且相对于底壁部15a配置于电动马达19的相反侧。压缩部18、电动马达19和驱动装置24在旋转轴17的轴线方向上排列。在罩部件25设有连接器27,驱动装置24与连接器27电连接。经由连接器27而从搭载于车辆的车载用蓄电装置28向驱动装置24输入直流电力,并且,空调ECU13和驱动装置24电连接。车载用蓄电装置28是搭载于车辆的直流电源,是例如二次电池、电容器。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24具有电路基板29、设置于电路基板29的变换(inverter)装置30、以及用于电连接连接器27和变换装置30的2根连接线路EL1、EL2。电路基板29是板状。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用电动压缩机,具有:构成为压缩流体的压缩部、构成为驱动所述压缩部的电动马达、以及构成为驱动所述电动马达的变换装置;所述变换装置具有:构成为将直流电力变换成交流电力的变换电路、以及降噪部,设置于所述变换电路的输入侧,并且构成为使输入所述变换电路之前的所述直流电力所含的共模噪声和常模噪声降低;所述降噪部具有共模扼流线圈、以及与所述共模扼流线圈一起构成低通滤波电路的平滑电容器;所述共模扼流线圈具有环状的芯子、卷绕于所述芯子的第1绕组、卷绕于所述芯子且与所述第1绕组分离而相对向的第2绕组、以及跨所述第1绕组和所述第2绕组并覆盖所述芯子的环状的导电体;所述芯子具有未被所述导电体覆盖的露出部;在所述导电体中,在所述第1绕组与所述第2绕组之间相对向的部位彼此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30 JP 2018-070062;2018.12.27 JP 2018-245851.一种车载用电动压缩机,具有:构成为压缩流体的压缩部、构成为驱动所述压缩部的电动马达、以及构成为驱动所述电动马达的变换装置;所述变换装置具有:构成为将直流电力变换成交流电力的变换电路、以及降噪部,设置于所述变换电路的输入侧,并且构成为使输入所述变换电路之前的所述直流电力所含的共模噪声和常模噪声降低;所述降噪部具有共模扼流线圈、以及与所述共模扼流线圈一起构成低通滤波电路的平滑电容器;所述共模扼流线圈具有环状的芯子、卷绕于所述芯子的第1绕组、卷绕于所述芯子且与所述第1绕组分离而相对向的第2绕组、以及跨所述第1绕组和所述第2绕组并覆盖所述芯子的环状的导电体;所述芯子具有未被所述导电体覆盖的露出部;在所述导电体中,在所述第1绕组与所述第2绕组之间相对向的部位彼此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保俊辅贺川史大深作博史永田芳树甲斐田纯也川岛隆林良和工藤英弘冈崎崇央吉田贵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