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金龙专利>正文

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06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5: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包括第一主轨道、多个停站轨道和多个切换轨道,第一主轨道包括多段轨道。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包括了第一主轨道、多个停站轨道和多个切换轨道,因此,在使用时,能够通缓解列车运行时带来拥挤的弊端,而且在使用时降低了行驶的危险性,方便进站上车和进站下车,提升人们每天的生活效率,进一步的提升了科技的发展,顺应市场的需求,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轨道空架化、列车小型化、发车高频以及调度灵活化。

Small Intelligent Stereo Traffic Tr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
本专利技术属于交通轨道
,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行过程都是走走停停,有些轨道列车不需要在某些站点停车,但是往往却被前面停住的车给挡住,浪费时间而且占用了交通资源,造成道路利用效率不高,电力等能源资源严重浪费,以及消耗每一个人每天大量等车时间,并最终导致车站发车频率无法提高。例如:如果轨道通畅,自驾只需要20分钟即可抵达目的地的情况下,轨道列车通系统可能需要40分钟,甚至60分钟的时间,如果需要换乘,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为了提高出行效率,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在北京西站换乘高铁的时候,乘客无须出站,可以在站内进行换乘;还有在广州等多个城市,乘客可以在快速公交系统(BRT)的站内换乘,但是这些方案虽然解决一些问题,提高了一些效率,但实质上并没有解决走走停停、系统发车频率过低的问题,而且也没有实现点对点的交通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其包括第一主轨道、多个停站轨道、多个切换轨道和一个(智能)调度中心,其具有如下特点:1.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系统中的轨道可以在空间中架设2.在轨道中运行的列车与前述轨道良好接触,当轨道发生移动时,可以带引导列车到停站轨道内;3.在主轨道上,所有的列车以同一个恒定速度匀速行驶,所有的列车从停站轨道经切换轨道进入第一主轨道时,应该在进入第一主轨道前加速至前要求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通过避免公共交通系统中列车走走停停,并提高发车频率的技术手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包括第一主轨道、多个停站轨道、多个切换轨道、多个列车、控制系统和调度中心,第一主轨道包括多段轨道,停站轨道设在第一主轨道的一侧且两者之间不连接,停站轨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切换轨道;切换轨道将第一主轨道与停站轨道连接起来,或者切换轨道与第一主轨道一同形成环形轨道,第一主轨道、多个停站轨道和多个切换轨道的下方均设有立柱,第一主轨道、多个停站轨道和多个切换轨道均通过立柱设在半空中,列车用于在第一主轨道、多个停站轨道和多个切换轨道上运行,控制系统感应操作,生成操作指令,并将操作指令发送给调度中心,调度中心生成反馈信号,调度中心通过反馈信号控制列车运行,调度中心还根据操作指令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控制信号控制切换轨道移动,调度中心控制多个列车在第一主轨道上匀速行驶,相邻两辆列车之间的发车为间隔一段时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切换轨道包括第二主轨道、弯轨道和往复推动装置,第二主轨道的一侧与弯轨道的一侧相连,往复推动装置与第二主轨道的另一侧相连,往复推动装置推动第二主轨道和弯轨道往复运动;往复推动装置推动第二主轨道运动并将第一主轨道连接起来一同形成环形轨道,或者,往复推动装置推动弯轨道运动以使得弯轨道的一端与第一主轨道相连,另一端与停站轨道相连。由此,通过往复推动装置可以推动第二主轨道和弯轨道运动,根据需要来调整第二主轨道和弯轨道的位置,从而引导列车的进出要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往复推动装置为油缸,油缸的输出轴与第二主轨道的另一侧相连。由此,油缸可以推动第二主轨道和弯轨道运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列车下方设有多个防脱U型卡合件,列车通过防脱U型卡合件卡合在第一主轨道、停站轨道和切换轨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多辆列车以匀速的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第一主轨道上循环运行,通过调度中心统一控制,控制前面的切换轨道移动,切换轨道使得停站轨道与第一主轨道连接,把需要到停站点的列车引入停站点,然后再通过调度中心的控制,将切换轨道的第二主轨道马上移回并与第一主轨道相连,使后面列车正常运行;进入到停站轨道上的列车減速停下,乘客下上或物品下上,停站轨道上的列车需要运行时,只要第一主轨道上有一段间隔路段没有其他列车运行,即通过调度中心控制移动后面的切换轨道,后面的切换轨道使得停站轨道与第一主轨道连接,将列车加速变入第一主轨道上,列车变入第一主轨道后,后面的列车又跟着通行。通过调度中心的控制,间隔一段就有一列车辆在主轨运行,前面的列车停站不影响后面列车运行,万一站停轨道出现故障或拥挤,还可以启用备用轨道,这样乘客或物品就能点对点直达。不像现有技术一样,列车在每一站点都要停,前面一辆列车运行停靠影后面一辆列车的运行。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提高通行率,列车在第一主轨道上循环运行。停的停,走的走,间隔一段距离就有一辆列车通行。可以解决城镇交通拥堵问题。在使用时,能够通缓解列车运行时带来拥挤的弊端,而且在使用时降低了行驶的危险性,方便进站上车和进站下车,提升人们每天的生活效率,进一步的提升了科技的发展,顺应市场的需求,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轨道空架化、列车小型化、发车高频以及调度灵活化。在使用时,能够通缓解列车运行时带来拥挤的弊端,而且在使用时降低了行驶的危险性,方便进站上车和进站下车,提升人们每天的生活效率,进一步提升了科技的发展,顺应市场的需求,具有更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中的部分第一主轨道、停站轨道和两个切换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中的部分第一主轨道、停站轨道和两个切换轨道的另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中的部分第一主轨道、停站轨道和两个切换轨道的又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中的部分第一主轨道、停站轨道、两个切换轨道和备用轨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中的列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中的防脱U型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中的立柱与第一主轨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中的立柱与第一主轨道的另一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所示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的原理图。图中:1-第一主轨道;2-停站轨道;3-切换轨道;31-第二主轨道;32-弯轨道;33-往复推动装置;4-列车;51-防脱U型卡合件;6-备用轨道;7-立柱;8-控制系统;9-调度中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图10示意性的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的结构。图11示意性的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的原理。如图1~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包括第一主轨道1、多个停站轨道2和多个切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轨道(1)、多个停站轨道(2)、多个切换轨道(3)、多个列车(4)、控制系统(8)和调度中心(9),所述第一主轨道(1)包括多段轨道,所述停站轨道(2)设在所述第一主轨道(1)的一侧且两者之间不连接,所述停站轨道(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切换轨道(3);所述切换轨道(3)将所述第一主轨道(1)与停站轨道(2)连接起来,或者所述切换轨道(3)与第一主轨道(1)一同形成环形轨道,所述第一主轨道(1)、多个停站轨道(2)和多个切换轨道(3)通过立柱(7)架设在半空中,多个列车(4)用于在第一主轨道(1)、多个停站轨道(2)和多个切换轨道(3)上运行,所述控制系统(8)感应操作,生成操作指令,并将所述操作指令发送给所述调度中心(9),调度中心(9)生成反馈信号,所述调度中心(9)通过反馈信号控制列车(4)运行,所述调度中心(9)还根据操作指令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控制信号控制切换轨道(3)移动,所述调度中心(9)控制多个列车(4)在第一主轨道(1)上匀速行驶,相邻两辆列车(4)之间的发车间隔一段时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智能化立体交通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轨道(1)、多个停站轨道(2)、多个切换轨道(3)、多个列车(4)、控制系统(8)和调度中心(9),所述第一主轨道(1)包括多段轨道,所述停站轨道(2)设在所述第一主轨道(1)的一侧且两者之间不连接,所述停站轨道(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切换轨道(3);所述切换轨道(3)将所述第一主轨道(1)与停站轨道(2)连接起来,或者所述切换轨道(3)与第一主轨道(1)一同形成环形轨道,所述第一主轨道(1)、多个停站轨道(2)和多个切换轨道(3)通过立柱(7)架设在半空中,多个列车(4)用于在第一主轨道(1)、多个停站轨道(2)和多个切换轨道(3)上运行,所述控制系统(8)感应操作,生成操作指令,并将所述操作指令发送给所述调度中心(9),调度中心(9)生成反馈信号,所述调度中心(9)通过反馈信号控制列车(4)运行,所述调度中心(9)还根据操作指令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控制信号控制切换轨道(3)移动,所述调度中心(9)控制多个列车(4)在第一主轨道(1)上匀速行驶,相邻两辆列车(4)之间的发车间隔一段时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温金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