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不等跨框架的H型截面梁柱装配式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20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不等跨框架的H型截面梁柱装配式节点,长跨H型钢梁的端部固定于H型钢柱的上翼缘上,短跨H型钢梁的上翼缘与第一角钢的一侧通过第一螺栓相连接,第一角钢的另一侧与H型钢柱的下翼缘通过第二螺栓相连接,短跨H型钢梁的腹板与第二角钢的一侧通过第三螺栓相连接,第二角钢的另一侧与H型钢柱的下翼缘通过第四螺栓相连接,短跨H型钢梁的下翼缘与第三角钢的一侧通过第五螺栓相连接,第三角钢的另一侧与H型钢柱的下翼缘通过第六螺栓相连接;第一角钢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一螺栓穿过的第一长条形通孔;短跨H型钢梁的下翼缘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五螺栓穿过的第二长条形通孔,该节点能够有效的避免短跨梁节点过早发生破坏。

A H-section beam-column assembled joint for unequal span fram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不等跨框架的H型截面梁柱装配式节点
本技术属于钢结构
,涉及一种适用于不等跨框架的H型截面梁柱装配式节点。
技术介绍
在不等跨框架建筑由柱、长跨梁及短跨梁组成,当不等跨框架建筑受到意外冲击,发生连续倒塌时,节点发生较大变形时,短跨梁的节点过早发生破坏,导致结构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不等跨框架的H型截面梁柱装配式节点,该节点能够有效的避免短跨梁节点过早发生破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适用于不等跨框架的H型截面梁柱装配式节点包括H型钢柱、长跨H型钢梁及短跨H型钢梁,长跨H型钢梁的端部固定于H型钢柱的上翼缘上,短跨H型钢梁的上翼缘与第一角钢的一侧通过第一螺栓相连接,第一角钢的另一侧与H型钢柱的下翼缘通过第二螺栓相连接,短跨H型钢梁的腹板与第二角钢的一侧通过第三螺栓相连接,第二角钢的另一侧与H型钢柱的下翼缘通过第四螺栓相连接,短跨H型钢梁的下翼缘与第三角钢的一侧通过第五螺栓相连接,第三角钢的另一侧与H型钢柱的下翼缘通过第六螺栓相连接;第一角钢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一螺栓穿过的第一长条形通孔;短跨H型钢梁的下翼缘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五螺栓穿过的第二长条形通孔。长跨H型钢梁的上翼缘通过第四角钢与H型钢柱的上翼缘相连接;长跨H型钢梁的腹板通过第五角钢与H型钢柱的上翼缘相连接;长跨H型钢梁的下翼缘通过第六角钢与H型钢柱的上翼缘相连接。第四角钢与长跨H型钢梁的上翼缘之间通过第七螺栓相连接;第四角钢与H型钢柱的上翼缘之间通过第八螺栓相连接;第五角钢与长跨H型钢梁的腹板之间通过第九螺栓相连接;第五角钢与H型钢柱的上翼缘之间通过第十螺栓相连接;第六角钢与长跨H型钢梁的下翼缘之间通过第十一螺栓相连接;第六角钢与H型钢柱的上翼缘之间通过第十二螺栓相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适用于不等跨框架的H型截面梁柱装配式节点在具体操作时,短跨H型钢梁的上翼缘与第一角钢的一侧通过第一螺栓相连接,第一角钢的另一侧与H型钢柱的下翼缘通过第二螺栓相连接;短跨H型钢梁的下翼缘与第三角钢的一侧通过第五螺栓相连接,第三角钢的另一侧与H型钢柱的下翼缘通过第六螺栓相连接,其中,第一角钢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一螺栓穿过的第一长条形通孔;短跨H型钢梁的下翼缘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五螺栓穿过的第二长条形通孔,通过第一长条形通孔及第二长条形通孔保证短跨H型钢梁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从而有效避免短跨梁节点过早发生破坏,以提高结构的抗倒塌能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H型钢柱1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长跨H型钢梁3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第二角钢5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第一角钢4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H型钢柱、2为短跨H型钢梁、3为长跨H型钢梁、4为第一角钢、5为第二角钢、6为第三角钢、7为第四角钢、8为第五角钢、9为第六角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至图7,本技术所述的适用于不等跨框架的H型截面梁柱装配式节点包括H型钢柱1、长跨H型钢梁3及短跨H型钢梁2,长跨H型钢梁3的端部固定于H型钢柱1的上翼缘上,短跨H型钢梁2的上翼缘与第一角钢4的一侧通过第一螺栓相连接,第一角钢4的另一侧与H型钢柱1的下翼缘通过第二螺栓相连接,短跨H型钢梁2的腹板与第二角钢5的一侧通过第三螺栓相连接,第二角钢5的另一侧与H型钢柱1的下翼缘通过第四螺栓相连接,短跨H型钢梁2的下翼缘与第三角钢6的一侧通过第五螺栓相连接,第三角钢6的另一侧与H型钢柱1的下翼缘通过第六螺栓相连接;第一角钢4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一螺栓穿过的第一长条形通孔;短跨H型钢梁2的下翼缘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五螺栓穿过的第二长条形通孔。长跨H型钢梁3的上翼缘通过第四角钢7与H型钢柱1的上翼缘相连接;长跨H型钢梁3的腹板通过第五角钢8与H型钢柱1的上翼缘相连接;长跨H型钢梁3的下翼缘通过第六角钢9与H型钢柱1的上翼缘相连接。具体的,第四角钢7与长跨H型钢梁3的上翼缘之间通过第七螺栓相连接;第四角钢7与H型钢柱1的上翼缘之间通过第八螺栓相连接;第五角钢8与长跨H型钢梁3的腹板之间通过第九螺栓相连接;第五角钢8与H型钢柱1的上翼缘之间通过第十螺栓相连接;第六角钢9与长跨H型钢梁3的下翼缘之间通过第十一螺栓相连接;第六角钢9与H型钢柱1的上翼缘之间通过第十二螺栓相连接。本技术在具体施工时,只需将各部件在工厂中进行预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再通过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三螺栓、第四螺栓、第五螺栓、第六螺栓、第七螺栓、第八螺栓、第九螺栓、第十螺栓、第十一螺栓及第十二螺栓将各部分连接即可,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当节点在输入外界能量时,通过第一螺栓在第一长条形通孔内移动,通过第五螺栓在第二长条形通孔内移动,以确保短跨H型钢梁2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有效避免短跨梁节点过早发生破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不等跨框架的H型截面梁柱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H型钢柱(1)、长跨H型钢梁(3)及短跨H型钢梁(2),长跨H型钢梁(3)的端部固定于H型钢柱(1)的上翼缘上,短跨H型钢梁(2)的上翼缘与第一角钢(4)的一侧通过第一螺栓相连接,第一角钢(4)的另一侧与H型钢柱(1)的下翼缘通过第二螺栓相连接,短跨H型钢梁(2)的腹板与第二角钢(5)的一侧通过第三螺栓相连接,第二角钢(5)的另一侧与H型钢柱(1)的下翼缘通过第四螺栓相连接,短跨H型钢梁(2)的下翼缘与第三角钢(6)的一侧通过第五螺栓相连接,第三角钢(6)的另一侧与H型钢柱(1)的下翼缘通过第六螺栓相连接;第一角钢(4)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一螺栓穿过的第一长条形通孔;短跨H型钢梁(2)的下翼缘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五螺栓穿过的第二长条形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不等跨框架的H型截面梁柱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H型钢柱(1)、长跨H型钢梁(3)及短跨H型钢梁(2),长跨H型钢梁(3)的端部固定于H型钢柱(1)的上翼缘上,短跨H型钢梁(2)的上翼缘与第一角钢(4)的一侧通过第一螺栓相连接,第一角钢(4)的另一侧与H型钢柱(1)的下翼缘通过第二螺栓相连接,短跨H型钢梁(2)的腹板与第二角钢(5)的一侧通过第三螺栓相连接,第二角钢(5)的另一侧与H型钢柱(1)的下翼缘通过第四螺栓相连接,短跨H型钢梁(2)的下翼缘与第三角钢(6)的一侧通过第五螺栓相连接,第三角钢(6)的另一侧与H型钢柱(1)的下翼缘通过第六螺栓相连接;第一角钢(4)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一螺栓穿过的第一长条形通孔;短跨H型钢梁(2)的下翼缘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五螺栓穿过的第二长条形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炜辉郑玉辉谭政孟宝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