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君智专利>正文

一种煤炭机电用降温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87275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炭机电用降温散热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壳体、干燥箱和冷却水箱,所述壳体一侧外壁上的出风管通过第一接头与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接头与第四连接管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穿过冷却水箱的顶部,所述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透气板和第二透气板,且第一透气板和第二透气板之间为错位分布,所述冷却水箱一侧外壁上的出气端通过第六接头与第三连接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煤炭机电电源设备散热效果不好而导致电源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使用方便,散热效果好,实用性强。

A Cooling and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for Coal Machin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炭机电用降温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煤炭机电
,具体是一种煤炭机电用降温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虽然它的重要位置已被石油所代替,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石油的日渐枯竭,必然走向衰败,而煤炭因为储量巨大,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炭汽化等新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煤炭必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无法替代的能源之一;煤矿机械、电气设备和设施是煤矿生产的基础。但是目前现有的煤炭生产用电源设备在一定的恶劣环境下,电源设备散热性能不好,容易导致电源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因此,不满足现有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炭机电用降温散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炭机电用降温散热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壳体、干燥箱和冷却水箱,所述壳体一侧外壁上的出风管通过第一接头与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接头与第四连接管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穿过冷却水箱的顶部,所述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透气板和第二透气板,且第一透气板和第二透气板之间为错位分布,所述冷却水箱一侧外壁上的出气端通过第六接头与第三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五接头与干燥箱一侧外壁上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干燥箱另一侧外壁上的出气端通过第二接头与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接头与壳体另一侧外壁上的进风管连接,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电源设备本体和第一空气均流板,且电源设备本体位于第一空气均流板的一侧,所述干燥箱内部设置有风机、活性炭干燥盒和第二空气均流板,且风机、活性炭干燥盒和第二空气均流板从左到右依次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气板和第二透气板的表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一侧设置有第四通孔,且第二通孔开设在第一透气板上,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侧设置有第五通孔,且第五通孔开设在第二透气板上,所述第五通孔和第四通孔之间为错位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一空气均流板和第二空气均流板的外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优选的,所述活性炭干燥盒的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第二通孔。优选的,所述壳体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门,所述第一密封门前端面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安全锁,所述干燥箱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门,所述第二密封门前端面一侧上设置有第二安全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冷却水箱、干燥箱、壳体上的进风管和出风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的配合使用,使得本使用新型形成内循环风冷却,对壳体内部的电源设备本体进行风循环冷却,可以避免外部的颗粒物进入到壳体内部,通过冷却水箱上的第一透气板和第二透气板的设置,第一透气和第二透气板之间为错位,第一透气板上的第四通孔和第二透气板上的第五通孔之间也为错位分布,第四连接管输送进来的热风会在冷却水箱中呈S型流动,增加了热风在冷却水箱流动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热风的在冷却水箱中的冷却效果,冷却水箱中的冷却水吸附热风中的热量,冷却后的空气经过干燥箱内的活性炭干燥盒进行干燥,去除空气中的湿气,从而可以避免壳体内部的电源设备本体受到湿气的影响而导致电源设备本体损坏,干燥的冷空气本风机输送到壳体内部,壳体内部的第一空气均流板对空气进行均流,均流后的冷空气对电源设备本体进行冷却,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煤炭机电电源设备散热效果不好而导致电源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本技术操作使用方便,散热效果好,实用性强,通过第二空气均流板的设置,可以使潮湿的空气均匀的在活性炭干燥盒中进行干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透气板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透气板俯视图。图中:1、壳体;2、第一连接管;3、出风管;4、第一接头;5、第一密封门;6、第一安全锁;7、第二接头;8、冷却水箱;9、第二密封门;10、第二安全锁;11、第三接头;12、底座;13、进风管;14、第四接头;15、第二连接管;16、干燥箱;17、第五接头;18、第三连接管;19、第六接头;20、电源设备本体;21、第一空气均流板;22、第一通孔;23、风机;24、第二通孔;25、活性炭干燥盒;26、第三通孔;27、第一透气板;28、第二透气板;29、第二空气均流板;30、第四通孔;31、第一安装孔;32、第五通孔;33、第二安装孔;34、第四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煤炭机电用降温散热装置,包括底座12,底座12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壳体1、干燥箱16和冷却水箱8,壳体1一侧外壁上的出风管3通过第一接头4与第一连接管2连接,第一连接管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接头11与第四连接管34连接,第四连接管34的另一端穿过冷却水箱8的顶部,第四连接管34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透气板27和第二透气板28,且第一透气板27和第二透气板28之间为错位分布,冷却水箱8一侧外壁上的出气端通过第六接头19与第三连接管18连接,第三连接管18的另一端通过第五接头17与干燥箱16一侧外壁上的进气端连接,干燥箱16另一侧外壁上的出气端通过第二接头7与第二连接管15连接,第二连接管15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接头14与壳体1另一侧外壁上的进风管13连接,壳体1内部安装有电源设备本体20和第一空气均流板21,且电源设备本体20位于第一空气均流板21的一侧,干燥箱16内部设置有风机23、活性炭干燥盒25和第二空气均流板29,且风机23、活性炭干燥盒25和第二空气均流板29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第一透气板27和第二透气板28的表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1和第二安装孔33,第一安装孔31一侧设置有第四通孔30,且第二通孔24开设在第一透气板27上,第二安装孔33一侧设置有第五通孔32,且第五通孔32开设在第二透气板28上,第五通孔32和第四通孔30之间为错位分布,第一空气均流板21和第二空气均流板29的外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22和第三通孔26,活性炭干燥盒25的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第二通孔24,壳体1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门5,第一密封门5前端面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安全锁6,干燥箱16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门9,第二密封门9前端面一侧上设置有第二安全锁1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接通外部电源,启动本技术,本技术通过冷却水箱8、干燥箱16、壳体1上的进风管13和出风管3、第一连接管2、第二连接管15、第三连接管18和第四连接管34的配合使用,使得本使用新型形成内循环风冷却,对壳体1内部的电源设备本体20进行风循环冷却,可以避免外部的颗粒物进入到壳体1内部,通过冷却水箱8上的第一透气板27和第二透气板28的设置,第一透气和第二透气板28之间为错位,第一透气板27上的第四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炭机电用降温散热装置,包括底座(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2)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壳体(1)、干燥箱(16)和冷却水箱(8),所述壳体(1)一侧外壁上的出风管(3)通过第一接头(4)与第一连接管(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接头(11)与第四连接管(34)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34)的另一端穿过冷却水箱(8)的顶部,所述第四连接管(34)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透气板(27)和第二透气板(28),且第一透气板(27)和第二透气板(28)之间为错位分布,所述冷却水箱(8)一侧外壁上的出气端通过第六接头(19)与第三连接管(18)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18)的另一端通过第五接头(17)与干燥箱(16)一侧外壁上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干燥箱(16)另一侧外壁上的出气端通过第二接头(7)与第二连接管(1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15)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接头(14)与壳体(1)另一侧外壁上的进风管(13)连接,所述壳体(1)内部安装有电源设备本体(20)和第一空气均流板(21),且电源设备本体(20)位于第一空气均流板(21)的一侧,所述干燥箱(16)内部设置有风机(23)、活性炭干燥盒(25)和第二空气均流板(29),且风机(23)、活性炭干燥盒(25)和第二空气均流板(29)从左到右依次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炭机电用降温散热装置,包括底座(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2)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壳体(1)、干燥箱(16)和冷却水箱(8),所述壳体(1)一侧外壁上的出风管(3)通过第一接头(4)与第一连接管(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接头(11)与第四连接管(34)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34)的另一端穿过冷却水箱(8)的顶部,所述第四连接管(34)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透气板(27)和第二透气板(28),且第一透气板(27)和第二透气板(28)之间为错位分布,所述冷却水箱(8)一侧外壁上的出气端通过第六接头(19)与第三连接管(18)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18)的另一端通过第五接头(17)与干燥箱(16)一侧外壁上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干燥箱(16)另一侧外壁上的出气端通过第二接头(7)与第二连接管(1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15)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接头(14)与壳体(1)另一侧外壁上的进风管(13)连接,所述壳体(1)内部安装有电源设备本体(20)和第一空气均流板(21),且电源设备本体(20)位于第一空气均流板(21)的一侧,所述干燥箱(16)内部设置有风机(23)、活性炭干燥盒(25)和第二空气均流板(2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君智朱生林
申请(专利权)人:杨君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