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728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筋结构,包括基座、多个散热筋片,多个所述散热筋片竖向平行排列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向外延伸,所述散热筋片具有根部,所述根部设在所述散热筋片与所述基座的连接处,所述散热筋片的厚度由散热筋片根部的中心向散热筋片周边逐渐缩小。该散热筋结构增加散热筋片与基座之间连接根部的总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但不减少相邻散热筋片之间的间隙,避免散热筋片之间的热辐射相互干扰,重量比普通结构的散热器更轻,更节约材料,成本更低。

Heat sink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筋结构
本技术涉及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筋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人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使得轻便化、小型化电子产品也随之越来越受欢迎,然而,这些电子产品长时间使用后散热压力加大,散热效果不佳,造成电子产品本身温度上升,严重威胁其使用寿命。现有的散热器主要由基座和散热筋片组成,基座部分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与热源之间的温差来吸收并储存热源的热量,防止热源因温度过高导致电子元器件的损坏,继而热量再通过散热筋片表面和空气之间的接触辐射至空气中,最后通过空气之间的热对流将热量带离散热器。增加散热筋片的数量,散热筋片与基座之间进行热传导的通道也越多,散热筋片的总散热面积也越大,但随着散热筋片数量的进一步增加,散热筋片之间的间隙也就越小,这样一来,第一造成散热器制作过程中挤压倍数上升,挤压难度大幅度增加;第二是散热筋片之间热辐射相互干扰,热量堆积在散热筋片中,在没有风扇强制风冷的自然空冷条件下,热量难以通过空气之间的热对流散开,反而造成散热器散热性能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筋结构,该散热筋结构增加散热筋片与基座之间连接根部的总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但不减少相邻散热筋片之间的间隙,避免散热筋片之间的热辐射相互干扰,重量比普通结构的散热器更轻,更节约材料,成本更低。其技术方案如下:散热筋结构,包括基座、多个散热筋片,多个所述散热筋片竖向平行排列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向外延伸,所述散热筋片具有根部,所述根部设在所述散热筋片与所述基座的连接处,所述散热筋片的厚度由散热筋片根部的中心向散热筋片周边逐渐缩小。所述散热筋片的周边端部呈圆弧状,所述散热筋片的厚度由散热筋片根部的中心向所述散热筋片的圆弧端部逐渐缩小。所述散热筋片的平面呈半圆型,所述散热筋片根部的中心为半圆圆心,散热筋片的周边端部为半圆周,所述散热筋片的厚度由所述半圆圆心向所述散热筋片的半圆周逐渐缩小。所述基座包括基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基板包括顶板面,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分别安装在所述顶板面的两端,多个所述散热筋片竖向平行排列安装在所述顶板面上,并且位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周边端部与所述散热筋片的周边端部形状相对应。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所述基板还包括底板面,所述底板面为所述顶板面的相反面,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分别安装在所述底板面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的下端部呈圆弧状。两相邻所述散热筋片之间具有间隙,两相邻所述间隙之间的距离相对应。所述散热筋片的根部与所述顶板面圆弧过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前述“中心”为相对中心,非绝对中心。前述“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对本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本散热筋结构包括基座、多个散热筋片,散热筋片的厚度由散热筋片根部的中心向散热筋片周边逐渐缩小,散热筋片根部中心的厚度比散热筋片周边的厚度大,不仅增加了基座与散热筋片之间连接的通道以及散热筋片根部的散热面积,使热量能更快地从基座传导至散热筋片的根部,散热效果更明显;而且由于散热筋片向周边厚度逐渐缩小,使相邻两片散热筋片周边端部之间的间距基本没有减小,避免相邻散热筋片之间的热辐射相互干扰,此设计对模具设计加工成本、成型工艺没有影响,便于量产制作;该散热筋结构增加散热筋片与基座之间连接的根部的总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但不减少相邻散热筋片之间的间隙,避免散热筋片之间的热辐射相互干扰,重量比普通结构的散热器更轻,更节约材料,成本更低。2、散热筋片的周边端部呈圆弧状,提高散热筋片的散热效率。3、优选的,散热筋片的平面呈半圆型,使散热筋片的散热效率更佳。4、基座包括基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多个散热筋片竖向平行排列安装在顶板面上,并且位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能更好的保护散热筋片,避免散热筋片受碰撞变形。5、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周边端部与散热筋片的周边端部形状相对应,使本散热筋结构的外形更美观。6、基座还包括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方便本散热筋结构安装发热体上。7、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的下端部呈圆弧状,使本散热筋结构的外形更为美观。8、两相邻间隙之间的距离相对应,使散热筋片之间的热辐射更为均匀,散热效果更好。9、散热筋片的根部与所述顶板面圆弧过渡连接,方便本散热筋结构的制作脱模,节约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散热筋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散热筋结构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散热筋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散热筋结构散热筋片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基座,11、基板,111、顶板面,112、底板面,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第一支撑脚,15、第二支撑脚,20、散热筋片,21、根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散热筋结构,包括基座10、多个散热筋片20,多个散热筋片20竖向平行排列安装在基座10上向外延伸,散热筋片20具有根部21,根部21设在散热筋片20与基座10的连接处,散热筋片20的厚度由散热筋片20根部21的中心向散热筋片20周边逐渐缩小。其中,散热筋片20的周边端部呈圆弧状,散热筋片20的厚度由散热筋片20根部21的中心向散热筋片20的圆弧端部逐渐缩小;散热筋片20的平面呈半圆型,散热筋片20根部21的中心为半圆圆心,散热筋片20的周边端部为半圆周,散热筋片20的厚度由半圆圆心向散热筋片20的半圆周逐渐缩小;基座10包括基板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一支撑脚14、第二支撑脚15,基板11包括顶板面111、底板面112,底板面112为顶板面111的相反面,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分别安装在顶板面111的两端,多个散热筋片20竖向平行排列安装在顶板面111上,并且位于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之间;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的周边端部与散热筋片20的周边端部形状相对应;第一支撑脚14、第二支撑脚15分别安装在底板面112的两端;第一支撑脚14、第二支撑脚15的下端部呈圆弧状;两相邻散热筋片20之间具有间隙,两相邻间隙之间的距离相对应;散热筋片20的根部21与顶板面111圆弧过渡连接。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1、本散热筋结构包括基座10、多个散热筋片20,散热筋片20的厚度由散热筋片20根部21的中心向散热筋片20周边逐渐缩小,散热筋片20根部21中心的厚度比散热筋片20周边的厚度大,不仅增加了基座10与散热筋片20之间连接的通道以及散热筋片20根部21的散热面积,使热量能更快地从基座10传导至散热筋片20的根部21,散热效果更明显;而且由于散热筋片20向周边厚度逐渐缩小,使相邻两片散热筋片20周边端部之间的间距基本没有减小,避免相邻散热筋片20之间的热辐射相互干扰,此设计对模具设计加工成本、成型工艺没有影响,便于量产制作;该散热筋结构增加散热筋片20与基座10之间连接的根部21的总散热面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散热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多个散热筋片,多个所述散热筋片竖向平行排列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向外延伸,所述散热筋片具有根部,所述根部设在所述散热筋片与所述基座的连接处,所述散热筋片的厚度由散热筋片根部的中心向散热筋片周边逐渐缩小。

【技术特征摘要】
1.散热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多个散热筋片,多个所述散热筋片竖向平行排列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向外延伸,所述散热筋片具有根部,所述根部设在所述散热筋片与所述基座的连接处,所述散热筋片的厚度由散热筋片根部的中心向散热筋片周边逐渐缩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筋片的周边端部呈圆弧状,所述散热筋片的厚度由散热筋片根部的中心向所述散热筋片的圆弧端部逐渐缩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筋片的平面呈半圆型,所述散热筋片根部的中心为半圆圆心,散热筋片的周边端部为半圆周,所述散热筋片的厚度由所述半圆圆心向所述散热筋片的半圆周逐渐缩小。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基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基板包括顶板面,所述第一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清松冯圣勋黄远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珠江灯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