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宇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抛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930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抛光机,包括安装底座、抛光组件、前支撑架、后支撑架和驱动电机,安装底座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抛光组件,安装底座的顶部靠近抛光组件左侧的位置焊接有前支撑架,安装底座的顶部靠近抛光组件右侧的位置焊接有后支撑架,支撑架与支撑架为两种结构完全相同的构件,抛光组件的右下角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安装底座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同时对多个管件进行抛光工作,使得抛光的效率提议提高,且该过程采用同一驱动装置,更加的节能,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对钢丝毛刷设置有捆扎组件,使得钢丝毛刷不易受损,如若受损,可实现钢丝毛刷的局部更换,既保证了钢丝毛刷的利用率又保证了钢丝毛刷的使用寿命。

An Intelligent Polish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抛光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件除锈抛光
,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抛光机。
技术介绍
管件是管道系统中起连接、控制、变向、分流、密封、支撑等作用的零部件的统称,管件主要材质有钢材质和塑料材质等。而在钢材质的管件生产中或是应用中,会出现大量的存放,而由于环境的影响,部分钢材质管件的表面已出现锈渍,这时就需要除锈抛光设备对管件表壁的锈渍进行处理。而目前市场的管件锈渍清除抛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a.传统的抛光设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是采用单轨道抛光的方式,也就意味着机械在运作时只能对一件管件进行抛光工作,使得的抛光的效率得不到提高,同时,市面上出现的多管件抛光的设备,驱动装置都是独立的,使得装置的电力消耗增大,在提高抛光效率的同时无法保证装置的节能性;b.传统的抛光设备中抛光盘都是采用一体式设计,当抛光盘上的局部钢丝毛刷损坏时,需更换整个抛光盘,致使抛光盘得不到有效的利用;c.传统的设备中,钢丝毛刷的外漏高度较高,且无捆扎组件,使得在抛光过程中,钢丝毛刷容易折弯和断裂,影响钢丝毛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抛光机,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抛光机,包括安装底座、抛光组件、前支撑架、后支撑架和驱动电机,安装底座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抛光组件,安装底座的顶部靠近抛光组件左侧的位置焊接有前支撑架,安装底座的顶部靠近抛光组件右侧的位置焊接有后支撑架,支撑架与支撑架为两种结构完全相同的构件,抛光组件的右下角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安装底座之间通过螺栓固定,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焊接有第一皮带轮,且皮带轮的上端套接有驱动皮带;所述抛光组件包括固定圆盘、转动圆盘、第一抛光轮、第二抛光轮、第一轴杆、从动齿轮、第二轴杆、传动皮带和驱动杆,固定圆盘位于抛光组件的外侧,固定圆盘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的两侧均开设有插接槽,插接槽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连接槽,固定圆盘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连接槽,第二轴杆通过轴承安装在通孔的内部,第二轴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抛光轮,第一连接槽的内部均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第一轴杆,第一轴杆的末端焊接有第一抛光轮,第一轴杆的外壁焊接有从动齿轮,第二连接槽的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驱动杆,驱动杆与第二轴杆之间通过传动皮带连接,驱动杆的前端焊接有主动齿轮,驱动杆的后端焊接有第二皮带轮,固定圆盘的外侧套接有转动圆盘;所述前支撑架包括滚轮、管件固定孔、调节轮、滑槽、滑块和弹簧,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为一种型结构,支撑架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管件固定孔,管件固定孔的顶部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滚轮,管件固定孔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槽,滑槽的内部配合安装有滑块,滑块的底部安装有弹簧,滑块的内部嵌入有调节轮,当待处理的管件插入到管件固定孔的内部时,管件的上表壁贴合在滚轮的底部,管件的下表壁贴合在调节轮的顶部,同时,受挤压力的作用滑块沿着滑槽向下滑动,弹簧压缩产生回弹力,待管件抛光完成后,调节轮在回弹力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这样以适用于不同管径管件的支撑。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抛光轮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固定柱、钢丝毛刷、定位凸块、定位凹槽、连接凹槽、连接凸块和压紧套,第二抛光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一侧中心位置焊接有连接凸块,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与连接凸块的连接处开设有连接凹槽,且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第二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圆槽,圆槽的内部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的顶部连接有压紧套,压紧套的内部插接有钢丝毛刷,固定柱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定位凹槽,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与定位凹槽的连接处均开设有定位凸块,将连接凹槽与连接凸块对准,按压第一固定板使其与第二固定板连接在一起,再将固定柱插入到圆槽内,并且使得固定柱两侧的定位凹槽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内部的定位凸块对准,然后再次按压第一固定板,使得定位凸块和定位凹槽连接在一起,最后通过扳手将螺栓固定。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圆盘包括第一齿条、限位滑轨和第二齿条,转动圆盘通过限位滑轨固定在固定圆盘的外侧,转动圆盘的一端底部焊接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与主动齿轮之间啮合连接,转动圆盘的另一端底部焊接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从动齿轮之间啮合连接,转动的主动齿轮与第二齿条之间相互啮合,从而带动转动圆盘在固定圆盘的外侧转动,进而使得第一齿条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使得第一轴杆在第一连接槽的内部转动,即第一抛光轮进入到工作状态。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轴杆包括传动皮带轮和驱动皮带轮,第二轴杆的尾部焊接有驱动皮带轮,驱动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一皮带轮相连接,第二轴杆的外壁靠近驱动皮带轮的一侧焊接有传动皮带轮,传动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相连接,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输出轴末端的第一皮带轮转动,在皮带的作用下带动第二轴杆转动,使得第二抛光轮转动,进入到工作状态,同时转动的第二轴杆带动传动皮带轮转动,从而在皮带的作用下带动驱动杆转动,即带动驱动杆一端的主动齿轮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压紧套包括盲孔、毛刷插孔和卡环,压紧套的内部开设有盲孔,盲孔的内部均匀分布有若干毛刷插孔,且毛刷插孔为一种弹性塑胶材质的构件,盲孔的内部安装有卡环,两个所述卡环之间通过六角螺栓紧固,且卡环的内壁开设有弧形槽,钢丝毛刷依次插接在毛刷插孔的内部,再将卡环贴合在钢丝毛刷的外壁,通过扳手对六角螺栓进行紧固,使得钢丝毛刷捆绑在一起,这样在对管件的进行抛光工作时,钢丝毛刷的突出高度相对较低,不易变形,使得钢丝毛刷的受用寿命得到保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抛光轮的直径小于第二抛光轮的直径,且四个所述第一抛光轮等间距分布在第二抛光轮的四周,为了第一抛光轮和第二抛光轮能够夹住待抛光的管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抛光组件等机构,通过一大轮配合四个小轮的设置同时完成四个管件的表面抛光工作,相当于传统的单轨道单一进给抛光的方式,抛光的效率更高,且该工作过程全由一个驱动电机提供动力,使得设备更加的节能。2.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可拆卸式的抛光轮等构件,当抛光轮的钢丝毛刷出现局部的损坏时,无需拆除抛光轮,只用将对应的局部钢丝毛刷进行更换即可,且该方式更换简单、方便。3.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压紧套等机构,可有效的控制钢丝毛刷的外漏长度,且对钢丝毛刷进行的捆扎处理,使得钢丝毛刷在进行抛光时,不易折弯,不会出现断裂的情况,保证了钢丝毛刷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抛光组件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前支撑架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抛光轮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压紧套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阅1-5所示,一种智能抛光机,包括安装底座1、抛光组件2、前支撑架3、后支撑架4和驱动电机5,安装底座1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抛光组件2,安装底座1的顶部靠近抛光组件2左侧的位置焊接有前支撑架3,安装底座1的顶部靠近抛光组件2右侧的位置焊接有后支撑架4,支撑架3与支撑架4为两种结构完全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抛光机,包括安装底座(1)、抛光组件(2)、前支撑架(3)、后支撑架(4)和驱动电机(5),其特征在于:安装底座(1)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抛光组件(2),安装底座(1)的顶部靠近抛光组件(2)左侧的位置焊接有前支撑架(3),安装底座(1)的顶部靠近抛光组件(2)右侧的位置焊接有后支撑架(4),支撑架(3)与支撑架(4)为两种结构完全相同的构件,抛光组件(2)的右下角安装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与安装底座(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上焊接有第一皮带轮,且皮带轮的上端套接有驱动皮带;所述抛光组件(2)包括固定圆盘(21)、转动圆盘(22)、第一抛光轮(23)、第二抛光轮(24)、第一轴杆(25)、从动齿轮(26)、第二轴杆(27)、传动皮带(28)和驱动杆(29),固定圆盘(21)位于抛光组件(2)的外侧,固定圆盘(21)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的两侧均开设有插接槽,插接槽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连接槽,固定圆盘(2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连接槽,第二轴杆(27)通过轴承安装在通孔的内部,第二轴杆(27)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抛光轮(24),第一连接槽的内部均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第一轴杆(25),第一轴杆(25)的末端焊接有第一抛光轮(23),第一轴杆(25)的外壁焊接有从动齿轮(26),第二连接槽的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驱动杆(29),驱动杆(29)与第二轴杆(27)之间通过传动皮带(28)连接,驱动杆(29)的前端焊接有主动齿轮,驱动杆(29)的后端焊接有第二皮带轮,固定圆盘(21)的外侧套接有转动圆盘(22);所述前支撑架(3)包括滚轮(31)、管件固定孔(32)、调节轮(33)、滑槽(34)、滑块(35)和弹簧(36),所述支撑架(3)的顶部为一种O型结构,支撑架(3)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管件固定孔(32),管件固定孔(32)的顶部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滚轮(31),管件固定孔(32)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槽(34),滑槽(34)的内部配合安装有滑块(35),滑块(35)的底部安装有弹簧(36),滑块(35)的内部嵌入有调节轮(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抛光机,包括安装底座(1)、抛光组件(2)、前支撑架(3)、后支撑架(4)和驱动电机(5),其特征在于:安装底座(1)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抛光组件(2),安装底座(1)的顶部靠近抛光组件(2)左侧的位置焊接有前支撑架(3),安装底座(1)的顶部靠近抛光组件(2)右侧的位置焊接有后支撑架(4),支撑架(3)与支撑架(4)为两种结构完全相同的构件,抛光组件(2)的右下角安装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与安装底座(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上焊接有第一皮带轮,且皮带轮的上端套接有驱动皮带;所述抛光组件(2)包括固定圆盘(21)、转动圆盘(22)、第一抛光轮(23)、第二抛光轮(24)、第一轴杆(25)、从动齿轮(26)、第二轴杆(27)、传动皮带(28)和驱动杆(29),固定圆盘(21)位于抛光组件(2)的外侧,固定圆盘(21)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的两侧均开设有插接槽,插接槽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连接槽,固定圆盘(2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连接槽,第二轴杆(27)通过轴承安装在通孔的内部,第二轴杆(27)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抛光轮(24),第一连接槽的内部均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第一轴杆(25),第一轴杆(25)的末端焊接有第一抛光轮(23),第一轴杆(25)的外壁焊接有从动齿轮(26),第二连接槽的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驱动杆(29),驱动杆(29)与第二轴杆(27)之间通过传动皮带(28)连接,驱动杆(29)的前端焊接有主动齿轮,驱动杆(29)的后端焊接有第二皮带轮,固定圆盘(21)的外侧套接有转动圆盘(22);所述前支撑架(3)包括滚轮(31)、管件固定孔(32)、调节轮(33)、滑槽(34)、滑块(35)和弹簧(36),所述支撑架(3)的顶部为一种O型结构,支撑架(3)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管件固定孔(32),管件固定孔(32)的顶部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滚轮(31),管件固定孔(32)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槽(34),滑槽(34)的内部配合安装有滑块(35),滑块(35)的底部安装有弹簧(36),滑块(35)的内部嵌入有调节轮(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抛光轮(24)包括第一固定板(241)、第二固定板(242)、固定柱(243)、钢丝毛刷(244)、定位凸块(245)、定位凹槽(246)、连接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郭庆利郭庆营
申请(专利权)人:张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