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3721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论电池等蓄电单元的充电状态如何都可以以较大的旋转驱动力长时间地进行基于第二旋转电机的行驶的混合驱动装置。具备输入轴(Ⅰ)、输出轴(O)、第一及第二旋转电机(MG1、MG2)、第一及第二行星齿轮装置(P1、P2)、多个摩擦接合构件,第一及第二行星齿轮装置(P1、P2)相互具备通过传动部件(M)一体旋转地连接的连接旋转构件(mj),输入轴(Ⅰ)和第一旋转电机(MG1)分别与第一行星齿轮装置(P1)的连接旋转构件(mj)以外的两个旋转构件连接,输出轴(O)和第二旋转电机(MG2)分别与第二行星齿轮装置(P2)的连接旋转构件(mj)以外的两个旋转构件连接,上述多个摩擦接合构件包含将传动部件(M)及与之一体旋转的连接旋转构件(mj)选择性地固定于非旋转部件(Ds)的第一制动器(B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与发动机连接的输入轴、与车轮连接的输出 轴、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第二行星齿轮 装置的混合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有具备了两个旋转电机和动力分配用的行星齿轮装置的所谓 混联式的混合驱动装置。就其而言,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图11所示的构成的混合驱动装置H。该混合驱动装置H具备与发动 机E连接的输入轴I、与车轮连接的输出轴O、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 旋转电机MG2、三个行星齿轮机构PG1 PG3、用于进行这些行星齿轮机 构PG1 ~ PG3的各旋转构件之间或旋转构件与壳体Ds之间的接合的离合 器C1、 C2及制动器B1、 B2。这里为了方便起见,将三个行星齿轮机构 从发动机E侧开始依次设为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第二行星齿轮机构 PG2及第三行星齿轮机构PG3。该混合驱动装置H通过将第一制动器Bl接合而实现第一混联模式, 通过从该状态起将第一离合器Cl或第二离合器C2接合来实现并联模 式。另外,该混合驱动装置H通过将第一离合器Cl接合来实现第二混 联模式,通过从该状态起将第二制动器B2或第二离合器C2接合来实现 并联模式。由此,该混合驱动装置H就成为可以实现两个混联模式及具 有四级的固定变速比的并联模式的构成。这里,在混联模式中,利用第 一行星齿轮机构PG1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进行输入轴I(发动机E )、 第一旋转电机MG1和第二旋转电机MG2之间的旋转驱动力的分配、合成, 向与第二旋转电机MG2—体旋转的轴Ma传递。而且,传递到该轴Ma的 旋转驱动力经由第三行星齿轮机构PG3被传递到输出轴0。另 一方面, 在并联模式中,输入轴I (发动机E)的旋转速度以规定的变速比被变 速并向输出轴O传递。此时,第一旋转电机MG1及第二旋转电机MG2— 边以与车速及变速比对应的速度旋转, 一边作为电动机或发电机发挥作用。另外,该混合驱动装置H不具备使输入轴I (发动机E)的旋转反 转而向输出轴O传递的后退用的变速级。所以,该混合驱动装置H成为 如下的构成,即,在用于进行后退的后退模式中,通过使第二旋转电机 MG2向反方向旋转,而经由第三行星齿轮机构PG3向输出轴0传递后退 方向的旋转驱动力。专利文献l:美国专利6953409B2号说明书但是,上述的混合驱动装置H的构成,如果将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 向第一旋转电机传递而进行发电,则会在第二旋转电机MG2及轴Ma上 作用前进方向的旋转驱动力。所以,当在基于第二旋转电机MG2的后退 行驶中进行发电的情况下,就会有无法输出较大的后退驱动力的问题。 由此,能够进行基于第二旋转电机MG2的后退行驶的时间及此时第二旋 转电机MG2所能产生的驱动力就受电池等蓄电装置的充电状态制约。这 样,在上述的混合驱动装置H的构成中,很难以较大的旋转驱动力长时 间地进行基于第二旋转电机的后退行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驱 动装置,其可以将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向第一旋转电机传递而进行发 电,并且可以在不将该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向输出轴传递的状态下将第 二旋转电机的旋转驱动力向输出轴传递,由此,无论电池等蓄电装置的 充电状态如何,都可以以较大的旋转驱动力长时间地进行基于第二旋转 电机的行驶。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混合驱动装置的特征构成在于如下 方面,即,具备与发动机连接的输入轴、与车轮连接的输出轴、第一 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具有至少三个旋转构件的第一行星齿轮装置、 具有至少三个旋转构件的第二行星齿轮装置、将上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 及上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一个旋转构件与其他的旋转构件选择性地 连接或与非旋转部件选择性地固定的多个摩擦接合构件,并且上述第一 行星齿轮装置及上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相互具备经由传动部件一体旋 转地连接的连接旋转构件,上述输入轴和上述第 一旋转电机分别与上述 第 一行星齿轮装置的上述连接旋转构件以外的两个旋转构件连接,上述 输出轴和上述第二旋转电机分别与上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上述连接 旋转构件以外的两个旋转构件连接,上述多个摩擦接合构件包含将上述 传动部件及与之一体旋转的上述连接旋转构件选择性地固定于非旋转 部件的第一制动器。根据该特征性构成,可以将上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及上述第二行星 齿轮装置的经由传动部件一体旋转地连接的连接旋转构件,利用上述第 一制动器固定于非旋转部件。在该状态下,虽然可以将上述输入轴的旋 转经由上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向上述第一旋转电机传递,但是不会向上 述输出轴及第二旋转电机传递。因此,就可以一边将发动机的旋转驱动 力向上述第一旋转电机传递而进行发电, 一边不受其影响地经由上述第 二行星齿轮装置将上述第二旋转电机的旋转驱动力向上述输出轴传递 而行驶。所以,无论电池等蓄电单元的充电状态如何,都可以以较大的 旋转驱动力长时间地进行基于第二旋转电机的旋转驱动力的行驶。另一 方面,在已使上述第一制动器接合解除的状态下,可以将上述输入轴(发 动机)的旋转驱动力向上述第一旋转电机和上述传动部件分配,将所分 配的旋转驱动力向上述输出轴传递而行驶。而且,本申请中,"连接,,除了包括直接地进行旋转传递的构造以外,还包括经由1个或2个以上的部件间接地进行旋转传递的构造。另 外,本申请中,对于具备太阳轮、行星架、齿圏三个旋转构件的行星齿 轮机构,将由该行星齿轮机构单独、或者组合多个行星齿轮机构而得到 的装置称作"行星齿轮装置"。这里,优选构成为,可以切换串联模式和混联模式,其中,串联模 式是在上述第一制动器接合状态下,经由上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将上述 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向上述第一旋转电机传递而进行发电,经由上述第 二行星齿轮装置将上述笫二旋转电机的旋转驱动力向上述输出轴传递 的模式;混联模式是在上述第一制动器接合解除状态下,经由上述第一 行星齿轮装置将上述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向上述第一旋转电机及上述 传动部件双方分配,经由上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至少将分配到上述传动 部件的旋转驱动力向上述输出轴传递的模式。如果如此构成,则例如在后退时等那样,可以在适于仅基于上述第 二旋转电机的旋转驱动力的行驶的情况下,以串联模式来行驶,例如在 如起步加速时等那样,在适于一边将上述输入轴(发动机)的旋转驱动 力向上述第一旋转电机和上述传动部件分配并将分配后的旋转驱动力 向上述输出轴传递, 一边根据需要利用第二旋转电机的旋转驱动力进行 辅助的行驶的状态下,就可以利用混联模式来行驶。所以,可以根据车 辆的行驶状态等选择恰当的行驶模式来有效地行驶。另外,优选设为如下的构成,即,在后退时,利用上述串联模式进 行使上述第二旋转电机向上述输出轴进行后退旋转的方向旋转的控制。如上所述,在已将上述第一制动器设为接合状态的串联模式中,上 述输入轴的旋转被经由上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向上述第一旋转电机传 递,但不向上述输出轴及第二旋转电机传递。所以,如果设为此种构成, 则可以不受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的影响地利用上述第二旋转电机适当 地进行后退。另外,由于在此时,将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向上述第一旋 转电机传递而进行发电,因此无论电池等蓄电单元的充电状态如何,都 可以以较大的旋转驱动力长时间地进行后退行驶。这里,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发动机连接的输入轴、与车轮连接的输出轴、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具有至少三个旋转构件的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具有至少三个旋转构件的第二行星齿轮装置、将上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及上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一个旋转构件与其他的旋转构件选择性地连接或与非旋转部件选择性地固定的多个摩擦接合构件, 并且上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及上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相互具备经由传动部件一体旋转地连接的连接旋转构件, 上述输入轴和上述第一旋转电机分别与上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上述连接旋转构件以外的两个旋转构件连接, 上述输出轴和上述第二旋转电机分别与上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上述连接旋转构件以外的两个旋转构件连接, 上述多个摩擦接合构件包含将上述传动部件及与之一体旋转的上述连接旋转构件选择性地固定于非旋转部件的第一制动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中诚高见重树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