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减震器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755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减震器塔,与车辆的车架中的纵梁相连接,该后减震器塔包括与纵梁连接的后减震器支座,连接于后减震器支座顶部的后减震器安装座,以及连接于所述后减震器支座的一侧与纵梁间的塔顶支撑架;后减震器安装座上设有减震器过孔,并于减震器过孔的一侧布置有减震器安装部,且后减震器支座的底部与纵梁间围构形成有半轴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后减震器塔相较于现有结构,不仅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同时,于该后减震器塔上除了设有减震器安装部外,还构造有塔顶支撑架,从而使其功能更多样化,而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

Rear shock absorber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减震器塔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后减震器塔。
技术介绍
后减震器塔作为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其安装在后纵梁上,并主要用于承载汽车悬架系统的减震器,现有的后减震器塔因结构设计不合理,仅能用于承载减震器,致使其功能单一,从而降低了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后减震器塔,以提高其功能多样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后减震器塔,与车辆的车架中的纵梁相连接,该后减震器塔包括与所述纵梁连接的后减震器支座,连接于所述后减震器支座顶部的后减震器安装座,以及连接于所述后减震器支座的一侧与所述纵梁间的塔顶支撑架;所述后减震器安装座上设有减震器过孔,并于所述减震器过孔的一侧布置有减震器安装部,5且所述后减震器支座的底部与所述纵梁间围构形成有半轴通道。进一步的,于所述后减震器支座内设有后减震器支座加强板。进一步的,于所述后减震器支座内设有后控制臂安装部,于所述塔顶支撑架内设有后上摆臂安装部与后下摆臂安装部。进一步的,所述后控制臂安装部包括固连于所述后减震器支座内的后控制臂安装支架,所述后控制臂安装支架靠近于所述后减震器支座的一侧内壁布置,且于所述后控制臂安装支架和该侧内壁上对应设有控制臂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后上摆臂安装部和所述后下摆臂安装部为上、下布置于所述塔顶支撑架内的后上摆臂安装支架和后下摆臂安装支架,且于所述后上摆臂安装支架及后下摆臂安装支架上分别设有摆臂安装孔。进一步的,于所述塔顶支撑架的顶部设有以承装悬置的悬置安装孔。进一步的,于所述后减震器支座的靠近于所述车架内的一侧连接有电机安装支架。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器安装部为设置于所述减震器过孔一侧的减震器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半轴通道由对应形成于所述后减震器支座的底部及所述纵梁上的凹口围构而成。进一步的,所述纵梁因所述后减震器塔的连接而分为两段,且所述后减震器支座串接于分隔成的两段纵梁之间,所述塔顶支撑架连接于其中一段纵梁和所述后减震器支座的一侧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后减震器塔相较于现有结构,不仅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同时,于该后减震器塔上除了设有减震器安装部外,还构造有塔顶支撑架,从而使其功能更多样化,而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2)设置后减震器支座加强板,能够提高本后减震器塔的结构强度。(3)设置后控制臂安装部以及后上摆臂安装部和后下摆臂安装部,能够提高本后减震器塔的功能多样性。(4)后控制臂安装部采用后控制臂安装支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5)后上摆臂安装部和后下摆臂安装部采用后上摆臂安装支架和后下摆臂安装支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6)在塔顶支撑架上设置悬置安装孔,有利于实现悬置的安装。(7)在后减震器支座上设置电机安装支架,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后减震器塔的功能多样性。(8)减震器安装部采用减震器安装孔,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9)后减震器支座串接于纷分隔成的两段纵梁之间,能够提高后减震器支座与纵梁的连接稳定性。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后减震器塔于纵梁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后减震器塔于纵梁上另一视角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后减震器塔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后减震器塔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后减震器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的后减震器支座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后减震器塔,101-后减震器支座,1011-半圆孔,102-后控制臂安装支架,103-后减震器支座加强板,104-后减震器安装座,1041-减震器过孔,105-塔顶支撑架,106-后上摆臂安装支架,107-后下摆臂安装支架,108-电机安装支架;2-纵梁。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后减震器塔,其与车辆车架中的纵梁相连接,结合图1至图4中所示,该后减震器塔1在其整体结构上,主要包括与纵梁2连接的后减震器支座101,连接于后减震器支座101顶部的后减震器安装座104,以及连接于后减震器支座101的一侧与纵梁2间的塔顶支撑架105;其中,由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纵梁2因后减震器塔1的连接而分为两段,且后减震器支座101串接于分隔成的两段纵梁2之间,而塔顶支撑架105连接于其中一段纵梁2和减震器支座的一侧之间。具体而言,结合图5和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后减震器支座101由钣金件弯折构造,且其截面具体被构造成“U”形,以此可在后减震器支座101上形成有空腔,同时也可提高后减震器支座101的结构强度,而提高对后减震器的承载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后减震器支座101的截面除了被构造成“U”形,还可设置成“C”形、半圆形等其他结构。另外,于后减震器支座101的底端形成有半圆孔1011,对应于该半圆孔1011,于纵梁2上形成有半圆形的凹口,该凹口即与半圆孔1011围构成了半轴通道。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后减震器支座101的结构强度,于其边缘处形成有外翻边。基于后减震器支座101形成有空腔的结构,为了提高本后减震器塔1功能的多样化,于该空腔内设有后控制臂安装部。由图5中所示,该后控制臂安装部具体包括固连于后减震器支座101内的后控制臂安装支架102,且为了提高结构强度,本实施例的后控制臂安装支架102具体被构造成“L”形,并靠近于后减震器支座101的一侧的内壁布置,且于该侧内壁和后控制臂安装支架102上对应设有控制臂安装孔。另外,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实现后控制臂安装支架102与后减震器支座101内壁间的固连,于后控制臂安装支架102的边缘处也构造有外翻边,以此可经由外翻边与后减震器支座101的内侧壁固连。除此以外,为了提高使用效果,由图3中所示,于后减震器支座101内设有后减震器支座加强板103,且该后减震器支座加强板103被构造成外凸的鼓包状,如此设置,可在后减震器支座加强板103与后减震器支座101内壁固连时,使两者围构成一封闭的受力空间,从而可提高后减震器塔1的结构强度,进而可提高对后减震器的支撑效果。前述的后减震器安装座104的结构结合图2和图3中所示,其整体被构造成圆台形的筒状结构,于其顶部形成有与上述空腔连通的减震器过孔1041,并于该减震器过孔1041的一侧布置有减震器安装部。且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本实施例的后减震器安装部具体为设置于减震器过孔1041一侧的减震器安装孔。且基于现有技术后减震器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减震器安装孔具体为环减震器过孔1041间隔设置的三个。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减震器安装部除了采用减震器安装孔的形式,其也可为固连于减震器安装座的螺母,并对应于螺母,于减震器安装座上形成有通孔,此时可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过后减震器和通孔后而与螺母螺接,由此也可实现后减震器于后减震器安装座104上的安装。本实施例的塔顶支撑架105的结构由图4中所示,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减震器塔,与车辆的车架中的纵梁(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后减震器塔(1)包括与所述纵梁(2)连接的后减震器支座(101),连接于所述后减震器支座(101)顶部的后减震器安装座(104),以及连接于所述后减震器支座(101)的一侧与所述纵梁(2)间的塔顶支撑架(105);所述后减震器安装座(104)上设有减震器过孔(1041),并于所述减震器过孔(1041)的一侧布置有减震器安装部,且所述后减震器支座(101)的底部与所述纵梁(2)间围构形成有半轴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减震器塔,与车辆的车架中的纵梁(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后减震器塔(1)包括与所述纵梁(2)连接的后减震器支座(101),连接于所述后减震器支座(101)顶部的后减震器安装座(104),以及连接于所述后减震器支座(101)的一侧与所述纵梁(2)间的塔顶支撑架(105);所述后减震器安装座(104)上设有减震器过孔(1041),并于所述减震器过孔(1041)的一侧布置有减震器安装部,且所述后减震器支座(101)的底部与所述纵梁(2)间围构形成有半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减震器塔,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后减震器支座(101)内设有后减震器支座加强板(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减震器塔,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后减震器支座(101)内设有后控制臂安装部,于所述塔顶支撑架(105)内设有后上摆臂安装部与后下摆臂安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减震器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控制臂安装部包括固连于所述后减震器支座(101)内的后控制臂安装支架(102),所述后控制臂安装支架(102)靠近于所述后减震器支座(101)的一侧内壁布置,且于所述后控制臂安装支架(102)和该侧内壁上对应设有控制臂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峰孙喜冬甄林涛孙志伟张葆华许占高李子新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