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机机壳的检测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35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长度、厚度或类似线性尺寸的计量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机机壳的检测工具。一种用于电机机壳的检测工具,包括下支撑板(11)和下底板(12),下底板(12)贴合固定在下支撑板(11)上,其特征是:还包括上支撑板(21)、上底板(22)、下定位中轴(31)、下定位芯轴(32)、上定位中轴(41)、上定位芯轴(42)和连接板(5),下定位中轴(31)固定在下底板(12)上,下定位芯轴(32)分两圈设置,上底板(22)贴合固定在上支撑板(21)上,上定位中轴(41)固定在上底板(22)上,上定位芯轴(42)分两圈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提高生产效率。

Inspection Tool for Motor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机机壳的检测工具
本技术涉及长度、厚度或类似线性尺寸的计量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机机壳的检测工具。
技术介绍
机壳是电机的重要部件,用于支撑转轴、定子、线圈等电机部件,保持电机具有固定完整的外形,机壳上有较多的孔,用常规尺具测量检验较为麻烦,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高生产效率的检测装置,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机壳的检测工具。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用于电机机壳的检测工具,包括下支撑板和下底板,下底板贴合固定在下支撑板上,其特征是:还包括上支撑板、上底板、下定位中轴、下定位芯轴、上定位中轴、上定位芯轴和连接板,下定位中轴固定在下底板上,下定位中轴和下底板这两者的中心点互相重合,下定位芯轴分两圈设置,每圈的各个下定位芯轴都设于以下底板中心点为圆心的圆周上且都围绕下底板的中心点平均分布,内圈的下定位芯轴至少有三个且都设于下底板上,外圈的下定位芯轴至少有六个且都围绕下底板设于下支撑板上;上底板贴合固定在上支撑板上,上支撑板贴合固定在上固定板上,上定位中轴有三个,上定位中轴固定在上底板上,上定位中轴依次固定在上底板的一条直径上,位于中间的上定位中轴和上底板这两者的中心点互相重合,其余两个上定位中轴依次固定在上底板中心点的两侧,上定位芯轴分两圈设置,每圈的各个上定位芯轴都设于以上底板中心点为圆心的圆周上且都围绕上底板的中心点平均分布,内圈的上定位芯轴至少有三个且都设于上底板上,外圈的上定位芯轴至少有六个且都围绕上底板设于上支撑板上;下定位中轴、下定位芯轴、上定位中轴和上定位芯轴这四者的顶端面都设有倒角;连接板的底端和底端分别连接下支撑板的一侧和上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的用于电机机壳的检测工具,其特征是:内圈的下定位芯轴和外圈的下定位芯轴这两者的顶端面都在同一水平面上,下定位中轴的顶端面设于下定位芯轴顶端面所在水平面的内侧;内圈的上定位芯轴和外圈的上定位芯轴这两者的顶端面都在同一水平面上,上定位中轴的顶端面设于上定位芯轴顶端面所在水平面的内侧。本技术使用时,将电机机壳通过两端端盖中心的轴承孔分别套设入下底板中心的下定位中轴上和上底板中心的上定位中轴上,如对应的各个下定位芯轴和上定位芯轴都能顺利的穿入电机两端端盖四周的定位孔,则说明电机机壳的各个孔的尺寸符合要求,反之说明尺寸偏差超出规定。本技术中,定位芯轴(包括下定位芯轴和上定位芯轴)的设置应考虑到尽可能覆盖更多型号的电机机壳,每一种型号的电机机壳对应不同的一组定位芯轴,为便于区别,可在同组定位芯轴的顶端面上涂以一种颜色。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的A-A向视图;图3是图1中的B-B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用于电机机壳的检测工具,包括下支撑板11、下底板12、上支撑板21、上底板22、下定位中轴31、下定位芯轴32、上定位中轴41、上定位芯轴42和连接板5,如图1~图3所示,具体结构是:如图2所示:下底板12贴合固定在下支撑板11上,下定位中轴31固定在下底板12上,下定位中轴31和下底板12这两者的中心点互相重合,下定位芯轴32分两圈设置,每圈的各个下定位芯轴32都设于以下底板12中心点为圆心的圆周上且都围绕下底板12的中心点平均分布,内圈的下定位芯轴32有三个且都设于下底板12上,外圈的下定位芯轴32有八个且都围绕下底板12设于下支撑板11上;如图3所示:上底板22贴合固定在上支撑板21上,上支撑板21贴合固定在上固定板23上,上定位中轴41有三个,上定位中轴41固定在上底板22上,上定位中轴41依次固定在上底板22的一条直径上,位于中间的上定位中轴41和上底板22这两者的中心点互相重合,其余两个上定位中轴41依次固定在上底板22中心点的两侧,上定位芯轴42分两圈设置,每圈的各个上定位芯轴42都设于以上底板22中心点为圆心的圆周上且都围绕上底板22的中心点平均分布,内圈的上定位芯轴42至少有三个且都设于上底板22上,外圈的上定位芯轴42至少有六个且都围绕上底板22设于上支撑板21上;下定位中轴31、下定位芯轴32、上定位中轴41和上定位芯轴42这四者的顶端面都设有倒角;连接板5的底端和底端分别连接下支撑板11的一侧和上固定板23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内圈的下定位芯轴32和外圈的下定位芯轴32这两者的顶端面都在同一水平面上,下定位中轴31的顶端面设于下定位芯轴32顶端面所在水平面的内侧;内圈的上定位芯轴42和外圈的上定位芯轴42这两者的顶端面都在同一水平面上,上定位中轴41的顶端面设于上定位芯轴42顶端面所在水平面的内侧。本实施例使用时,将电机机壳通过两端端盖中心的轴承孔分别套设入下底板12中心的下定位中轴31上和上底板22中心的上定位中轴42上,如对应的各个下定位芯轴32和上定位芯轴42都能顺利的穿入电机两端端盖四周的定位孔,则说明电机机壳的各个孔的尺寸符合要求,反之说明尺寸偏差超出规定。本实施例中,定位芯轴(包括下定位芯轴22和上定位芯轴42)的设置应考虑到尽可能覆盖更多型号的电机机壳,每一种型号的电机机壳对应不同的一组定位芯轴,为便于区别,可在同组定位芯轴的顶端面上涂以一种颜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机机壳的检测工具,包括下支撑板(11)和下底板(12),下底板(12)贴合固定在下支撑板(11)上,其特征是:还包括上支撑板(21)、上底板(22)、上固定板(23)、下定位中轴(31)、下定位芯轴(32)、上定位中轴(41)、上定位芯轴(42)和连接板(5),下定位中轴(31)固定在下底板(12)上,下定位中轴(31)和下底板(12)这两者的中心点互相重合,下定位芯轴(32)分两圈设置,每圈的各个下定位芯轴(32)都设于以下底板(12)中心点为圆心的圆周上且都围绕下底板(12)的中心点平均分布,内圈的下定位芯轴(32)至少有三个且都设于下底板(12)上,外圈的下定位芯轴(32)至少有六个且都围绕下底板(12)设于下支撑板(11)上;上底板(22)贴合固定在上支撑板(21)上,上支撑板(21)贴合固定在上固定板(23)上,上定位中轴(41)有三个,上定位中轴(41)固定在上底板(22)上,上定位中轴(41)依次固定在上底板(22)的一条直径上,位于中间的上定位中轴(41)和上底板(22)这两者的中心点互相重合,其余两个上定位中轴(41)依次固定在上底板(22)中心点的两侧,上定位芯轴(42)分两圈设置,每圈的各个上定位芯轴(42)都设于以上底板(22)中心点为圆心的圆周上且都围绕上底板(22)的中心点平均分布,内圈的上定位芯轴(42)至少有三个且都设于上底板(22)上,外圈的上定位芯轴(42)至少有六个且都围绕上底板(22)设于上支撑板(21)上;下定位中轴(31)、下定位芯轴(32)、上定位中轴(41)和上定位芯轴(42)这四者的顶端面都设有倒角;连接板(5)的底端和底端分别连接下支撑板(11)的一侧和上固定板(23)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机机壳的检测工具,包括下支撑板(11)和下底板(12),下底板(12)贴合固定在下支撑板(11)上,其特征是:还包括上支撑板(21)、上底板(22)、上固定板(23)、下定位中轴(31)、下定位芯轴(32)、上定位中轴(41)、上定位芯轴(42)和连接板(5),下定位中轴(31)固定在下底板(12)上,下定位中轴(31)和下底板(12)这两者的中心点互相重合,下定位芯轴(32)分两圈设置,每圈的各个下定位芯轴(32)都设于以下底板(12)中心点为圆心的圆周上且都围绕下底板(12)的中心点平均分布,内圈的下定位芯轴(32)至少有三个且都设于下底板(12)上,外圈的下定位芯轴(32)至少有六个且都围绕下底板(12)设于下支撑板(11)上;上底板(22)贴合固定在上支撑板(21)上,上支撑板(21)贴合固定在上固定板(23)上,上定位中轴(41)有三个,上定位中轴(41)固定在上底板(22)上,上定位中轴(41)依次固定在上底板(22)的一条直径上,位于中间的上定位中轴(41)和上底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庹卫郭文敏林昌建
申请(专利权)人:格雷博智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