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旋转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109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旋转致动器,包括:    致动器外壳;    行星架,设置在致动器外壳内;    主原动机,具有刚性固定于致动器外壳的第一主原动机部分和靠近第一主原动机部分并可相对于其活动的第二主原动机部分,刚性固定于行星齿轮架且能够在第一原动机部分上作用扭矩;    十字交叉滚柱轴承,具有刚性连接于致动器外壳的第一轴承部分和可以相对于第一轴承部分活动的第二轴承部分;    输出连接板,刚性固定于第二轴承部分;    外壳齿轮,刚性固定于致动器外壳;    输出齿轮,刚性固定与输出连接板;以及    一个或多个行星齿轮,设置在行星架内,每个行星齿轮具有于外壳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部分和靠近第一齿轮部分、与输出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部分。(*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旋转动力装置,并且特别涉及用于自动机械的旋转致动器。
技术介绍
目前开发的大多数自动机械系统建立为采用极少或非标准架构的唯一定制一次性系统。这种一次性设计方法易于导致系统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成本较低的新技术扩散和改变。定制机械设计方法的另一不受欢迎的影响在于迅速的过时。通常,操作员界面很麻烦,维护培训很复杂,而用于维持的后勤线路是永久的且对用户造成昂贵的负担。经常,自动机械系统的设计者首先面对的是机械接头的设计,其由于标准机械接头方式的相对缺失而导致必须从基本结构部件开始进行,诸如板、梁、以及轴承。给出足够刚性的机械接头,机械设计者则着手主原动机、用于主原动机的功率源、用于接头的位置和速度反馈传感器、用于主原动机的控制系统、所有必要的引线、以及任何必要的中间齿轮系和功率传送元件的指定和选择。通常,这些部件将是分立的部件。尽管特定的部件可以设计与相关部件连接,但仍必须作用相对高度的工程师努力从而确保个部件将在各种操作条件下适当地一起工作。其中集成已经某种程度成功的实现的领域为主原动机和齿轮系的集成。结合了主原动机和齿轮系两者的模块已知为“齿轮电机”或“减速电机”。尽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尔伯特·特萨
申请(专利权)人:德尔伯特·特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