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微机保护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102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微机保护控制器,包括、显示器安装口与按键安装口,所述显示器安装口与所述按键安装口均安装在所述的同一端面上,所述为圆柱形结构,还包括,四个连接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外侧面上,且四个所述连接板呈中心对称分布,四组卡齿,每组所述卡齿的个数为六个,每组所述卡齿均分为两个小组,且两个小组所述卡齿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的两侧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通过将长方体外形改变为圆柱形,利用拱形抗冲击性能大于直板结构的原理提高抗冲击性能,而且能够通过对外界冲击力进行分流以及多次阻尼,进一步增强抗冲击性能,提高了防摔性能。

An Intelligent Microcomputer Protection Con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微机保护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为一种智能微机保护控制器。
技术介绍
智能微机保护控制器具有监测实施用电负荷信息、进行数据传输、异常故障电流切除、自动隔离故障、确保电力配网线路的设备正常运行的功能,在电力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智能微机保护控制器的整体结构主要由外部的保护性壳体以及内部的电路基板和各个电器元器件组成,而在具体使用以及运输过程中,其保护外壳的抗冲击性能将会直接影响到其内部的电路基板以及各个电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目前,传统的智能微机保护控制器的保护性外壳,一般整体呈现为长方体的形式,当某一面受到冲击或者摔落时,由于外壳承受冲击力的性能较差以及缺乏良好的卸力效果,其内部的电路基板以及电器元器件十分容易受到损坏,这就导致现有智能微机保护控制器抗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智能微机保护控制器抗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微机保护控制器。(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智能微机保护控制器,包括显示器安装口、按键安装口与第一壳体,所述显示器安装口与所述按键安装口均安装在所述的同一端面上,所述为圆柱形结构,还包括:四个连接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上,且四个所述连接板呈中心对称分布;四组卡齿,每组所述卡齿的个数为六个,每组所述卡齿均分为两个小组,且两个小组所述卡齿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的两侧面上;四个第二外壳,每个所述第二外壳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卡齿之间;四组卡槽,每组所述卡槽的个数为六个,每组所述卡槽均分为两个小组,且两个小组所述卡槽分别对称开设在所述第二外壳的两侧面上;四对通孔,四对所述通孔分别开设在四个所述第二外壳上,且每对所述通孔位于每个所述第二外壳的两侧呈对称分布;八个第一阻尼块,八个所述第一阻尼块分别设置在四对所述通孔的内部;四个阻尼圈,四个所述阻尼圈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四个防水挡网,四个所述防水挡网分别设置在四个所述阻尼圈的内部;其中,所述第二外壳呈拱形结构,所述阻尼圈沿所述第一壳体径向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壳体、第二外壳相对的一侧面紧密搭接。进一步的,还包括四个第二阻尼块,四个所述第二阻尼块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外壳之间。进一步的,四个所述第二阻尼块与四个所述第二外壳首位相接,且四个所述第二阻尼块与四个所述第二外壳形成环形。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阻尼块均为弧形结构,且所述通孔的内腔尺寸与所述第一阻尼块的尺寸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卡齿为直角三角形结构,且所述卡齿斜边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径向位于所述卡齿直角边的外侧。进一步的,还包括八个螺钉,八个所述螺钉均分为四组,四组所述螺钉分别位于四个所述第二外壳外表面的两侧,且每组所述螺钉分别将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板与其之间的第二外壳进行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微机保护控制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拱形第二外壳、通孔和第一阻尼块,使得拱形的第二外壳相对于平直的结构,能够承受的压力更大,刚性更强,而在第二外壳受到外界作用力时,通孔为第二外壳提供更大的形变空间,与此同时,第一阻尼块能够有效缓冲第二外壳受到的冲击,因此,可以极大的提高控制器的防摔性能。通过设置阻尼圈和第二阻尼块,使得当某一个第二外壳受到冲击形变时,阻尼圈和第二阻尼块能够分别从两个方向对该第二外壳提供缓冲作用,使得控制器的抗冲击性能更强,与此同时,当第二阻尼块受到冲击时,会将作用力传递给其另一侧的第二外壳,通过将冲击力进行分流,缓冲效果以及抗冲击能力更强,从而进一步提高控制器的防摔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4为图1中B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图中:1:显示器安装口;2:按键安装口;3:连接板;4:卡齿;5:第二外壳;6:卡槽;7:通孔;8:第一阻尼块;9:阻尼圈;10:防水挡网;11:第二阻尼块;12:螺钉;13:第一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微机保护控制器,包括显示器安装口1、按键安装口2与第一壳体133,显示器安装口1与按键安装口2均安装在第一壳体133的同一端面上,第一壳体133为圆柱形结构,还包括:四个连接板3,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133的外侧面上,且四个连接板3呈中心对称分布;四组卡齿4,每组卡齿4的个数为六个,每组卡齿4均分为两个小组,且两个小组卡齿4分别固定安装在连接板3的两侧面上;卡齿4为直角三角形结构,且卡齿4斜边沿第一壳体133的径向位于卡齿4直角边的外侧;具体的,卡齿4与卡槽6的配合,能够在第二壳体5受到外界冲击时,对第二壳体5的两端进行有效的支撑,提高抗冲击性能;四个第二外壳5,每个第二外壳5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卡齿4之间;四组卡槽6,每组卡槽6的个数为六个,每组卡槽6均分为两个小组,且两个小组卡槽6分别对称开设在第二外壳5的两侧面上;四对通孔7,四对通孔7分别开设在四个第二外壳5上,且每对通孔7位于每个第二外壳5的两侧呈对称分布;通孔7与第一阻尼块8均为弧形结构,且通孔7的内腔尺寸与第一阻尼块8的尺寸相同;八个第一阻尼块8,八个第一阻尼块8分别设置在四对通孔7的内部;通过设置拱形第二外壳5、通孔7和第一阻尼块8,使得拱形的第二外壳5相对于平直的结构,能够承受的压力更大,刚性更强,而在第二外壳5受到外界作用力时,通孔7为第二外壳5提供更大的形变空间,与此同时,第一阻尼块8能够有效缓冲第二外壳5受到的冲击,因此,可以极大的提高控制器的防摔性能;四个阻尼圈9,四个阻尼圈9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连接块之间;四个防水挡网10,四个防水挡网10分别设置在四个阻尼圈9的内部;其中,第二外壳5呈拱形结构,阻尼圈9沿第一壳体133径向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壳体133、第二外壳5相对的一侧面紧密搭接;进一步的,还包括四个第二阻尼块11,四个第二阻尼块11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外壳5之间,四个第二阻尼块11与四个第二外壳5首位相接,且四个第二阻尼块11与四个第二外壳5形成环形;通过设置阻尼圈9和第二阻尼块11,使得当某一个第二外壳5受到冲击形变时,阻尼圈9和第二阻尼块11能够分别从两个方向对该第二外壳5提供缓冲作用,使得控制器的抗冲击性能更强,与此同时,当第二阻尼块11受到冲击时,会将作用力传递给其另一侧的第二外壳5,通过将冲击力进行分流,缓冲效果以及抗冲击能力更强,从而进一步提高控制器的防摔性能;进一步的,还包括八个螺钉12,八个螺钉12均分为四组,四组螺钉12分别位于四个第二外壳5外表面的两侧,且每组螺钉12分别将相邻两个连接板3与其之间的第二外壳5进行连接,具体的,螺钉能够更加增强第二外壳5与连接板3连接的稳定性。工作原理:拱形的第二外壳5,相对于平直的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刚性更强,当第二外壳5受到冲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微机保护控制器,包括显示器安装口(1)、按键安装口(2)与第一壳体(13),所述显示器安装口(1)与所述按键安装口(2)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13)的同一端面上,所述第一壳体(13)为圆柱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连接板(3),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13)的外侧面上,且四个所述连接板(3)呈中心对称分布;四组卡齿(4),每组所述卡齿(4)的个数为六个,每组所述卡齿(4)均分为两个小组,且两个小组所述卡齿(4)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3)的两侧面上;四个第二外壳(5),每个所述第二外壳(5)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卡齿(4)之间;四组卡槽(6),每组所述卡槽(6)的个数为六个,每组所述卡槽(6)均分为两个小组,且两个小组所述卡槽(6)分别对称开设在所述第二外壳(5)的两侧面上;四对通孔(7),四对所述通孔(7)分别开设在四个所述第二外壳(5)上,且每对所述通孔(7)位于每个所述第二外壳(5)的两侧呈对称分布;八个第一阻尼块(8),八个所述第一阻尼块(8)分别设置在四对所述通孔(7)的内部;四个阻尼圈(9),四个所述阻尼圈(9)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四个防水挡网(10),四个所述防水挡网(10)分别设置在四个所述阻尼圈(9)的内部;其中,所述第二外壳(5)呈拱形结构,所述阻尼圈(9)沿所述第一壳体(13)径向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壳体(13)、第二外壳(5)相对的一侧面紧密搭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微机保护控制器,包括显示器安装口(1)、按键安装口(2)与第一壳体(13),所述显示器安装口(1)与所述按键安装口(2)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13)的同一端面上,所述第一壳体(13)为圆柱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连接板(3),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13)的外侧面上,且四个所述连接板(3)呈中心对称分布;四组卡齿(4),每组所述卡齿(4)的个数为六个,每组所述卡齿(4)均分为两个小组,且两个小组所述卡齿(4)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3)的两侧面上;四个第二外壳(5),每个所述第二外壳(5)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卡齿(4)之间;四组卡槽(6),每组所述卡槽(6)的个数为六个,每组所述卡槽(6)均分为两个小组,且两个小组所述卡槽(6)分别对称开设在所述第二外壳(5)的两侧面上;四对通孔(7),四对所述通孔(7)分别开设在四个所述第二外壳(5)上,且每对所述通孔(7)位于每个所述第二外壳(5)的两侧呈对称分布;八个第一阻尼块(8),八个所述第一阻尼块(8)分别设置在四对所述通孔(7)的内部;四个阻尼圈(9),四个所述阻尼圈(9)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四个防水挡网(10),四个所述防水挡网(10)分别设置在四个所述阻尼圈(9)的内部;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闵段鑫田耕梁德亮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威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