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庆国专利>正文

滚动活齿内双圆弧轮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78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齿轮传动机构。包含有内双圆弧轮,滚动活齿,活齿架和外齿轮,基本构件轴心线相互重合,具有同轴性。内双圆弧轮为筒形,在其横截面上,外廓线可设计成圆或其它曲线,内廓线则必为圆弧。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比和重合度大、承载能力强、传动精度高等特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齿轮传动机构,具有少齿差行星轮传动产生大传动比的特点,但却无行星轮,具有轮齿沿圆周接近全啮合的大重合度,而无齿廓重迭干涉。其结构上的突出特点,基本组成构件轴心线相互重合,输入输出同轴,即具有同轴性。在齿轮传动装置中,有一类少齿差行星轮传动机构,典型的如渐开线少齿差行星轮传动、摆线针轮和活齿行星轮传动。上述传动机构都是由很少几个基本构件组成,但却能产生很大传动比,所以,获得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它的核心构件行星轮,是作偏心转动的,与其它转动构件的轴线不重合,输入输出不同轴,即无同轴性。因此,少齿差行星轮传动机构,在实际应用时,存在如下三个问题①由于行星轮偏心转动,产生惯性离心力,引起系统振动,为使工作平稳,采取在与行星轮相隔180°的位置上,又重复设置一套行星轮传动装置,用于进行平衡,从而使结构复杂。②由于行星轮是作复杂平面运动的,既有平动,又有转动,而要求输出的是行星轮的转动部分,因此,用一根轴是不能把行星轮的转动输出来的,在实际应用时,必须采用输出机构,从而使结构变得进一步复杂。③由于行星轮偏心,所以,轮齿的相互啮合,只在小于或等于行星轮半周齿上,同时参加啮合的齿数,即重合度,理论上最多为总齿数的50%,亦即还有≥50%的轮齿未参加啮合,不承载,故其承载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由上述分析可见,少齿差行星轮传动机构,在实际应用上存在的三个问题,都是因其结构上存在的不同轴性引起的。不但结构复杂,传动性能也受到影响。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输出输入同轴的滚动活齿内双圆弧轮传动机构。本专利技术由内双圆弧轮,滚动活齿,活齿架和外齿轮等刚性构件组成,其中内双圆弧轮,活齿架和外齿轮三个基本构件的轴线相互重合,即有同轴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内双圆弧轮,2滚动活齿,3活齿架,4外齿轮。滚动活齿2为滚珠或滚柱,可按GB4661规定选取现成系列。活齿架3,根据需要可设计成圆锥形或盘形等结构,在其大端均布径向孔。活齿架3的径向孔的形状根据滚动活齿2而定,如果滚动活齿2为滚珠时,为径向圆孔;如果滚动活齿2为滚柱时,为径向方孔。滚动活齿2置于径向孔中,与径向孔构成间隙配合,滚动活齿2可沿径向孔往复运动。内双圆弧轮1为筒形,位于活齿架3之外,在其横截面上,其外廓线可设计成圆或其它曲线,而其内廓线则必为双圆弧。外齿轮4为圆柱形,位于活齿架3之内,其齿廓曲线可选不完全外摆线或密切圆,即圆弧。活齿架3在内双圆弧轮1与外齿轮4之间,每个滚动活齿2即与内双圆弧内表面相接触又同时与外齿轮4相啮合在不同位置。在垂直转动轴线的横截面上,滚动活齿2的圆心位于与内双圆弧内表面曲线相同的等距曲线上。滚动活齿2个数Z2比外齿轮4齿数Z4多,即Z2-Z4>n,n为大于1的自然数。附图1给出滚动活齿2的齿数Z2比外齿轮4齿数Z4多2,即Z2-Z4=2,为2齿差。本专利技术可作减速器使用。在内双圆弧轮1、活齿架3、外齿轮4三个基本构件中,根据使用需要,可将其中任一构件与机架相固联,以实现所需的传动。下面以内双圆弧轮1输入,活齿架3与机架相固联,外齿轮4输出为例,说明其传动工作原理。当内双圆弧轮1转动时,滚动活齿2便沿活齿架3径向孔往复运动,相对内双圆弧轮1上所设旋转坐标yox,滚动活齿2与外齿轮4的啮合状态呈规律性变化。当内双圆弧轮1反时针转动时,位于yox坐标Ⅰ、Ⅲ象限范围内的滚动活齿2与外齿轮3逐渐进入啮合状态,处于x轴上的2个滚动活齿2,进入完全啮合状态。而位于yox坐标Ⅱ、Ⅳ象限范围内的滚动活齿2与外齿轮3逐渐退出啮合状态,只有位于y轴上的2个滚动活齿2,处于完全啮出状态。因此,滚动活齿2沿活齿架3径向孔往复运动的同时,便推动外齿轮4向着与内双圆弧轮1高速转动的相反方向缓慢转动,达到减速的目的。当内双圆弧轮1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其传动工作情形与上述相反。本专利技术具有行星轮转动特性,可按下列公式计算传动比1、当内双圆弧轮1输入,活齿架3输出,外齿轮4与机架固联时,其传动比为I143=1I341=11-I314=11-z4z2=Z2Z2-Z4]]>其中I143上角标4表示外齿轮4与机架固联,下角标1表示内双圆弧轮1输入,3表示活齿架3输出,即上角标数字,表示相应标号构件同机架固联,下角标前一个数字表示相应标号构件作为输入,后一个数字表示相应标号构件作为输出。以下相同。2、当内双圆弧轮l输入,外齿轮4输出,活齿架3与机架固联时,其传动比为I134=1I431=11-I413=11-z2z4=Z1Z2-Z4]]>3、当活齿架3输入,外齿轮4输出,内双圆弧轮1与机架固联时,其传动比为I314=n3n4=Z4Z2]]>式中Z2-活齿个数Z4-外齿轮齿数n3-活齿架转速n4-外齿轮转速本专利技术作减速器使用时,可获如下效果。①结构简单。由于具有同轴性,输入输出同轴,不存在行星轮。与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相比,可省掉平衡装置和W输出机构,使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尺寸小、重量轻,结构更趋合理。②传动比大,可供选择的范围宽,下限值低。根据理论分析,滚动活齿内双圆弧轮传动,仍有少齿差行星轮传动产生大传动比特性。单级传动比I=2~60,单级串联I=4~3600。由于具有同轴性,串联使用时,不但能获得大传动比,而且仍能保持较小体积。③重合度大。由于具有同轴性,活齿与外齿轮的啮合齿数,除差数齿(Z2-Z4=n)外,其余轮齿均保持在啮合位置上,齿轮轮齿沿圆周接近全啮合,因此,同时参加啮合的齿数多,理论上可达总齿数的75%~98%(对应单级传动比变化范围)以上,这是其它齿轮传动(摆线针轮和活齿行星轮传动的重合度为≤50%,谐波齿轮传动的重合度为30%~40%)所不及的。④承载能力强。由于重合度大,同时啮合的齿数多,且承载轮齿在圆周对称方向上构成多对力偶形式,故其承载能力强,约比体积和传动比相同的其它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高出2~5倍以上。⑤加工工艺性好。因组成构件的工作型面,为简单的圆或圆弧,加工不需特殊设备和尖端技术,且因组成构件均为刚性件(如谐波齿轮的柔性轮,对选材有较高要求,加工需专用设备),便于加工,并且活齿可选现成的滚珠或滚柱标准件系列,使整体加工变得容易。⑥传动精度高。由于重合度大,存在多齿啮合的平均效应,其传动精度比精度等级相同的其它齿轮传动高1~4倍以上。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可用于代替渐开线少齿差齿轮传动、摆线针轮传动和活齿行星轮传动机构使用。且由于重合度大及全部构件均为刚性等特点,在某些场合下,也可代替谐波齿轮传动。因此,本专利技术可在纺织、化工、起重运输、工程机械和航天工程等领域,广泛应用,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设计举例如图2所示,作图比例M2∶1。已知条件Z2=10、Z4=8、α=36°、β=22.5°、θ=45°、r1=14、r2=4、r3=20、r4=9、d1=8、d2=37、d3=40。传比计算I134=11-z2z4=11-108=-4]]>I143=11-z4z3=11-810=5]]>I314=z4z2=810=0.8]]>权利要求1.一种滚动活齿内双圆弧轮传动机构,包含有内双圆弧轮(1),滚动活齿(2),活齿架(3)和外齿轮(4),其特征是活齿架(3)在内双圆弧轮(1)和外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动活齿内双圆弧轮传动机构,包含有内双圆弧轮(1),滚动活齿(2),活齿架(3)和外齿轮(4),其特征是活齿架(3)在内双圆弧轮(1)和外齿轮(4)之间,滚动活齿(2)分布在活齿架(3)的径向孔内,同内双圆弧轮(1)相接触,同外齿轮(4)相啮合,可在径向孔内往复运动;内双圆弧轮(1)为筒形,在横截面上,外廓线是圆或其它曲线,内廓线为双圆弧;滚动活齿(2)的齿数Z↓[2]多于外齿轮(4)的齿数Z↓[4],Z↓[2]-Z↓[4]>n,n为大于1的自然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庆国吴克
申请(专利权)人:吴庆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