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二次折叠的折叠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339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二次折叠的折叠梯,其中,包括前支撑架、后支撑架、第一踏板、第二踏板、第三踏板、第四踏板、第一纵向拉杆、横向拉杆和主支撑杆,前支撑架自上而下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互铰接;后支撑架自上而下包括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相互铰接;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铰接处、第三支架与第四支架的铰接处和扶手与第一支架的铰接处分别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上套管、下套管和T形插销;T形插销可容纳在上套管和下套管内以限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第三支架与第四支架和扶手与第一支架的相互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宽度方向的折叠的同时也能够实现高度方向的折叠,具有便于收纳的特点。

A folding ladder with secondary fo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二次折叠的折叠梯
本技术涉及折叠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可二次折叠的折叠梯。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的折叠梯包括前支撑架100、后支撑架200、踏板300、纵向拉杆400、横向拉杆500和主支撑杆600,使用时,将前支撑架100和后支撑架200绕着铰接点旋转分离,踏板300搭在主支撑杆600上以实现折叠梯的展开。使用后通过前支撑架100和后支撑架200在宽度方向的折叠,以实现便于收纳的目的。但是现有的折叠梯收纳后高度方向的尺寸仍较大,在存在着各种医疗仪器的医院科室中,仍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再者,传统的折叠梯的顶端缺少扶手,在扶梯上的人缺乏支撑,容易导致摔倒等意外的发生。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二次折叠的折叠梯,实现宽度方向的折叠的同时也能够实现高度方向的折叠,具有便于收纳的特点,特别适合空间紧张的医院科室内使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可二次折叠的折叠梯,其中,包括前支撑架、后支撑架、第一踏板、第二踏板、第三踏板、第四踏板、第一纵向拉杆、横向拉杆和主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架自上而下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互铰接;所述后支撑架自上而下包括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支架自上而下铰接设置有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纵向拉杆铰接,所述第一纵向拉杆与所述第三支架之间铰接设置有横向拉杆;所述第三支架上设置有主支撑杆,所述第一踏板可搭接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第二支架自上而下铰接设置有第三踏板和第四踏板;所述第二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三踏板和第四踏板的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架顶端还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与第一支架相互铰接;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铰接处、第三支架与第四支架的铰接处和所述扶手与第一支架的铰接处分别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上套管、下套管和T形插销;所述T形插销可容纳在所述上套管和下套管内以限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第三支架与第四支架和所述扶手与第一支架的相互转动。进一步,所述第三踏板和第四踏板之间铰接设置有第二纵向拉杆。进一步,所述第四踏板的非踩踏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T形插销的口袋,所述口袋上还设置有魔术贴。进一步,所述第四踏板的非踩踏面上设置有弹力带和挂环,所述弹力带的自由端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可挂在所述挂环上。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可二次折叠的折叠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第三支架与第四支架和所述扶手与第一支架之间分别采用铰链连接和设置固定装置,使得所述折叠梯在高度方向能够折叠。以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为例,所述上套管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下套管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使用时所述T形插销插接在所述上套管和下套管内,使得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形成不可转动的组合体。第三支架与第四支架、所述扶手与第一支架之间的固定装置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同。二、折叠梯使用时,所述第三踏板和所述第四踏板在重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支撑座抵顶;收纳时,随着所述第二支架的转动,在重力作用下离开所述支撑座向第二支架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第三踏板和所述第四踏板的收纳。三、折叠梯使用后,所述第一踏板离开所述主支撑杆,在所述第一纵向拉杆和横向拉杆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支架逐渐靠近所述第一支架实现收纳。这样,所述折叠梯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得以缩小。四、所述第一支架顶端还设置有扶手,保证使用者的手部能够得以支撑,保证了使用者使用折叠梯的安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所述前支持架和后支撑架上设置铰接点和固定装置实现高度方向的折叠,配合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在宽度方向的折叠,最大限度的缩小折叠梯的尺寸,以适合空间紧张的场合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折叠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可二次折叠的折叠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为第二支架和第四支架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四踏板上的口袋和弹力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前支撑架100;后支撑架200;踏板300;纵向拉杆400;横向拉杆500;主支撑杆600;前支撑架1;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扶手13;后支撑架2;第三支架21;第四支架22;主支撑杆23;第一踏板31;第二踏板32;第三踏板33、第四踏板34;口袋341;魔术贴342;弹力带343;挂钩344;挂环345;第一纵向拉杆35;横向拉杆36;支撑座37;第二纵向拉杆38;固定装置4;上套管41;下套管42;T形插销4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7所示,其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可二次折叠的折叠梯,包括前支撑架1、后支撑架2、第一踏板31、第二踏板32、第三踏板33、第四踏板34、第一纵向拉杆35、横向拉杆36和主支撑杆23,所述前支撑架1自上而下包括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所述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相互铰接;所述后支撑架2自上而下包括第三支架21和第四支架22,所述第三支架21和第四支架22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支架11自上而下铰接设置有第一踏板31和第二踏板32;所述第一踏板31和第二踏板32分别与所述第一纵向拉杆35铰接,所述第一纵向拉杆35与所述第三支架21之间铰接设置有横向拉杆36;所述第三支架21上设置有主支撑杆23,所述第一踏板31可搭接在所述支撑杆上。折叠梯使用后,所述第一踏板31离开所述主支撑杆23,在所述第一纵向拉杆35和横向拉杆36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支架11逐渐靠近所述第一支架11实现收纳。这样,所述折叠梯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得以缩小。所述第二支架12自上而下铰接设置有第三踏板33和第四踏板34;所述第二支架12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三踏板33和第四踏板34的支撑座37;折叠梯使用时,所述第三踏板33和所述第四踏板34在重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支撑座37抵顶;收纳时,随着所述第二支架12的转动,在重力作用下离开所述支撑座37向第二支架12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第三踏板33和所述第四踏板34的收纳。所述第一支架11顶端还设置有扶手13,所述扶手13与第一支架11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支架11顶端还设置有扶手13,保证使用者的手部能够得以支撑,保证了使用者使用折叠梯的安全。在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的铰接处、第三支架21与第四支架22的铰接处和所述扶手13与第一支架11的铰接处分别设置有固定装置4,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上套管41、下套管42和T形插销43;所述T形插销43可容纳在所述上套管41和下套管42内以限制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第三支架21与第四支架22和所述扶手13与第一支架11的相互转动。在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第三支架21与第四支架22和所述扶手13与第一支架11之间分别采用铰链连接和设置固定装置4,使得所述折叠梯在高度方向能够折叠。以所述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为例,所述上套管41与第一支架11固定连接,所述下套管42与第二支架12固定连接,使用时所述T形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二次折叠的折叠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撑架、后支撑架、第一踏板、第二踏板、第三踏板、第四踏板、第一纵向拉杆、横向拉杆和主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架自上而下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互铰接;所述后支撑架自上而下包括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支架自上而下铰接设置有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纵向拉杆铰接,所述第一纵向拉杆与所述第三支架之间铰接设置有横向拉杆;所述第三支架上设置有主支撑杆,所述第一踏板可搭接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第二支架自上而下铰接设置有第三踏板和第四踏板;所述第二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三踏板和第四踏板的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架顶端还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与第一支架相互铰接;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铰接处、第三支架与第四支架的铰接处和所述扶手与第一支架的铰接处分别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上套管、下套管和T形插销;所述T形插销可容纳在所述上套管和下套管内以限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第三支架与第四支架和所述扶手与第一支架的相互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二次折叠的折叠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撑架、后支撑架、第一踏板、第二踏板、第三踏板、第四踏板、第一纵向拉杆、横向拉杆和主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架自上而下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互铰接;所述后支撑架自上而下包括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支架自上而下铰接设置有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纵向拉杆铰接,所述第一纵向拉杆与所述第三支架之间铰接设置有横向拉杆;所述第三支架上设置有主支撑杆,所述第一踏板可搭接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第二支架自上而下铰接设置有第三踏板和第四踏板;所述第二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三踏板和第四踏板的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架顶端还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与第一支架相互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益鸣蔡秋妮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