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等离子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7360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冷等离子体装置,包括柔性的层状发生装置,所述层状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接触层、导流层和电极层,所述电极层连接有电源,所述接触层具体为包含有医用敷料的粘性接触层;本申请提供的冷等离子体装置,无需手持冷等离子体刀头进行治疗,可以一次作用在较大面积的表面,提高治疗效率,通过冷等离子体促进医用敷料层作用于待治疗组织以改善治疗效果。

A Cold Plasma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等离子体装置
本技术涉及冷等离子体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冷等离子体装置。
技术介绍
冷等离子体是一种由电离的原子或分子与电子组成的混合体。通过对气体施加强电场,可以使气体电离产生冷等离子体。在这个过程中,气体粒子失去最外层的电子,部分或完全电离,生成正、负电荷总数相等的活性粒子。这些活性粒子包括电子、离子,激发态原子、激发态分子以及自由基等,它们可以与细菌、霉菌、芽孢、病毒中蛋白质和核酸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使各类微生物死亡,或使细菌最终被氧化降解为CO、CO2、H2O,从而实现杀菌消毒的功能。除此之外,这些活性粒子还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细胞之间以及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位于细胞之间的纤维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加速伤口愈合的功效。目前,冷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一般为通过形成冷等离子体射流作用于待治疗组织,作用点较为集中,接触面积较小,当作用于面积较大的术后创口治疗,或局部慢性感染时,需要长时间手持冷等离子体刀头,效率低下、速度慢,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冷等离子体装置,无需手持冷等离子体刀头进行治疗,可以一次作用在较大面积的表面,提高治疗效率,通过冷等离子体促进医用敷料层作用于待治疗组织以改善治疗效果。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冷等离子体装置,包括柔性的层状发生装置,所述层状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接触层、导流层和电极层,所述电极层连接有电源,所述接触层具体为包含有医用敷料的粘性接触层。优选的,所述电极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介质层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固定连接有电缆线,所述电缆线连接所述电源。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为和所述第二电极为片状电极。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上为分布有通孔、网眼或栅格的片状电极。优选的,所述介质层的宽度大于电极层的宽度,用于使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被所述介质层隔离。优选的,所述介质层上分布有通孔、网眼或栅格,并与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上的通孔、网眼或栅格一一对应,并使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被所述介质层隔离。优选的,所述导流层为具有孔隙的柔性层,所述导流层上的孔隙用于引导冷等离子体流通。优选的,所述导流层和电极层之间还设置有内绝缘层,用于使电极层与导流层之间隔离。优选的,所述电极层上远离所述导流层的一侧还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为绝缘壳体。优选的,所述壳体具体为中空的进气室,所述进气室连接有用于通入气体的管道,所述进气室与电极层、导流层联通,用于向电极层、导流层输送气体。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详细说明如下: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冷等离子体装置,其中的接触层为粘性接触层,可以贴合待治疗组织的表面,电极层通过接入电源电离流体形成冷等离子体,冷等离子体经过导流层和接触层作用于待治疗组织的表面,使接触层受到冷等离子体作用,以面接触的方式作用于待治疗组织的表面,无需手持冷等离子体刀头进行治疗,可以一次作用在较大面积的表面,提高治疗效率和治疗速度,且接触层中具有医用敷料层,可以通过冷等离子体促进医用敷料层作用于待治疗组织,以实现消毒杀菌,激活细胞再生,增强药物吸收,促进创口愈合的作用,改善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冷等离子体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包括柔性的层状发生装置,所述层状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接触层1、导流层2和电极层3,其中,所述电极层3连接有电源,电极层3在电源提供的高频电流下将流体电离形成可以穿过导流层2的冷等离子体,并促进接触层1中的活性物质作用于待治疗表面。所述接触层1具体为混合有医用敷料和粘胶的接触层1,其中,医用敷料可以为医用生物成分如壳寡糖、褐藻寡糖一类的多糖或者血清白蛋白、明胶等生物活性物质,也可以作用于待治疗组织的药物,所述粘胶可以使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有机硅类胶黏剂,在治疗结束后揭起该装置时,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接触层1不会对创伤处造成二次伤害。所述接触层1粘合在所述导流层2远离所述电极层3一侧的表面,用于与待治疗表面直接接触。在本申请的其他替代方案中,所述接触层1还可以通过热接固定连接在所述导流层2上,也可以通过搭扣、卡扣等方式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导流层2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基础上对接触层1与导流层2的连接方式做出调整,这些连接方式也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所述电极层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31、介质层32和第二电极33,所述第一电极31和所述第二电极33固定连接有电缆线4,所述电缆线4连接有高频电压源,所述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3分别固定在所述介质层32的两侧,所述介质层32的宽度大于电极层3的宽度,用于使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3之间电隔离。所述第一电极31为和所述第二电极33为片状电极。所述第一电极31和所述第二电极33上为优选为分布有通孔或栅格的片状电极,本实施例中的片状电极可以其厚度可在0.01-0.1mm,由强导电性的铜、银等金属薄片构成,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31和所述第二电极33还可以为由网状分布的电极丝形成的片状电极,电极丝的材质可以是钨丝、钼丝、哈氏合金丝、铜丝等金属丝或其他导电的丝材,比如石墨、导电高分子材料,所述导电高分子材料具体为电导率在10-6S/m以上的聚合物材料制成的片状电极材料。为了降低高频电流损耗,增强放电强度,片状电极厚度可在0.01-0.5mm。介质层32具体为柔性的介电材料形成的隔离层,介电材料可以为硫化硅橡胶、特氟龙、聚酰亚胺等,也可以为柔性陶瓷等其他具有绝缘性能的介质材料层。为了产生均匀辉光放电的冷等离子体,介质层32的厚度优选为0.1-1mm。所述介质层32上分布有通孔、网眼或栅格,并与所述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3上的通孔、网眼或栅格一一对应,并使所述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3被所述介质层32隔离,此处所述的隔离,是指在介质层32厚度方向上,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3用于导电的部分被介质层32阻隔,以避免两电极间出现短路。所述导流层2为具有孔隙的柔性层,所述导流层2上的孔隙用于引导冷等离子体流通,冷等离子体可以从孔隙穿过,通过接触层1作用于待治疗组织。所述导流层2具体可以为发泡的聚氨酯层,也可以为其他可以被加工出孔隙的绝缘材料层,如柔性陶瓷等,导流层2上的孔隙可以为均匀分布的圆孔、多边形孔,也可以为紧密排布的不规则孔隙,导流层2不仅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还可以提到间隔绝缘的效果,以保证电极不会直接将电流作用于人体。柔性的导流层2容易形变,可以较为服帖的与待疗组织的皮肤表面紧密贴合。导流层2和电极层之间还可以设置内绝缘层5,用于使电极层与导流层2之间隔离,且内绝缘层5可以为具有粘性的层状结构,用于连接电极层中的第一电极31和导流层2。为了使空气等流体可以顺利进入第一电极31,内绝缘层5的厚度优选为0.1-0.2mm。在本申请中,导流层2中的气体可以为空气,常压下空气经过电极层3电离在电极层3表面产生冷等离子体。冷等离子体穿过导流层2的孔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等离子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的层状发生装置,所述层状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接触层(1)、导流层(2)和电极层(3),所述电极层(3)连接有电源,所述接触层(1)具体为包含有医用敷料的粘性接触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等离子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的层状发生装置,所述层状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接触层(1)、导流层(2)和电极层(3),所述电极层(3)连接有电源,所述接触层(1)具体为包含有医用敷料的粘性接触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等离子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层(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电极(31)、介质层(32)和第二电极(33),所述第一电极(31)和所述第二电极(33)固定连接有电缆线(4),所述电缆线(4)连接所述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等离子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31)为和所述第二电极(33)为片状电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等离子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31)和所述第二电极(33)上为分布有通孔、网眼或栅格的片状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等离子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32)的宽度大于电极层(3)的宽度,用于使所述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3)被所述介质层(32)隔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平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普璐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