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刚线多线切割机的收放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6053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刚线多线切割机的收放线结构,包括机箱体、第一收放线盘、第一排线轮、第一张力轮、第一过渡滑轮、第二收放线盘、第二排线轮、第二张力轮、第二过渡滑轮和主辊组。主辊组上缠绕的金刚线网一端导出的金刚线依次经过第一过渡滑轮、第一张力轮、第一排线轮与第一收放线盘缠绕连接,主辊组上缠绕的金刚线网另一端导出的金刚线依次经过第二过渡滑轮、第二张力轮、第二排线轮与第二收放线盘缠绕连接,第一收放线盘和第二收放线盘通过收放线电机驱动,主辊通过主辊电机驱动,收放线电机和主辊电机固定在机箱体同一侧外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缩短了金刚线网的绕线路径,降低了金刚线用量,降低了断线概率,减少了设备的占地面积。

A Receiving and Placing Structure of Diamond Wire Multi-wire Cut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刚线多线切割机的收放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金刚线多线切割机,具体涉及一种金刚线多线切割机的收放线结构。
技术介绍
光伏硅材料传统切割方式为砂浆切割,该工艺是以钢线为基体,莫氏硬度为9.5的碳化硅作为切割刃料,钢线在高速运动中带着切割液和碳化硅混合的砂浆进行摩擦,利用碳化硅的研磨作用达到切割效果,早在2012年时,各硅片生产企业就发现传统砂浆技术已没有更多降本空间。自2017年年初以来,太阳能硅材料切割行业发生重大变化,金刚线切割技术以切割效率高、材料损耗少,出片率高、环境污染较小等特点迅速攻占了市场,特别是金刚线切割多晶硅技术突破后,金刚线切割技术更是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但是,目前行业内的专用金刚线切割机包括左右两个收放线室和切割室,设备占用很大空间,由于线网的收放线路径过长存在着断线率高、耗线多、张力控制不稳定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金刚线多线切割机的收放线结构,本金刚线多线切割机的收放线结构缩短了金刚线网的绕线路径,降低了金刚线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金刚线断线的概率,取消了传统切片机的左右两个收放线室,节省了很大的空间,减少了设备的占地面积。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金刚线多线切割机的收放线结构,包括机箱体、第一收放线盘、第一排线轮、第一张力轮、第一过渡滑轮、第二收放线盘、第二排线轮、第二张力轮、第二过渡滑轮和主辊组,所述第一收放线盘、第一排线轮、第一过渡滑轮、第二收放线盘、第二排线轮、第二过渡滑轮和主辊组均位于所述机箱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位于所述机箱体的一侧壁外部且该侧壁的表面开设有第一上穿线孔、第一下穿线孔、第二上穿线孔和第二下穿线孔,所述主辊组上缠绕有金刚线从而形成金刚线网,主辊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主辊且两个主辊中间夹持的空间为切割空间,所述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相对两个主辊之间的中心垂直面对称布置,所述第一排线轮和第二排线轮相对两个主辊之间的中心垂直面对称布置,所述第一收放线盘和第二收放线盘相对两个主辊之间的中心垂直面对称布置,所述主辊组、第一过渡滑轮、第一张力轮、第一排线轮与第一收放线盘的高度依次下降,所述主辊组、第二过渡滑轮、第二张力轮、第二排线轮与第二收放线盘盘的高度依次下降,主辊组上缠绕的金刚线网一端导出的金刚线依次经过第一过渡滑轮、机箱体的侧壁上的第一上穿线孔、第一张力轮、第一下穿线孔、第一排线轮与第一收放线盘缠绕连接,主辊组上缠绕的金刚线网另一端导出的金刚线依次经过第二过渡滑轮、机箱体的侧壁上的第二上穿线孔、第二张力轮、第二下穿线孔、第二排线轮与第二收放线盘缠绕连接,所述第一收放线盘和第二收放线盘通过收放线电机驱动且收放线电机用于驱动第一收放线盘和第二收放线盘旋转从而驱动金刚线和金刚线网运动实现切割作业,两个所述主辊均通过主辊电机驱动,所述收放线电机和主辊电机均固定在所述机箱体同一侧外壁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张力轮通过第一张力电机驱动且第二张力轮通过第二张力电机驱动,第一张力电机和第二张力电机均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机箱体的侧壁上,第一张力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一个摆臂且该摆臂与第一张力轮旋转连接,第一张力电机用于驱动摆臂摆动从而驱动第一张力轮实现金刚线的张紧,第二张力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有另一个摆臂且该摆臂与第二张力轮旋转连接,第二张力电机用于驱动摆臂摆动从而驱动第二张力轮实现金刚线的张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两个收放线电机、两个主辊电机、第一张力电机和第二张力电机均固定在所述机箱体同一侧的外壁上,所述收放线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机箱体从而驱动机箱体内的第一收放线盘或第二收放线盘转动,所述主辊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机箱体从而驱动机箱体内的主辊组转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排线轮通过第一排线电机驱动,第二排线轮通过第二排线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排线电机和第二排线电机均固定在所述机箱体的内壁上,第一排线电机用于通过直线滑动导轨驱动第一排线轮水平滑动,第二排线电机用于通过直线滑动导轨驱动第二排线轮水平滑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渡滑轮和第二过渡滑轮与机箱体内壁旋转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的第一收放线盘、第一排线轮、第一过渡滑轮、第二收放线盘、第二排线轮、第二过渡滑轮和主辊组均位于同一个机箱体内,设备体积小,最大限度的缩短了线网的绕线路径,因此降低了金刚线的用量,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技术由于线网的绕线路径缩短了,因此金刚线断线的概率也减少了,张力控制也更加稳定;本技术完全改变了现有切割机的收放线系统的结构布置,取消了传统切割机的左右两个收放线室,使设备节省了很大的空间,减少了设备的占地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未绕线的正面结构细节图。图2为本技术未绕线的侧面结构细节图。图3为本技术正面金刚线缠绕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侧面金刚线缠绕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中切割机正面金刚线缠绕示意图。图6为现有技术中切割机俯视金刚线缠绕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1至图6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现有技术中的切割机如图5和图6所示,包括左收放线室26、右收放线室27和切割室25,左收放线盘2-1位于左收放线室26内,右收放线盘6-1位于右收放线室27内,主辊组9位于切割室28内,设备整体体积大,占用很大空间,且由于金刚线11的收放线路径过长导致断线率高、耗线多、张力控制不稳定,设备体积大等不足之处。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金刚线多线切割机的收放线结构,包括机箱体1、第一收放线盘2、第一排线轮3、第一张力轮4、第一过渡滑轮5、第二收放线盘6、第二排线轮、第二张力轮7、第二过渡滑轮8和主辊组9,所述第一收放线盘2、第一排线轮3、第一过渡滑轮5、第二收放线盘6、第二排线轮、第二过渡滑轮8和主辊组9均位于所述机箱体1的内部,所述第一张力轮4和第二张力轮7位于所述机箱体1的一侧壁外部且该侧壁的表面开设有第一上穿线孔13、第一下穿线孔12、第二上穿线孔15和第二下穿线孔14,所述主辊组9上缠绕有金刚线11从而形成金刚线网10,主辊组9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主辊且两个主辊中间夹持的空间为切割空间,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张力轮4和第二张力轮7相对两个主辊之间的中心垂直面对称布置,所述第一排线轮3和第二排线轮相对两个主辊之间的中心垂直面对称布置,所述第一收放线盘2和第二收放线盘6相对两个主辊之间的中心垂直面对称布置,所述主辊组9、第一过渡滑轮5、第一张力轮4、第一排线轮3与第一收放线盘2的高度依次下降,所述主辊组9、第二过渡滑轮8、第二张力轮7、第二排线轮与第二收放线盘6盘的高度依次下降。参见图3和图4,图3和图4省略了图1中机箱体1的细节结构,仅画出了金刚线缠绕示意图且图4中第一排线轮3和第二排线轮未示出。主辊组9上缠绕的金刚线网10一端导出的金刚线11依次经过第一过渡滑轮5、机箱体1的侧壁上的第一上穿线孔13、第一张力轮4、第一下穿线孔12、第一排线轮3与第一收放线盘2缠绕连接,主辊组9上缠绕的金刚线网10另一端导出的金刚线11依次经过第二过渡滑轮8、机箱体1的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刚线多线切割机的收放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体、第一收放线盘、第一排线轮、第一张力轮、第一过渡滑轮、第二收放线盘、第二排线轮、第二张力轮、第二过渡滑轮和主辊组,所述第一收放线盘、第一排线轮、第一过渡滑轮、第二收放线盘、第二排线轮、第二过渡滑轮和主辊组均位于所述机箱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位于所述机箱体的一侧壁外部且该侧壁的表面开设有第一上穿线孔、第一下穿线孔、第二上穿线孔和第二下穿线孔,所述主辊组上缠绕有金刚线从而形成金刚线网,主辊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主辊且两个主辊中间夹持的空间为切割空间,所述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相对两个主辊之间的中心垂直面对称布置,所述第一排线轮和第二排线轮相对两个主辊之间的中心垂直面对称布置,所述第一收放线盘和第二收放线盘相对两个主辊之间的中心垂直面对称布置,所述主辊组、第一过渡滑轮、第一张力轮、第一排线轮与第一收放线盘的高度依次下降,所述主辊组、第二过渡滑轮、第二张力轮、第二排线轮与第二收放线盘的高度依次下降,主辊组上缠绕的金刚线网一端导出的金刚线依次经过第一过渡滑轮、机箱体的侧壁上的第一上穿线孔、第一张力轮、第一下穿线孔、第一排线轮与第一收放线盘缠绕连接,主辊组上缠绕的金刚线网另一端导出的金刚线依次经过第二过渡滑轮、机箱体的侧壁上的第二上穿线孔、第二张力轮、第二下穿线孔、第二排线轮与第二收放线盘缠绕连接,所述第一收放线盘和第二收放线盘通过收放线电机驱动且收放线电机用于驱动第一收放线盘和第二收放线盘旋转从而驱动金刚线和金刚线网运动实现切割作业,两个所述主辊均通过主辊电机驱动,所述收放线电机和主辊电机均固定在所述机箱体同一侧外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刚线多线切割机的收放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体、第一收放线盘、第一排线轮、第一张力轮、第一过渡滑轮、第二收放线盘、第二排线轮、第二张力轮、第二过渡滑轮和主辊组,所述第一收放线盘、第一排线轮、第一过渡滑轮、第二收放线盘、第二排线轮、第二过渡滑轮和主辊组均位于所述机箱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位于所述机箱体的一侧壁外部且该侧壁的表面开设有第一上穿线孔、第一下穿线孔、第二上穿线孔和第二下穿线孔,所述主辊组上缠绕有金刚线从而形成金刚线网,主辊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主辊且两个主辊中间夹持的空间为切割空间,所述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相对两个主辊之间的中心垂直面对称布置,所述第一排线轮和第二排线轮相对两个主辊之间的中心垂直面对称布置,所述第一收放线盘和第二收放线盘相对两个主辊之间的中心垂直面对称布置,所述主辊组、第一过渡滑轮、第一张力轮、第一排线轮与第一收放线盘的高度依次下降,所述主辊组、第二过渡滑轮、第二张力轮、第二排线轮与第二收放线盘的高度依次下降,主辊组上缠绕的金刚线网一端导出的金刚线依次经过第一过渡滑轮、机箱体的侧壁上的第一上穿线孔、第一张力轮、第一下穿线孔、第一排线轮与第一收放线盘缠绕连接,主辊组上缠绕的金刚线网另一端导出的金刚线依次经过第二过渡滑轮、机箱体的侧壁上的第二上穿线孔、第二张力轮、第二下穿线孔、第二排线轮与第二收放线盘缠绕连接,所述第一收放线盘和第二收放线盘通过收放线电机驱动且收放线电机用于驱动第一收放线盘和第二收放线盘旋转从而驱动金刚线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央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阳帆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