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宏观流动系数动态评价砂砾岩储层物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341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气井试油试采技术领域,是一种利用宏观流动系数动态评价储层物性的方法,包括S1:根据试油阶段单井每日流压数据计算压力损失比;S2:根据累产量数据和压力损失比计算宏观流动系数;S3:根据波动情况,选取各井稳定的宏观流动系数;S4:统计区域内试井资料中的试井流动系数kh/μ;S5:利用区域内已试油井的宏观流动系数和试井流动系数建立相关性;S6:对于未试井的层,计算宏观流动系数,反演试井流动系数;S7:查找储层厚度、原油粘度,计算出储层的渗透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仅通过生产资料就可以求得地层流动系数,了解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能力,缩短了作业时间,节约试井费用,实现评价储层的目的。

Dynamic evalua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glutenite reservoir by MACRO-FLOW coeffic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宏观流动系数动态评价砂砾岩储层物性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气井试油试采
,是一种利用宏观流动系数动态评价砂砾岩储层物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油气井试油试采作业中,动态评价储层的生产能力是一项重要工作,一般通过试井或者地层测试作业,求取能够反映流体在孔隙中流动的难易程度的地层流动系数kh/μ值进行评价。低渗砂砾岩储层射孔后一般无自然产能,需要压裂改造才能获得产能,但在退液试产过程中,产量递减快,试井求取的参数准确性受影响,且试井、测试施工周期长、成本高,试井测试不能全覆盖,砂砾岩储层物性评价困难,影响油田上产。提出利用油气井试油试采作业的生产数据,求取累退液与入井压裂液总量、压力损失比的比值,将这一比值定义为宏观流动系数,它与地层试井流动系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反映流体在孔隙中流动的难易程度,实现了对所有井层物性的动态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宏观流动系数动态评价砂砾岩储层物性的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的砂砾岩储层试井测试施工周期长、成本高以及砂砾岩储层物性评价困难,影响油田上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利用宏观流动系数动态评价砂砾岩储层物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试油阶段单井每日流压数据计算压力损失比;压力损失比的计算公式如下:S=(P地-P流)/P地(1)其中,P地为地层压力,单位为:MPa;P流为流压,单位为MPa;S2:根据累产量数据和压力损失比计算宏观流动系数,宏观流动系数计算公式如下:FH=Q累/(Q压裂总液*S)(2)其中,Q累为累产量,单位为:m3;Q压裂总液为入井压裂液总量,单位为:m3;S为压力损失比;S3:查找研究区试井的稳定期的宏观流动系数:统计并计算研究区内各试井的宏观流动系数,若某井某段时期内每日产量波动均小于10%,此时计算得到的宏观流动系数作为该井稳定期的宏观流动系数;S4:收集研究区内试井资料中试井解释的渗透率ks、储层厚度Hs和原油粘度μs,将渗透率ks、储层厚度Hs和原油粘度μs代入公式kh/μ,计算得到该试井流动系数;S5:对研究区内试井的稳定期的宏观流动系数和试井流动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求取宏观流动系数与试井流动系数的数学关系式;S6:对于未试井的A井利用生产数据,通过公式(1)和公式(2)求取A井的宏观流动系数,代入S5中得到的宏观流动系数与试井流动系数的数学关系式中,反向再计算A井的流动系数;S7:根据S6计算的流动系数,查找A井的储层厚度HA和原油粘度μA并代入流动系数计算公式kh/μ中,求取储层的渗透率KA值。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在S5中,对宏观流动系数和试井流动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线性相关的直线以及指数式或对数式的相关性曲线。本专利技术利用日常生产数据对宏观流动系数评价,在不增加额外工作的情况下,求取了储层的渗透性,实现了对每口井储层物性的评价,实现了仅通过生产资料就可以求得地层流动系数,了解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能力,缩短了作业时间,节约试井费用,实现评价储层的目的。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方法流程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玛湖013井S2层的油压、产量随时间波动的折线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玛湖16井S2层的油压、产量随时间波动的折线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玛湖24井S1层的油压、产量随时间波动的折线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玛湖29井S1层的油压、产量随时间波动的折线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的宏观流动系数和试井流动系数的指数相关性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该利用宏观流动系数动态评价砂砾岩储层物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试油阶段单井每日流压数据计算压力损失比;压力损失比的计算公式如下:S=(P地-P流)/P地(1)其中,P地为地层压力,单位为:MPa;P流为流压,单位为:MPa;S2:根据累产量数据和压力损失比计算宏观流动系数;宏观流动系数计算公式如下:FH=Q累/(Q压裂总液*S)(2)其中,Q累为累产量,单位为:m3;Q压裂总液为入井压裂液总量,单位为:m3;S为压力损失比;S3:查找研究区试井的稳定期的宏观流动系数:统计并计算研究区内各试井的宏观流动系数,若某井某段时期内每日产量波动均小于10%,此时计算得到的宏观流动系数作为该井稳定期的宏观流动系数;在该步骤3中,统计查询研究区试井的稳定期的宏观流动系数时,需要在得到的数据中查找某井某段时期内的每日产量均小于10%,该处的某段时期是指在至少连续两天内,该井的单日产量波动小于10%。S4:收集研究区内试井资料中试井解释的渗透率ks、储层厚度Hs和原油粘度μs,将渗透率ks、储层厚度Hs和原油粘度μs代入公式kh/μ,计算得到该试井流动系数;S5:对研究区内试井的稳定期的宏观流动系数和试井流动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求取宏观流动系数与试井流动系数的数学关系式;上述的S5中,对研究区内试井的稳定期的宏观流动系数和试井流动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稳定期的宏观流动系数更有利于准确的反映出流体在孔隙中流动的难易程度,对于该研究区内未试的其他井具有较好的指导性意义,实现对各井层物性的客观动态评价。S6:对于未试井的A井利用生产数据,通过公式(1)和公式(2)求取A井的宏观流动系数,代入S5中得到的宏观流动系数与试井流动系数的数学关系式中,反向再计算A井的流动系数;S7:根据S6计算的流动系数,查找A井的储层厚度HA和原油粘度μA并代入流动系数计算公式kh/μ中,求取储层的渗透率KA值。上述的S4中收集的研究区常规测井资料和S7中查找的A井的储层厚度HA和原油粘度μA资料,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可以直接提取使用。本专利技术利用日常生产数据对宏观流动系数评价,在不增加额外工作的情况下,求取了储层的渗透性,实现了对每口井储层物性的评价,实现了仅通过生产资料就可以求得地层流动系数,了解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能力,缩短了作业时间,节约试井费用,实现评价储层的目的。如附图1所示,在S5中,对宏观流动系数和试井流动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线性相关的直线以及指数式或对数式的相关性曲线。实施例2:如附图2至6以及表1、2所示,利用宏观流动系数动态评价砂砾岩储层物性的方法应用于玛湖区块,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收集玛湖区块内生产资料,计算各井每天的压力损失比,压力损失比的计算公式如下:S=(P地-P流)/P地(1)其中,P地为地层压力,单位为:MPa;P流为流压,单位为:MPa;第二步,根据累产量数据和压力损失比计算每天的宏观流动系数,宏观流动系数计算公式如下:FH=Q累/(Q压裂总液*S)(2)其中,Q累为累产量,单位为:m3;Q压裂总液为入井压裂液总量,单位为:m3;S为压力损失比;第三步,选取宏观流动系数连续两天波动均小于10%时的值作为本层的稳定宏观流动系数;第四步,如表1所示,统计玛湖区块复压资料中的试井流动系数kh/μ;第五步,利用区域内已试油井的宏观流动系数和试井流动系数建立关系,玛湖区块试井流动系数和宏观流动系数的关系式为:y=1.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宏观流动系数动态评价砂砾岩储层物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试油阶段单井每日流压数据计算压力损失比;压力损失比的计算公式如下:S=(P地‑P流)/P地                      (1)其中,P地为地层压力,单位为:MPa;P流为流压,单位为MPa;S2:根据累产量数据和压力损失比计算宏观流动系数,宏观流动系数计算公式如下:FH=Q累/(Q压裂总液*S)                     (2)其中,Q累为累产量,单位为: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宏观流动系数动态评价砂砾岩储层物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试油阶段单井每日流压数据计算压力损失比;压力损失比的计算公式如下:S=(P地-P流)/P地(1)其中,P地为地层压力,单位为:MPa;P流为流压,单位为MPa;S2:根据累产量数据和压力损失比计算宏观流动系数,宏观流动系数计算公式如下:FH=Q累/(Q压裂总液*S)(2)其中,Q累为累产量,单位为:m3;Q压裂总液为入井压裂液总量,单位为:m3;S为压力损失比;S3:查找研究区试井的稳定期的宏观流动系数:统计并计算研究区内各试井的宏观流动系数,若某井某段时期内每日产量波动均小于10%,此时计算得到的宏观流动系数作为该井稳定期的宏观流动系数;S4:收集研究区内试井资料中试井解释的渗透率ks、储层厚度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猛毛新军陈超峰丁心鲁刘钰王金礼杜宗和张晓文徐伟红王立新刘慧韦钦杰毕全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