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微型顶管施工,尤其是涉及一种微型顶管操作井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1、顶管技术是一项用于市政施工的管道铺设施工技术,在施工前通常需要开挖操作井,再将液压顶管机安装于操作井底部,并通过液压顶管机将管道逐段推送至土中。在施工过程中,操作井侧壁存在土质下滑的可能性,将会影响施工质量和工作进度,因此使用支护结构对操作井进行加固是至关重要的。
2、目前常用的操作井支护方法为在矩形操作井的底部和侧壁进行混凝土浇灌,具体流程为,先开挖操作井,再安置钢筋和混凝土浇筑模板,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直到混凝土完全凝固,再进行顶管施工。
3、对于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使用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对操作井进行加固流程较为繁琐,并且浇筑成型的混凝土难以再利用,导致进行另一段顶管施工时需要重新浇筑混凝土,使得整体施工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顶管施工周期较长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微型顶管操作井支护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微型顶管操作井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顶管操作井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两块侧板(2)、两块端板(3)和连接组件(4),所述底板(1)设于操作井底部,所述侧板(2)和端板(3)均设于底板(1)顶部,且所述侧板(2)和端板(3)均与操作井侧壁贴合,两块所述侧板(2)对称设置,两块所述端板(3)分别位于侧板(2)的两端且均与侧板(2)拼接,所述侧板(2)与端板(3)、侧板(2)与底板(1)以及端板(3)与底板(1)均通过连接组件(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顶管操作井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41)、多个第二连接件(4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顶管操作井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两块侧板(2)、两块端板(3)和连接组件(4),所述底板(1)设于操作井底部,所述侧板(2)和端板(3)均设于底板(1)顶部,且所述侧板(2)和端板(3)均与操作井侧壁贴合,两块所述侧板(2)对称设置,两块所述端板(3)分别位于侧板(2)的两端且均与侧板(2)拼接,所述侧板(2)与端板(3)、侧板(2)与底板(1)以及端板(3)与底板(1)均通过连接组件(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顶管操作井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41)、多个第二连接件(42)和多个第三连接件(43),所述第一连接件(41)设于侧板(2)与端板(3)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42)设于侧板(2)与底板(1)以及端板(3)与底板(1)之间,所述第三连接件(43)设于侧板(2)、端板(3)以及底板(1)三者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型顶管操作井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和端板(3)靠近操作井中部的一侧均沿操作井高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横围檩(5)。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念,冯磊,李一凡,魏良静,丁文峰,杨柳,张亭宇,周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武昌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