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部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557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部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检查井施工技术领域,检查井包括底井,底井底部开设有凹型开口;中间井,中间井上下两端分别固设有多个上楔块和与之对应的下楔块且还均固设有密封圈,上楔块内竖直开设有上预留孔,下楔块内竖直开设有下预留孔;端井,端井周侧固设有井圈且井圈内穿设有多个锚杆。底井卡接在顶管外壁,依次堆叠多个中间井数量和端井,通过三者组合拼接形成检查井,三者相互压紧过程中通过锚杆将三者锁定,减小连接处缝隙,避免后期检查井变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离预制底井、中间井和端井并在施工现场组装,简便了顶管施工过程中检查井的施工,加快了检查井的施工效率,缩短了顶管运行的施工工期。

A Checking Well in the Middle of Long-distance Pipe Jacking Construction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部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查井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部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顶管是城市地下构筑物重要的组成部分,顶管施工过程中,需要在顶管埋设的始末两端分别开挖沉井入口和沉井出口,再分别通过沉井入口和沉井出口中送入顶管并实现两端的接通,在此过程中,需要在顶管埋设的沿途预先设置检查井以避免顶管的偏移,确保顶管通入检查井中。常规检查井的设置方式为先开挖后直接浇筑直至检查井成型。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101684669B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沉管式检查井,包括地面上的井盖和井盖下方的井筒及井身结构,井筒下方为现有排水管道,井筒下端与排水管道之间制作有基础,井筒下端与基础上端及管道浇注为一体,基础直径大于井筒外径,基础底端位于现有排水管道外皮下方,基础底端向内延伸至现有排水管道下方,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施工阶段:(1)检查井安放方法;(2)井筒下沉、接高和测量;(3)检查井基础制作及井筒与现有排水管道的连通;(4)井筒盖板及爬梯的安装。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检查井现场浇筑前,需要考虑天气、湿度、场地、人力等因素,再进行检查井的浇筑,该浇筑过程,受到环境影响,使得原先检查井不仅质量,而且施工工期过长,同时也延长了顶管的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组装式、安装便捷、施工工期短的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部检查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部检查井,包括由下而上依次排列设置的:底井,所述底井底部开设有用于卡接于顶管外壁的凹型开口;中间井,所述中间井上下两端分别固设有呈环状分布的多个上楔块和与之对应的下楔块且还均固设有密封圈,所述上楔块内竖直开设有上预留孔,所述下楔块内竖直开设有下预留孔;端井,所述端井周侧固设有井圈且所述井圈内穿设有多个锚杆,所述锚杆均指向顶管;当所述底井、多个所述中间井和所述端井依次排列且相互压紧时,相邻所述中间井之间对应的所述上楔块和所述下楔块相互抵紧且所述上预留孔和所述下预留孔连通,所述锚杆贯穿对应抵紧的所述上楔块和所述下楔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将底井直接卡接在顶管外壁,根据顶管埋深选择所需中间井数量和锚杆的长度,确保端井位于地表以上,通过将底井、中间井和端井三者组合拼接以形成检查井,三者相互压紧过程中实现上预留孔和下预留孔的接通,从而便于锚杆穿过,锚杆穿过后同时将三者压紧锁定形成一体,减小三者连接处缝隙的同时可避免后期检查井的变形。本专利技术通过分离预制底井、中间井和端井并在施工现场组装,简便了顶管施工过程中检查井的施工工序,提高了检查井的施工效率,也缩短了顶管运行的施工工期;同时改变了原先先有检查井后通顶管的模式,检查井的安置位置可根据底井位置进行调节,无需再考虑顶管偏移问题,施工更加简单。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井两端口的周侧均固设有边环,所述边环远离所述中间井的一侧呈环形开口,所述上楔块和所述下楔块均嵌设于对应位置的所述环形开口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边环将中间井端部的多个上楔块或者多个下楔块紧密与中间井结合从而形成一体,提高了结构强度,边环同时增加了中间井连接处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连接处的紧密性。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边环周侧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环形开口接通的缺口,当多个中间井压紧排列时,相邻所述环形开口之间通过缺口向其内部填充设置有止水混凝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相邻边环紧密贴合后,施工人员通过缺口向边环内灌入止水混凝土,使得止水混凝土充斥环形开口内部,从而使得相邻中间体无缝连接,提高防水性能。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型开口处嵌设有弧形隔板,所述弧形隔板由超细水泥砂浆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隔板嵌入在底井后可便于凹型开口的成型,同时底井与顶管打通过程中,由超细水泥砂浆形成的弧形隔板可快速破除,施工方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远离所述底井的一端固设有限位盘,所述井圈周侧开设有多个用于所述锚杆贯穿的阶梯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杆伸入至阶梯孔后,限位盘可在阶梯孔位置实现卡接,从而防止锚杆完全穿过井圈,起到限位作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远离所述井圈的一端螺纹套设有锁紧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杆端部螺纹套设有锁紧环,通过锁紧环和限位盘的配合起到对锚杆的固定和限位,使检查井更加稳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施工便捷、工期短的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部检查井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部检查井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预制,预先制备底井、中间井和端井;步骤二:开挖,锁定地下顶管中间段位置后,对该位置进行土方开挖以形成基坑;步骤三:吊装,先将底井吊装置于基坑内直至其底端的凹型开口与顶管卡接,后将多个中间井依次吊装置于底井上端,再将端井吊装置于中间井上端并确保端井表露于地表外部;步骤四:压合,下压端井,使得相邻中间井之间对应的上楔块和下楔块相互抵紧直至上预留孔和下预留孔接通,此时下放锚杆并穿过对应上楔块和下楔块以形成检查井;步骤五:打通,破除顶管与凹型开口接通处的侧壁,使得顶管与检查井连通;步骤六:修砌,对检查井和顶管接通处的缝隙进行修补;步骤七:回填,将挖出的土方回填至基坑内,夯实土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预制好的底井、中间井和端井先后置于基坑中,三者相互抵紧后通过锚杆锁紧从而形成检查井整体,提高了转运的便捷性以及现场安装的迅捷性。施工过程中,本专利技术通过确定顶管位置再确定检查井位置,配合度更高,缩短了原本先开挖再浇筑的施工工期,同时节约了施工成本。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二中,还包括测量现有顶管埋深,根据埋深在基坑内壁处加设多个保护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量顶管埋深后,可根据中间井自身长度选择所需数量,同时通过保护桩对基坑进行支护,确保施工的安全性。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三中,多个中间井吊装拼接时,旋转调整中间井位置使得相邻中间井之间对应的上楔块和下楔块相互接触,此时上预留孔和下预留孔错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间井吊装过程中,调整中间井的角度,确保下方中间井的上楔块和上方中间井的下楔块相互抵接,为实施步骤四做准备。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四中,多个中间井之间的缝隙处浇筑有止水混凝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通向中间井端部灌入止水混凝土,使得相邻中间体无缝连接,提高防水性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将底井、中间井和端井三者组合拼接以形成检查井,再通过锚杆同时将三者压紧锁定并形成一体,有效减小了中间井端面连接处的缝隙同时可避免后期检查井的变形;(2)通过分离预制底井、中间井和端井并在施工现场组装,简便了顶管施工过程中检查井的施工,加快了检查井的施工效率;(3)改变原先先有检查井后通顶管的模式,可在已埋设顶管的位置进行中间井的施工,检查井的位置可根据顶管的位置进行施工,无需再考虑顶管偏移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施工状态示意图;(包括顶管)图3是图2中A部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B部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2中C部局部放大图;图6是实施例一中中间井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二的施工步骤图。附图标记:1、底井;2、凹型开口;3、弧形隔板;10、中间井;11、上楔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而上依次排列设置的:底井(1),所述底井(1)底部开设有用于卡接于顶管外壁的凹型开口(2);中间井(10),所述中间井(10)上下两端分别固设有呈环状分布的多个上楔块(11)和与之对应的下楔块(12)且还均固设有密封圈(13),所述上楔块(11)内竖直开设有上预留孔(14),所述下楔块(12)内竖直开设有下预留孔(15);端井(20),所述端井(20)周侧固设有井圈(21)且所述井圈(21)内穿设有多个锚杆(22),所述锚杆(22)均指向顶管;当所述底井(1)、多个所述中间井(10)和所述端井(20)依次排列且相互压紧时,相邻所述中间井(10)之间对应的所述上楔块(11)和所述下楔块(12)相互抵紧且所述上预留孔(14)和所述下预留孔(15)连通,所述锚杆(22)贯穿对应抵紧的所述上楔块(11)和所述下楔块(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而上依次排列设置的:底井(1),所述底井(1)底部开设有用于卡接于顶管外壁的凹型开口(2);中间井(10),所述中间井(10)上下两端分别固设有呈环状分布的多个上楔块(11)和与之对应的下楔块(12)且还均固设有密封圈(13),所述上楔块(11)内竖直开设有上预留孔(14),所述下楔块(12)内竖直开设有下预留孔(15);端井(20),所述端井(20)周侧固设有井圈(21)且所述井圈(21)内穿设有多个锚杆(22),所述锚杆(22)均指向顶管;当所述底井(1)、多个所述中间井(10)和所述端井(20)依次排列且相互压紧时,相邻所述中间井(10)之间对应的所述上楔块(11)和所述下楔块(12)相互抵紧且所述上预留孔(14)和所述下预留孔(15)连通,所述锚杆(22)贯穿对应抵紧的所述上楔块(11)和所述下楔块(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井(10)两端口的周侧均固设有边环(16),所述边环(16)远离所述中间井(10)的一侧呈环形开口(17),所述上楔块(11)和所述下楔块(12)均嵌设于对应位置的所述环形开口(17)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环(16)周侧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环形开口(17)接通的缺口(18),当多个中间井(10)压紧排列时,相邻所述环形开口(17)之间通过缺口(18)向其内部填充设置有止水混凝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开口(2)处嵌设有弧形隔板(3),所述弧形隔板(3)由超细水泥砂浆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距离顶管施工中部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22)远离所述底井(1)的一端固设有限位盘(23),所述井圈(21)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云邱娟王小艳庞晓东郑为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武昌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