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空气去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7415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空气去湿装置,属于船舶建造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外壳、压缩机、冷凝器、吸附塔、蒸发器和滤网,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中间隔板,所述水平隔板将外壳划分为换热室和除湿室,所述吸附塔、蒸发器和滤网均设在除湿室内所述冷凝器和压缩机设在换热室内,所述换热室的左侧壁设有第一换气口,所述换热室的右侧壁设有第二换气口,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蒸发器的进口相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和冷凝器的进口通过第二管道和毛细管相连通,所述毛细管设在换热室内,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进口相连通。该装置用于压缩空气的降温除湿,具有除湿效果彻底,压缩空气处理量大的特点。

A Compressed Air Dehumid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空气去湿装置
本技术属于船舶建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去湿装置。
技术介绍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船市形式下,要实现将本增益,提高产品质量,并由此提升企业发展内涵,增强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借助先进的工艺。空气具有可压缩性,经空气压缩机做机械功使本身体积缩小,压力提高后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动力源。与其他能源相比,它具有下列明显的特点:清晰透明,输送方便,没有特殊的有害性,没有起火危险,不怕超负荷,能在许多不利环境下工作,空气在地面上到处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用途,是目前大规模储能技术的研发热点,对于船厂而言,压缩空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能源,理想的压缩空气使用范围是不言而喻的。而水分是影响生产理想压缩空气的不利因素之一,大气中相对湿度一般高达65%以上,经压缩冷却后,即成为湿饱和空气,并夹带大量的也液态水滴,他们是设备、管道和阀门锈蚀的根本原因,冬天结冰还会阻塞气动系统中的小孔通道。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分离干净的纯饱和空气,随着温度的降低,仍会有冷凝水析出,大约每降低10℃,其饱和含水量将下降50%,即有一半的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滴。所以在压缩空气系统中将压缩空气预处理成具有一定相对湿度的干燥空气是很有必要的,如何将压缩空气机生产出来的压缩空气在使用之前尽可能的达到使用要求,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是必须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空气去湿装置,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干燥,降低压缩空气的含水量。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压缩空气去湿装置,包括外壳、压缩机、冷凝器、吸附塔、蒸发器和滤网,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中间隔板,所述水平隔板将外壳划分为换热室和除湿室,所述除湿室左侧壁的下端设有进气口,所述除湿室右侧壁的上端设有出气口,所述吸附塔、蒸发器和滤网均设在除湿室内,所述吸附塔设在蒸发器的左侧,所述滤网设在蒸发器的右侧,所述吸附塔的进口设在吸附塔的侧面下端,所述吸附塔的出口设在吸附塔的侧面上端,所述吸附塔的进口与进气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除湿室的底部设有排水阀,所述冷凝器和压缩机设在换热室内,所述换热室的左侧壁设有第一换气口,所述换热室的右侧壁设有第二换气口,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蒸发器的进口通过第一管道相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和冷凝器的进口通过第二管道和毛细管相连通,所述毛细管设在换热室内,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进口通过第三管道相连通。所述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和蒸发器构成一个制冷循环系统,制冷剂在压缩机的加压作用下压力和温度升高,经过压缩机加压后的制冷剂在冷凝器内被降温,被冷凝器降温的制冷剂在经过毛细管时,产生节流效应,温度进一步降低后进入到蒸发器内,在压缩空气和制冷剂在蒸发器换热,制冷剂被升温后通过压缩机的进口进入到压缩机内开始下一个循环。压缩空气经过进气口进入吸附塔内后,吸附塔内的吸附剂对空气进行吸附和干燥,经过吸附和干燥后的空气经过吸附塔的出口进入到除湿室内,在除湿室内,压缩空气经过蒸发器的表面时被冷却降温,压缩空气内所含的水分冷凝在蒸发器的表面,在经过蒸发器冷凝降温后的压缩空气经滤网过滤,可以进一步去除压缩空气内夹带的液滴,经滤网过滤的压缩空气经过出气口排出除湿室。优选的,所述第二换气口处安装有排风扇。排风扇用于将换热室内是空气排出换热室,加快换热室内空气流动,从而有利于空气将冷凝器内的制冷剂降温。优选的,所述中间隔板水平设置,所述换热室设在除湿室的上方。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四个脚轮,所述四个脚轮分别设置在外壳底部的四角。外壳的底部设置四个脚轮,便于该装置的移动,提高该装置使用的便捷性。优选的,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均为盘管状。优选的,所述除湿室的底部设有集水槽,所述排水阀设在集水槽的底部。除湿室的底部设置集水槽,可以有效收集除湿室内冷凝的水分,便于及时将除湿室内冷凝的水分及时排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该装置中,压缩空气在吸附塔内被吸附和干燥,在除湿室内,压缩空气经过蒸发器的表面时被冷却降温,压缩空气内所含的水分冷凝在蒸发器的表面,压缩空气被进一步的除湿。该装置利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和蒸发器构成的制冷循环系统,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具有处理量大,除湿效果好的优点,特别是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可以持续稳定的提供干燥后的压缩空气,保证生产的稳定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压缩空气去湿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中:1为外壳,2为压缩机,3为冷凝器,4为吸附塔,5为毛细管,6为蒸发器,7为滤网,8为中间隔板,9为换热室,10为除湿室,11为进气口,12为出气口,13为排水阀,14为第一管道,15为第二管道,16为第三管道,17为排风扇,18为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案例来对本技术压缩空气去湿装置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以求更为清楚明了地表达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具体应用,但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压缩空气去湿装置,包括外壳1、压缩机2、冷凝器3、吸附塔4、蒸发器6和滤网7,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中间隔板8,所述水平隔板将外壳1划分为换热室9和除湿室10,所述除湿室10左侧壁的下端设有进气口11,所述除湿室10右侧壁的上端设有出气口12,所述吸附塔4、蒸发器6和滤网7均设在除湿室10内,所述吸附塔4设在蒸发器6的左侧,所述滤网7设在蒸发器6的右侧,所述吸附塔4的进口设在吸附塔4的侧面下端,所述吸附塔4的出口设在吸附塔4的侧面上端,所述吸附塔4的进口与进气口11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除湿室10的底部设有排水阀13,所述冷凝器3和压缩机2设在换热室9内,所述换热室9的左侧壁设有第一换气口,所述换热室9的右侧壁设有第二换气口,所述压缩机2的出口与蒸发器6的进口通过第一管道14相连通,所述蒸发器6的出口和冷凝器3的进口通过第二管道15和毛细管5相连通,所述毛细管5设在换热室9内,所述冷凝器3的出口与压缩机2的进口通过第三管道16相连通。所述压缩机2、冷凝器3、毛细管5和蒸发器6构成一个制冷循环系统,制冷剂在压缩机2的加压作用下压力和温度升高,经过压缩机2加压后的制冷剂在冷凝器3内被降温,被冷凝器3降温的制冷剂在经过毛细管5时,产生节流效应,温度进一步降低后进入到蒸发器6内,在压缩空气和制冷剂在蒸发器6换热,制冷剂被升温后通过压缩机2的进口进入到压缩机2内开始下一个循环。压缩空气经过进气口11进入吸附塔4内后,吸附塔4内的吸附剂对空气进行吸附和干燥,经过吸附和干燥后的空气经过吸附塔4的出口进入到除湿室10内,在除湿室10内,压缩空气经过蒸发器6的表面时被冷却降温,压缩空气内所含的水分冷凝在蒸发器6的表面,在经过蒸发器6冷凝降温后的压缩空气经滤网7过滤,可以进一步去除压缩空气内夹带的液滴,经滤网7过滤的压缩空气经过出气口12排出除湿室1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换气口处安装有排风扇17。排风扇17用于将换热室9内是空气排出换热室9,加快换热室9内空气流动,从而有利于空气将冷凝器3内的制冷剂降温。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中间隔板8水平设置,所述换热室9设在除湿室10的上方。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四个脚轮18,所述四个脚轮18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空气去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外壳(1)、压缩机(2)、冷凝器(3)、吸附塔(4)、毛细管(5)、蒸发器(6)和滤网(7),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中间隔板(8),所述水平隔板将外壳(1)划分为换热室(9)和除湿室(10),所述除湿室(10)左侧壁的下端设有进气口(11),所述除湿室(10)右侧壁的上端设有出气口(12),所述吸附塔(4)、蒸发器(6)和滤网(7)均设在除湿室(10)内,所述吸附塔(4)设在蒸发器(6)的左侧,所述滤网(7)设在蒸发器(6)的右侧,所述吸附塔(4)的进口设在吸附塔(4)的侧面下端,所述吸附塔(4)的出口设在吸附塔(4)的侧面上端,所述吸附塔(4)的进口与进气口(11)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除湿室(10)的底部设有排水阀(13),所述冷凝器(3)和压缩机(2)设在换热室(9)内,所述换热室(9)的左侧壁设有第一换气口,所述换热室(9)的右侧壁设有第二换气口,所述压缩机(2)的进口与蒸发器(6)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14)相连通,所述蒸发器(6)的进口和冷凝器(3)的出口通过毛细管(5)和第二管道(15)相连通,所述毛细管(5)设在换热室(9)内,所述冷凝器(3)的进口与压缩机(2)的出口通过第三管道(16)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空气去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外壳(1)、压缩机(2)、冷凝器(3)、吸附塔(4)、毛细管(5)、蒸发器(6)和滤网(7),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中间隔板(8),所述水平隔板将外壳(1)划分为换热室(9)和除湿室(10),所述除湿室(10)左侧壁的下端设有进气口(11),所述除湿室(10)右侧壁的上端设有出气口(12),所述吸附塔(4)、蒸发器(6)和滤网(7)均设在除湿室(10)内,所述吸附塔(4)设在蒸发器(6)的左侧,所述滤网(7)设在蒸发器(6)的右侧,所述吸附塔(4)的进口设在吸附塔(4)的侧面下端,所述吸附塔(4)的出口设在吸附塔(4)的侧面上端,所述吸附塔(4)的进口与进气口(11)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除湿室(10)的底部设有排水阀(13),所述冷凝器(3)和压缩机(2)设在换热室(9)内,所述换热室(9)的左侧壁设有第一换气口,所述换热室(9)的右侧壁设有第二换气口,所述压缩机(2)的进口与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强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