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氮除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401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脱氮除磷装置,处理池上开设有进水口,进水管路与进水口相连通,过滤网固定在进水口下方的处理池内,搅拌装置设在处理池的底端,水生生物浮床漂浮在处理池内,提升泵设置在处理池内,提升管路与提升泵相连通,提升管路与滴灌装置相连,分隔网固定在集水池的顶端,分隔网的上方设置过滤吸附区,过滤吸附区内填充天然沸石,在过滤吸附区的顶端设置陆生生物种植区,陆生生物种植区内填充植物生长所需土壤,并种植陆生植物,在集水池内还设置有生化填料装置。利用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和生物填料的共同作用,来对污染水体中的氮磷进行脱除操作,提高其处理效率,以期脱氮除磷过程更加的绿色环保。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氮除磷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脱氮除磷装置。
技术介绍
肉类加工废水含有大量的血污、油脂、油块、毛、肉屑、内脏杂物、未消化的食料和粪便等污染物,外观呈令人不快的血红色,并具有使人厌恶的血腥味,此外,在肉类加工废水中,还含有粪便大肠杆菌、粪便链球菌一级沙门氏菌等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细菌,但一般不含有有毒物质;肉类加工废水所含污染物主要为呈溶解、胶体和悬浮等物理形态的有机物质,其污染指标主要有Ph、BOD、COD、SS等,此外还有总氮、有机氮、氨氮、硝态氮、总固体、总磷、硫酸根、硫化物和总碱度等。肉类加工废水如果仅仅只对其中悬浮的油脂、肉屑等杂物进行沉淀过滤,所得废水中污染物含量超标,需对其中超标的氮磷进行处理后,才能重复利用或排放至天然水体中,现有的氮磷处理方法一般采用生物处理或向污水中加入氨氮去除剂以去除水体中多余的氮磷,但是,生物处理过程复杂,处理效率低,且经过处理后的污水仍存在氮磷超标的可能,而向污水中加入氨氮去除剂,由于氨氮去除剂为化学物质,其对水体中的氮磷处理反应十分迅速,但是由于污水中氮磷含量不尽相同,氨氮去除剂的投入量需要实验精准测定,如加入量过少会导致氮磷含量超标,加入量过多则会产生其他的问题,影响污水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现有的脱氮除磷方法过程复杂,处理效率低,且经过处理后的污水仍存在氮磷超标的可能,提供了一种脱氮除磷装置,利用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和生物填料的共同作用,来对污染水体中的氮磷进行脱除操作,提高其处理效率,以期脱氮除磷过程更加的绿色环保。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脱氮除磷装置,包括水生植物处理装置、提升装置、滴灌装置和陆生植物处理装置,所述水生植物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进水管路、过滤网、搅拌装置和水生生物浮床,所述处理池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所述过滤网固定在所述进水口下方的所述处理池内,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处理池的底端,所述水生生物浮床漂浮在所述处理池内,且位于所述过滤网之上,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泵和提升管路,所述提升泵设置在所述处理池内,所述提升管路与所述提升泵相连通,所述提升管路与所述滴灌装置相连,所述陆生植物处理装置包括陆生植物种植区、过滤吸附区、分隔网和集水池,所述分隔网固定在所述集水池的顶端,所述分隔网的上方设置所述过滤吸附区,所述过滤吸附区内填充天然沸石,在所述过滤吸附区的顶端设置所述陆生植物种植区,所述陆生植物种植区内填充植物生长所需土壤,并种植陆生植物,在所述集水池内还设置有生化填料装置,所述生化填料装置包括曝气管路、曝气支管、鼓风机和生物填料网箱,所述曝气管路由上至下竖直设置在所述集水池内,在所述曝气管路上均匀设置所述曝气支管,所述鼓风机通过管路与所述曝气管路的进气端相连通,所述生物填料网箱固定在所述曝气管路的外侧,在所述集水池的底端设置有泄水管路。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转轴、下圆锥齿轮、上圆锥齿轮、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所述处理池底端外侧,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贯穿所述处理池一侧的并与所述处理池另一侧转动连接的转轴固定相连,在所述转轴上套接所述下圆锥齿轮,所述上圆锥齿轮固定在所述搅拌轴的底端,在所述搅拌轴外侧套接轴承,所述轴承通过固定支架与所述处理池的内壁相固定,所述上圆锥齿轮和所述下圆锥齿轮相啮合,在所述搅拌轴上固定有搅拌叶片。所述下圆锥齿轮和所述上圆锥齿轮的数量为2-4个。所述搅拌叶片的数量为2-3个。所述水生生物浮床包括浮体、花盆、仿生型填料和水生植物,在所述浮体的中部开设中心孔,所述花盆安装在所述中心孔内,所述花盆的盆底为镂空网状结构,在所述花盆内填充有所述仿生型填料,所述水生生物种植在所述仿生型填料内。在所述浮体的边缘开设有连接孔,相邻的所述浮体之间通过绳索贯穿所述连接孔相连接。所述仿生型填料采用陶粒。所述滴灌装置包括滴灌管、滴灌口、内固定网、外固定网、缓冲棉和涡流板,所述滴灌管与所述提升管路相连通,所述滴灌口均匀开设在所述滴灌管的水平段上,所述涡流板设置在所述滴灌管的管壁内,且所述涡流板的一侧为所述滴灌口,在所述滴灌口上相对设置有所述内固定网和所述外固定网,所述缓冲棉放置在所述内固定网和所述外固定网之间。所述涡流板倾斜设置在所述滴灌管的内壁上,所述涡流板为一面凹一面凸的结构,所述涡流板的凸面一侧设置所述滴灌口,所述涡流板的凹面一侧与所述滴灌管的入口相对。所述涡流板与所述滴灌管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45-60°,所述涡流板与所述滴灌口之间的距离为5-1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水生生物发达的根系,来吸收和转化水体中超标的氮磷,以达到初步净化水质的目的,但是仅仅通过水生生物来吸收和转化水体中超标的氮磷,其转化比例以及转化效率较低,再将经过初步处理的水体通过滴灌的方式来浇灌陆生植物,陆生植物的根系对水体中的氮磷进行进一步的吸收后,水再流经过滤层后,流至集水池内,在集水池内生化填料的作用下,对水体中的氮磷进行最后的生物处理,以提高生物处理效率,保证脱氮除磷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水生生物浮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滴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处理池,2为进水管路,3为过滤网,4为提升泵,5为提升管路,6为陆生植物种植区,7为过滤吸附区,8为分隔网,9为集水池,10为曝气管路,11为曝气支管,12为鼓风机,13为生物填料网箱,14为搅拌电机,15为转轴,16为下圆锥齿轮,17为上圆锥齿轮,18为搅拌轴,19为搅拌叶片,20为浮体,21为花盆,22为仿生型填料,23为连接孔,24为滴灌管,25为内固定网,26为外固定网,27为缓冲棉,28为涡流板,29为轴承,30为固定支架。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脱氮除磷装置,包括水生植物处理装置、提升装置、滴灌装置和陆生植物处理装置,水生植物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1、进水管路2、过滤网3、搅拌装置和水生生物浮床,处理池1上开设有进水口,进水管路2与进水口相连通,过滤网3固定在进水口下方的处理池1内,搅拌装置设置在处理池1的底端,水生生物浮床漂浮在处理池1内,且位于过滤网3之上,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泵4和提升管路5,提升泵4设置在处理池1内,提升管路5与提升泵4相连通,提升管路5与滴灌装置相连,陆生植物处理装置包括陆生植物种植区6、过滤吸附区7、分隔网8和集水池9,分隔网8固定在集水池9的顶端,分隔网8的上方设置过滤吸附区7,过滤吸附区7内填充天然沸石,在过滤吸附区7的顶端设置陆生植物种植区6,陆生植物种植区6内填充植物生长所需土壤,并种植陆生植物,在集水池9内还设置有生化填料装置,生化填料装置包括曝气管路10、曝气支管11、鼓风机12和生物填料网箱13,曝气管路10由上至下竖直设置在集水池9内,在曝气管路10上均匀设置曝气支管11,鼓风机12通过管路与曝气管路10的进气端相连通,生物填料网箱13固定在曝气管路10的外侧,生物填料网箱13填充有沸石、粉煤灰或膨润土,在集水池9的底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脱氮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生植物处理装置、提升装置、滴灌装置和陆生植物处理装置,所述水生植物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进水管路、过滤网、搅拌装置和水生生物浮床,所述处理池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所述过滤网固定在所述进水口下方的所述处理池内,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处理池的底端,所述水生生物浮床漂浮在所述处理池内,且位于所述过滤网之上,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泵和提升管路,所述提升泵设置在所述处理池内,所述提升管路与所述提升泵相连通,所述提升管路与所述滴灌装置相连,所述陆生植物处理装置包括陆生植物种植区、过滤吸附区、分隔网和集水池,所述分隔网固定在所述集水池的顶端,所述分隔网的上方设置所述过滤吸附区,所述过滤吸附区内填充天然沸石,在所述过滤吸附区的顶端设置所述陆生植物种植区,所述陆生植物种植区内填充植物生长所需土壤,并种植陆生植物,在所述集水池内还设置有生化填料装置,所述生化填料装置包括曝气管路、曝气支管、鼓风机和生物填料网箱,所述曝气管路由上至下竖直设置在所述集水池内,在所述曝气管路上均匀设置所述曝气支管,所述鼓风机通过管路与所述曝气管路的进气端相连通,所述生物填料网箱固定在所述曝气管路的外侧,在所述集水池的底端设置有泄水管路。...

【技术特征摘要】
1.脱氮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生植物处理装置、提升装置、滴灌装置和陆生植物处理装置,所述水生植物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进水管路、过滤网、搅拌装置和水生生物浮床,所述处理池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所述过滤网固定在所述进水口下方的所述处理池内,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处理池的底端,所述水生生物浮床漂浮在所述处理池内,且位于所述过滤网之上,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泵和提升管路,所述提升泵设置在所述处理池内,所述提升管路与所述提升泵相连通,所述提升管路与所述滴灌装置相连,所述陆生植物处理装置包括陆生植物种植区、过滤吸附区、分隔网和集水池,所述分隔网固定在所述集水池的顶端,所述分隔网的上方设置所述过滤吸附区,所述过滤吸附区内填充天然沸石,在所述过滤吸附区的顶端设置所述陆生植物种植区,所述陆生植物种植区内填充植物生长所需土壤,并种植陆生植物,在所述集水池内还设置有生化填料装置,所述生化填料装置包括曝气管路、曝气支管、鼓风机和生物填料网箱,所述曝气管路由上至下竖直设置在所述集水池内,在所述曝气管路上均匀设置所述曝气支管,所述鼓风机通过管路与所述曝气管路的进气端相连通,所述生物填料网箱固定在所述曝气管路的外侧,在所述集水池的底端设置有泄水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转轴、下圆锥齿轮、上圆锥齿轮、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所述处理池底端外侧,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贯穿所述处理池一侧的并与所述处理池另一侧转动连接的转轴固定相连,在所述转轴上套接所述下圆锥齿轮,所述上圆锥齿轮固定在所述搅拌轴的底端,在所述搅拌轴外侧套接轴承,所述轴承通过固定支架与所述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明赵燕刘艳娟佟爽魏静陈四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