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恒压网络下二次调节传动系统的蓄释能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3871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非恒压网络下二次调节传动系统的蓄释能控制方法,包括一个限压蓄能组件和一个或一个以上液压蓄能组件,其特征在于限压蓄能组件和液压蓄能组件依次并联连接在二次元件的高压油口上,二次元件与负载相接,二次元件由二次元件控制组件控制其工作工况;运动负载起动、加速或重力负载提升时,二次元件控制组件将与限压蓄能组件和液压蓄能组件相接的二次元件调至液压马达工况释放能量;运动负载制动或重力负载下降时,二次元件控制组件将与限压蓄能组件和液压蓄能组件相接的二次元件调至液压泵工况回收储存能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能量回收储存与释放过程的控制,且操作简单、准确可靠,提高了能量的再利用效果及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量蓄存与释放控制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非恒压网络下 二次调节传动系统的蓄释能控制方法。(二) 技术背景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一般工作在恒压网络下,属压力耦联系统,用来蓄 能的液压蓄能器压力允许变化范围小,限制了能量的回收和再利用。为此,国 内外研究人员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法, 一种是采用液压变压器进行压力的调节,扩大系统工作压力的变化范围;另一种是让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工作在非恒 压网络下,这样系统压力工作范围也增大/。但是,在非恒压网络下,由于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一般没有专门供油液 压泵,液压蓄能器充油压力高低受负载变化影响很大,比如公交汽车、装载机 等运行工况(行驶速度、载乘质量等)变化频繁,所具有的动能变化不一,这 样回收储存的能量就有多有少,液压蓄能器充油压力高低不同,而液压蓄能器 充油后的压力直接决定着其利用效果,充油压力越低,在诸如公交汽车.、装载 机等负载起步和加速时的利用效果就越差;并且,现有的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 统中,液压蓄能器通常直接连在系统主油路上,工作时不对其蓄能和释能进行 控制,这样,在能量再利用时,液压蓄能器储存的能量就可能一次性全部或绝 大部分释放出来,而公交汽车、装载机等负载工况转换频繁,乘载质量不断变 化,当乘客少时,车辆起动、加速、行驶所需动力就小,消耗的能量就少,反 之消耗的能量就多;另外,车辆的运行速度也不断变化,当道路交通流量大或 者比较堵塞的情况时,车辆起动、加速及运行速度就很慢,此时所需动力小, 消耗的能量也少,如果不对液压蓄能器中储存能量的释放进行控制, 一些能量 就会白白浪费掉了。(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非恒压网络下二次调 节传动系统的蓄释能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对能量的回收存与再利用进行控制, 提高了能量的再利用效果与效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结构包括一个限压蓄能组件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具有不同压力设定范围的液压蓄能组件,其 特征在于,限压蓄能组件和液压蓄能组件依次并联连接在二次元件的高压油口 上,二次元件与运动负载相接,二次元件还与二次元件控制组件相接并由二次 元件控制组件控制其工作工况;运动负载起动、加速、行驶时,二次元件控制 组件调节二次元件处于液压马达工况工作,按需求释放限压蓄能组件和液压蓄 能组件中储存的能量,二次元件与发动机共同驱动运动负载运行;运动负载制 动时,二次元件控制组件调节二次元件处于液压泵工况工作,二次元件在运动 负载惯性动能作用下,按由低压到高压的顺序向液压蓄能组件和限压蓄能组件 回馈能量。上述非恒压网络下二次调节传动系统的蓄释能控制方法,其限压蓄能组件 包括液压蓄能器、蓄能控制阀、截止阀和安全阀,液压蓄能器的进出油口与截 止阀的一端油口连接,液压蓄能器又与安全阀的进油口连接,截止阀的另一端 油口与蓄能控制阀的出油口连接,蓄能控制阀的进油口与蓄能二次元件的高压 油口连接。上述非恒压网络下二次调节传动系统的蓄释能控制方法,其液压蓄能组件 包括液压蓄能器、蓄能控制阀、截止阀和压力继电器,液压蓄能器的进出油口 与截止阀的一端油口连接,液压蓄能器又与压力继电器的进油口连接,截止阀 的另一端油口与蓄能控制阀的出油口连接,蓄能控制阀的进油口与二次元件的 高压油口连接。上述非恒压网络下二次调节传动系统的蓄释能控制方法,其所述的蓄能控 制阀为电磁换向阀、电液换向阀、电液伺服阀或电液比例阔中的任意一种。上述非恒压网络下二次调节传动系统的蓄释能控制方法,其结构包括一个 限压蓄能组件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具有不同压力设定范围的液压蓄能组件,其 特征在于,限压蓄能组件和液压蓄能组件依次并联连接在蓄能二次元件的高压 油口上,蓄能二次元件与负载二次元件联接,负载二次元件又与运动负载相接, 蓄能二次元件还与蓄能二次元件控制组件相接并由蓄能二次元件控制组件控制 其工作工况,负载二次元件还与负载二次元件控制组件相接并由负载二次元件 控制组件控制其工作工况;重力负载提升时,负载二次元件控制组件调节负载 二次元件处于液压泵工况工作,蓄能二次元件控制组件调节蓄能二次元件处于 液压马达工况工作,按需求释放限压蓄能组件和液压蓄能组件中储存的能量, 驱动处于液压马达工况的蓄能二次元件工作,与电动机共同驱动处于液压泵工 况的负载二次元件工作,将高压油泵入液压油缸,提升重力负载上行;重力负载下降时,负载二次元件控制组件调节负载二次元件处于液压马达工况工作,蓄能二次元件控制组件调节蓄能二次元件处于液压泵工况工作,在重力负载重 力势能的作用下,处于液压马达工况的负载二次元件驱动处于液压泵工况的蓄 能二次元件,按由低压到高压的顺序向液压蓄能组件和限压蓄能组件回馈能量。 上述非恒压网络下二次调节传动系统的蓄释能控制方法,其限压蓄能组件 包括液压蓄能器、蓄能控制阀、截止阀和安全阀,液压蓄能器的进出油口与截 止阀的一端油口连接,液压蓄能器又与安全阀的进油口连接,截止阀的另一端 油口与蓄能控制阀的出油口连接,蓄能控制阀的进油口与蓄能二次元件的高压 油口连接。上述非恒压网络下二次调节传动系统的蓄释能控制方法,其液压蓄能组件 包括液压蓄能器、蓄能控制阀、截止阀和压力继电器,液压蓄能器的进出油口 与截止阀的一端油口连接,液压蓄能器又与压力继电器的进油口连接,截止阀 的另一端油口与蓄能控制阀的出油口连接,蓄能控制阀的进油口与蓄能二次元 件的高压油口连接。上述非恒压网络下二次调节传动系统的蓄释能控制方法,其所述的蓄能控 制阀为电磁换向阀、电液换向阀、电液伺服阀或电液比例阀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的非恒压网络下二次调节传动系统的蓄释能控制方法中,其液压蓄 能器用于储存回收的能量,蓄能控制阀用于控制液压蓄能器回收能量的储存与 释放,截止阀的作用是当蓄能控制阀损坏维修时,用来关闭液压蓄能器的进出 油口,防止储存的高压油流出来;压力继电器的作用是设定液压蓄能组件油路 中液压蓄能器的最高工作压力,如果有一个以上的液压蓄能组件,压力继电器 的设定压力由低到高依次不同;安全阀的作用是限定限压蓄能组件油路中液压 蓄能器的最高工作压力,安全阀的限定压力也是液压蓄能组件、限压蓄能组件 中各液压蓄能器的最高工作压力。本专利技术的非恒压网络下二次调节传动系统的蓄释能控制方法, 一次工作循 环包括能量储存和能量释放两个过程,其具体控制方法如下能量储存过程(即液压蓄能器的充油过程)的控制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 电液伺服阀控制变量油缸调节二次元件的斜盘倾角及其大小,使其处于液压泵 工况工作,二次元件在负载惯性动能或重力能的作用下,向系统回馈能量;控 制液压蓄能组件中蓄能控制阀的切换,高压油首先流向并储存在设定压力最低 的液压蓄能组件的液压蓄能器中,当蓄油压力达到该液压蓄能组件中压力继电 器的设定压力时,蓄能控制阀切换至中位,停止向该液压蓄能组件充油;同时, 控制设定压力较高的另一个液压蓄能组件中蓄能控制阀的自动切换,这样高压 油就充入该液压蓄能组件的液压蓄能器中,当达到设定充油压力时,停止向该液压蓄能组件充油;依此工作下去,如果二次元件不再有高压油输出或者输出 的高压油很少,蓄油过程结束,如果二次元件还不断输出高压油,就继续向设 定压力更高的液压蓄能组件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恒压网络下二次调节传动系统的蓄释能控制方法,包括一个限压蓄能组件(5)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具有不同压力设定范围的液压蓄能组件(4),其特征在于,限压蓄能组件(5)和液压蓄能组件(4)依次并联连接在二次元件(12)的高压油口上,二次元件(12)与运动负载相接,二次元件(12)还与二次元件控制组件(11)相接并由二次元件控制组件(11)控制其工作工况;运动负载起动、加速、行驶时,二次元件控制组件(11)调节二次元件(12)处于液压马达工况工作,按需求释放限压蓄能组件(5)和液压蓄能组件(4)中储存的能量,二次元件(12)与发动机共同驱动运动负载运行;运动负载制动时,二次元件控制组件(11)调节二次元件(12)处于液压泵工况工作,二次元件(12)在运动负载惯性动能作用下,按由低压到高压的顺序向液压蓄能组件(4)和限压蓄能组件(5)回馈能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发业戴汝泉孔祥臻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交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