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张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328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张紧带的张紧器,其包括至少部分地限定弹簧腔(16)的支撑壳体(12)和可枢转地附接于所述支撑壳体(12)的臂(14)。一弹簧(18)设置在弹簧腔(16)中,其可操作地连接于臂(14)和支撑壳体(12),以偏压臂,从而使臂相对于支撑壳体枢转。弹簧(18)是一种具有未加载轴向高度(h)的圆形线卷簧,其中,弹簧腔(16)具有的高度(H)大于弹簧(18)的未加载轴向高度(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申请一般来说涉及一种带张紧器,更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圓形线簧(wire spring )的带张紧器。
技术介绍
在带系统中通常利用张紧器来张紧向汽车发动机上的附件传递动 力的环形带。张紧器典型使用弹簧,例如扁平线簧或圆形线簧,以朝 着带偏压枢转臂。在采用圃形线簧的张紧器中,圆形线簧在組装期间 被轴向压缩,用于向枢转臂施加轴向力。该轴向弹簧力用于在使用期 间保持枢转臂对齐。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个方面,用于张紧带的张紧器包括至少部分地限定弹簧腔的 支撑壳体和可枢转地附接于所述支撑壳体的臂。 一弹簧设置在弹簧腔 中,其可操作地连接于臂和支撑壳体,以偏压臂,使之相对于支撑壳 体枢转。弹簧是具有未加载轴向高度的圆形线巻簧(wire coil spring ), 以及其中,弹簧腔具有的高度大于弹簧的未加栽轴向高度。在另一个方面,用于张紧带的张紧器包括支撑壳体、可枢转地附 接于所述支撑壳体的臂以及构造成用轴向力将臂和支撑壳体偏压在一 起的压缩构件。 一圆形线簧可操作地连接于支撑壳体和臂,以偏压臂, 使之相对于支撑壳体枢转。圆形线簧设置在支撑壳体内,使得由压缩 构件施加的轴向力不施加到弹簧上。在又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组装带张紧器的方法,带张紧器包 括支撑壳体和可枢转地附接于所述支撑壳体的臂。该方法包括通过 圆形线簧将支撑壳体和臂耦连在一起,以便偏压臂,使之相对于支撑 壳体枢转;利用一压缩构件将臂和支撑构件偏压在一起;和将圆形线 簧定位在支撑构件内。依照该方面,圆形线簧与由压缩构件施加的压缩力隔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阐明在附带的视图以及下面的描述中。 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从说明书、视图以及权利要求书中变得显而 易见。 附图说明从下列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以及权利要求书和所附的附图中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其技术优点,其中 图l是依照一个实施例的带张紧器的剖视图; 图1A是图1中带张紧器的未加载圆形线簧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带张紧器的分解图; 图3是图1中带张紧器的枢转臂的透视图; 图4是图1中带张紧器的支撑壳体的透视图; 图5A-5C是图1中带张紧器在移除带轮情况下的透视图;和 图6是图1中带张紧器接合汽车传动带时的简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带张紧器10包括支撑壳体12和枢转臂14,所述枢转 臂14可旋转地安装到支撑壳体上以在其间形成弹簧腔16。 一螺旋圆 形线簧18位于弹簧腔16内部,并可操作地连接于枢转臂14和支撑壳 体12两者。在使用期间,圓形线簧18对枢转臂14施加一个力,以朝 着未加栽位置偏压枢转臂。枢转臂14承载一带轮20,例如前或后侧 惰轮,带轮20可以相对于枢转臂旋转。带轮20具有用于接合带116、 例如汽车传动带(图6)的带接合表面22。正如下面将要更加详细地 描述的,弹簧腔16具有的高度H大于圆形线簧18的未加载高度h(图 1A),这有效地使圆形线簧与所施加的轴向压缩力隔离,例如,以便 保持枢转臂对齐和提供摩擦阻尼。再参见图2,支撑壳体12包括基底26、外壁28和对齐构件30, 对齐构件30从基底向上延伸,并中心定位在由外壁和基底形成的凹进 部分42内。对齐构件30具有扩大的近端部分32、较狭窄的远端部分 34和之间的过渡部分(图1),过渡部分形成支座表面36,支座表面36的形状设计成接收枢转衬套40 (例如,由模压塑料形成)的基体部 分38。枢转臂14包括其尺寸设计成接收枢转衬套40和对齐构件30 两者的套筒44;从套筒向外延伸的上壁46;尺寸设计成接收对齐构件 30的端部76的开口 74;和带轮支架52,其在偏离开口74的部位连 接于上壁。枢转臂14和支撑壳体12均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 包括金属或聚合物,并且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方法形成,例如铸造、机 加工和/或模压。一弹簧衬套54 (例如,由模压塑料形成)设置在枢转臂14和支 撑壳体12之间。弹簧衬套54具有可布置成连续地(即,不间断的) 环形接触枢转臂14下边缘58的上表面56和可布置成连续地环形接触 支撑壳体12上边缘62的下表面60。这种连续的环形接触可以使弹簧 衬套-枢转臂-支撑壳体组件之间接触表面面积达到最大,这可以增加 使用期间枢转臂的摩擦阻尼。做为选择,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表面56 与下边缘58之间的接触和/或下表面60与上边缘62之间的接触可以 是不连续的。一凸缘64绕弹簧衬套54的周边延伸。凸缘64具有内表面66和 68,内表面66和68构造成分别在支撑壳体12的外表面70和枢转臂 14的外表面72上延伸,例如以在枢转臂和支撑壳体之间提供迷宫式 密封。该密封可以阻止外来媒介、例如污垢、油等等通过进入弹簧腔, 外来媒介的进入会影响张紧器的工作。在有些实施例中,弹簧衬套可 以不包括凸缘,或者凸缘可以只在其中一个外表面70或72上延伸。如上所述,在使用期间,圆形线簧18朝着未加载位置偏压枢转臂 14。参见图3和图4,提供了狭槽75和77,以可操作地将圃形线簧 18连接到支撑壳体12和枢转臂14中的每个上。如图所示,狭槽75 和77为L形状;但是,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形状。参见图1A和图3, 枢转臂14包括狭槽77,狭槽77的尺寸设计成接收圆形线簧18的向 内端7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狭槽77只部分地延伸至套筒44内,并 在邻近开口 74的部位(图2)穿过上壁46。现在参见图1A和图4,支撑壳体12包括贯穿外壁28延伸的狹槽75,狭槽75的尺寸设计成 接收圆形线簧18的向外端80。狭槽75在与支撑壳体12上边缘62间 隔开的部位坐落于基底26附近。在某些情况下,狭槽75只是部分地 穿过外壁28延伸。在弹簧可操作地连接于枢转臂14和支撑壳体12的情况下,仅仅 通过相对于枢转臂和支撑壳体中的一个旋转另外一个,就可以向枢转 臂施加偏压力。参见图5A-5C,支撑壳体12和枢转臂14分别包括配 合止动件96和98。止动件96从支撑安装件102的上表面100向上延 伸,止动件96包括较平的表面区域104、较倾斜的表面区域106和能 够接合止动件98的止动表面110的止动表面108。止动件98也包括 较平的表面区域112和较倾斜的表面区域114。尤其参见图5A和图 5B,止动件96和98的倾斜表面区域106和114配合,以允许止动件 98在旋转期间沿着止动件96的平表面区域104滑动。尤其参见图5C, 一旦止动件98的止动表面110经过止动件96的止动表面108,止动 表面相接合,以阻止由于偏压力引起的反转,由此将枢转臂14置于未 加载位置。回到图1和2,利用臂板82(例如,由弹簧钢形成)和板衬套84 (例如,由塑料形成),通过一轴向压缩力将组件夹紧或压缩在一起。 板衬套84的尺寸设计成装在枢转臂14的支座部分86内。一升高的边 沿88在支座部分86周围延伸,以便一旦坐在支座部分内,就对齐板 衬套。可以看到,板村套84具有内表面89,内表面89与对齐构件30 的外表面90间隔开,其间形成间隙92。尤其参见图1,在将臂板82 径向铆接到对齐构件30上期间,臂板的内边缘94被弹性偏转至内表 面89与外表面90之间形成的间隙92内。该弹性偏转将组件偏压在一 起,从而影响张紧器10的旋转部分与静止部分之间的滑动摩擦,用以 在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张紧带的张紧器,所述张紧器的特征在于:    至少部分地限定弹簧腔(16)的支撑壳体(12);    可枢转地附接于所述支撑壳体(12)的臂(14);和    设置在弹簧腔(16)中的弹簧(18),其可操作地连接于臂(14)和支撑壳体(12),以便偏压臂,从而使臂相对于支撑壳体枢转,其中,弹簧(18)是具有未加载轴向高度(h)的圆形线卷簧,以及其中,弹簧腔(16)具有的高度(H)大于弹簧(18)的未加载轴向高度(h)。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姆斯G昆塔斯爱德华A拉梅尔
申请(专利权)人:戴科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