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记录仪双重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103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记录仪双重防护结构,包括壳体、内筒和数据记录仪,其中壳体和内筒均呈中空结构,内筒位于壳体内,数据记录仪位于内筒内,所述内筒与壳体之间,以及数据记录仪与内筒之间均留有间隙,且内筒与壳体之间填充有防护灌封材料A,数据记录仪与内筒之间填充有防护灌封材料B,所述壳体和内筒的顶部分别设有外窗口和内窗口。通过壳体和内筒,以及在两两之间填充不同的防护灌封材料,从合理选材到优化结构,可对数据记录仪起到双重防护作用,缓解超高加速度、较大温差环境或气压环境对记录仪的影响,便于数据记录仪后期的回收,以及数据读取操作等,确保其工作可靠性,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

Double protection structure of data recor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记录仪双重防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引信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数据记录仪双重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数据记录仪用于记载设备运行参数,以为设备的后续改进提供试验参数支撑,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随着科技发展,民用工程爆破、民用航天工程及军用导弹技术等得到很大的发展,在研发过程中,通常会进行飞行试验,试验中则会采用数据记录仪进行数据记录,而数据记录仪则面临较为恶劣的环境条件,即较大的加速度冲击,以及外物冲击或较大的外部温差环境等,故亟需一种数据记录仪双重防护结构,以期更精确的记录运行参数,并在后期进行数据记录仪的回收读取数据,以及二次利用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据记录仪双重防护结构,以减少外部冲击对数据记录仪的冲击,确保能回收读取数据,延长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数据记录仪双重防护结构,其关键在于:包括壳体、内筒和数据记录仪,其中壳体和内筒均呈中空结构,内筒位于壳体内,数据记录仪位于内筒内,所述内筒与壳体之间,以及数据记录仪与内筒之间均留有间隙,且内筒与壳体之间填充有防护灌封材料A,数据记录仪与内筒之间填充有防护灌封材料B,所述壳体和内筒的顶部分别设有外窗口和内窗口。采用以上方案,通过壳体和内筒,实现对数据记录仪的直接双重保护,同时在两两之间填充两种不同的防护灌封材料,满足不同的防护冲击需求,缓解外部冲击力,避免损坏数据记录仪,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灌封材料A为电子灌封胶,防护灌封材料B为环氧类材料。因电子灌封胶具有良好的防震性能、电性能、防水性能、耐高低温性能、以及防老化性能等,这样使得处于其内部的数据记录仪能承受更恶劣的环境影响,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而在数据记录仪与内筒之间填充的是环氧类材料,主要是起到对数据记录仪固定的作用,有利于降低防护结构整体成本。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材质为合金钢,内筒的材质为钛合金。采用以上方案,根据所处的环境,即壳体长期处于暴露状态,除了承受高温高压还承受与外部直接冲击的风险,而内筒处于封闭状态,主要承受的是高温等可传导破坏,合理选择内外保护壳的材质,使其具有良好防护性能,兼具良好的经济价值。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部呈中空柱状结构,下部呈实心半球状,其上端敞口并配置有与其相适应的端盖,所述外窗口位于该端盖上;所述内筒呈中空圆柱状,其上端敞口并配置有与其相适应的内筒盖,所述内窗口位于该内筒盖上,且内窗口与外窗口正对设置。采用以上方案,更便于数据记录仪的拆装及线束的安放,同时壳体底部的结构可有效减少其与外部接触点,有利于降低冲击力。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上铺设有底垫,内筒与壳体同轴设置,且内筒下端与壳体之间套设有环垫。采用以上结构,因为通常在设备工作过程中,壳体的底部受到冲击力可能是最大的,而这里通过环垫可避免内筒与壳体底壁直接接触,从而防止设备加速过程或着陆过程中二者相对移动碰撞造成部件损坏,进一步提高对记录仪的防护性。为便于快速安装壳体,即完成记录仪的安装,所述壳体上端呈环阵分布有安装支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数据记录仪双重防护结构,通过壳体和内筒,以及在两两之间填充不同的防护灌封材料,从合理选材到优化结构,可对数据记录仪起到双重防护作用,缓解超高加速度的冲击力、较大温差环境或气压环境对记录仪的影响,便于数据记录仪后期的回收,以及数据读取操作等,确保其工作可靠性,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内筒结构示意图;图4为数据记录仪结构示意图;图5为环垫结构示意图;图6为底垫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至图6所示的数据记录仪双重防护结构,主要包括数据记录仪3和均呈中空结构的壳体1和内筒2,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上部呈中空柱状结构,其上端端部敞口并配置有与其相适应的端盖11,并在端盖11上开设有外窗口10,壳体1的下端具有呈实心半球状的冠部,壳体1的中空部分呈圆柱状,内筒2呈中空柱状结构,比壳体1的内部空间小,可通过壳体1的上端敞口处放入其中,数据记录仪3则放置在内筒2中。如图所示,内筒2的上端敞口,并配置有与其相适应的内筒盖21,内筒盖21的外缘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向外延伸的凸块23,内筒2上端侧壁上具有与凸块23相适应的L形卡槽22,凸块23嵌入L形卡槽22后,内筒盖21上表面与内筒2上缘齐平,内筒盖21上正对外窗口10的位置开设有内窗口20。壳体1的内底壁上铺设有底垫12,内筒2的下端端部套设有环垫13,内筒2装入壳体1之后,其底壁与底垫12接触,其上的环垫13外侧壁与壳体1的内壁抵接,底垫12和环垫13均采用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制成,如橡胶等,二者可一体成型也可分开制造,从而实现对内筒2轴向冲击力的缓解,减小传递给数据记录仪3的冲击力。本实施例中壳体1与内筒2的侧壁和顶壁之间,以及内筒2与数据记录仪3的侧壁和顶壁之间均留有间隙,在两个间隙内分别填充有防护灌封材料A4和防护灌封材料B5,通过各自的工作环境选择不同材料,有利于降低经济成本。此外,在壳体1和内筒2的选材方面,也充分考虑环境和经济因素,壳体1采用合金钢制成,而内筒2采用钛合金制成。而为了便于防护结构整体的安装固定,即记录仪的固定,壳体1的上端端部外侧,具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安装支耳14,本实施例中安装支耳14有三个,可充分保证其安装的快速稳定性。参考图1至图6,安装时,先将数据记录仪3装入内筒2内,数据记录仪3的下端可通过支腿与内筒2卡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将数据记录仪3的线束从内窗口20处穿出,然后通过内窗口20向数据记录仪3与内筒2的间隙内注入防护灌封材料B5。接着在壳体1的内底壁上固定好底垫12,在确保防护灌封材料B5固结之后,将环垫13套装其下端,然后将其一起装入壳体1内,并确保内筒2的底壁与底垫11接触,再将数据记录仪3的线束从外窗口10处穿出并归置在一侧,随后通过外窗口10向内筒2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内注入防护灌封材料A4,直到防护灌封材料A4固结之后,则可通过安装支耳14将整体结构安装至应用设备上,进行试验。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记录仪双重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内筒(2)和数据记录仪(3),其中壳体(1)和内筒(2)均呈中空结构,内筒(2)位于壳体(1)内,数据记录仪(3)位于内筒(2)内,所述内筒(2)与壳体(1)之间,以及数据记录仪(3)与内筒(2)之间均留有间隙,且内筒(2)与壳体(1)之间填充有防护灌封材料A(4),数据记录仪(3)与内筒(2)之间填充有防护灌封材料B(5),所述壳体(1)和内筒(2)的顶部分别设有外窗口(10)和内窗口(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记录仪双重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内筒(2)和数据记录仪(3),其中壳体(1)和内筒(2)均呈中空结构,内筒(2)位于壳体(1)内,数据记录仪(3)位于内筒(2)内,所述内筒(2)与壳体(1)之间,以及数据记录仪(3)与内筒(2)之间均留有间隙,且内筒(2)与壳体(1)之间填充有防护灌封材料A(4),数据记录仪(3)与内筒(2)之间填充有防护灌封材料B(5),所述壳体(1)和内筒(2)的顶部分别设有外窗口(10)和内窗口(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仪双重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灌封材料A(4)为电子灌封胶,防护灌封材料B(5)为环氧类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记录仪双重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材质为合金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萌萌杨波晁阳李东杰张中才杨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