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衣袖可调节的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2715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0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衣袖可调节的工装,包括衣服本体,所述衣服本体包括衣袖和袖口,所述衣袖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衣袖中部的外侧设有第一钩环,所述第一钩环与袖口之间的衣袖外侧设有用于钩合钩子的第二钩环,所述袖口固定有基布,所述基布位于衣袖的内侧,所述基布固定有绳索,所述绳索远离基布的一端穿过通孔固定于钩子,所述钩子钩合第一钩环或者第二钩环。这种工装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将衣袖的袖口推向手臂后,钩子钩合第二钩环,有效防止衣袖向手指方向伸展,从而实现调节衣袖的长短,便于人们穿着。

A Tool with Adjustable Sleev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衣袖可调节的工装
本技术涉及衣服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衣袖可调节的工装。
技术介绍
衣服是指人类遮掩身体的用布条、丝绸、天鹅绒等材质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遮挡物,衣服的本意是指防寒保暖,护身的介质。衣服包括长袖衣服和短袖衣服,把长袖衣服穿在,如果需要收起衣袖,一般把袖子折叠卷至手臂。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衣袖折叠至手臂的过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衣袖可调节的工装,它解决了袖子折叠至手臂的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衣袖可调节的工装,包括衣服本体,所述衣服本体包括衣袖和袖口,所述衣袖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衣袖的中部的外侧设有第一钩环,所述第一钩环与袖口之间的衣袖外侧设有用于钩合钩子的第二钩环,所述袖口固定有基布,所述基布位于衣袖的内侧,所述基布固定有绳索,所述绳索远离基布的一端穿过通孔固定于钩子,所述钩子钩合第一钩环或者第二钩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衣服穿在身上,当不需要收起衣袖时,此时,钩子钩合第一钩环;当需要收起衣袖时,用手把衣袖的袖口推向手臂,将钩子钩合第二钩环,使得衣袖的袖口不会因手臂的摆动而向手指方向伸展,此时,衣袖处于折叠状态。这种工装的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将衣袖的袖口推向手臂后,钩子钩合第二钩环,有效防止衣袖向手指方向伸展,从而实现调节衣袖的长短,便于人们穿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内嵌入固定有塑料圆环,绳索穿过塑料圆环且绳索与塑料圆环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圆环比较耐磨,塑料圆环固定在通孔内,从而保障通孔不会因绳索的磨损而扩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塑料圆环的内径小于钩子的横截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钩子不能穿过塑料圆环移动至衣袖的内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钩子的内弯面设有呈V形状的弹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钩子钩合第一钩环或者第二钩环,弹片限制钩子从第一钩环或者第二钩环脱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片与钩子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加工工序,降低生产钩子成本,从而有利于生产钩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布为无纺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它具有较强的强度和较好的韧性,使得基布不易被绳索拉破,从而延长工装的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设有两组,两组通孔位于衣袖对应的两侧,所述基布、绳索、塑料圆环、钩子、第一钩环和第二钩环均设有两组且呈一一对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手把衣袖的袖口推向手臂,将两个钩子从不同的地方钩合两个第二钩环,不仅使得衣袖不会因手臂的摆动而向手指方向伸展,而且折叠的衣袖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衣袖的内侧缝有供绳索穿过的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道不仅起到限制绳索活动轨迹作用,而且让绳索在衣袖内来回往复运动更加规整和有序。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这种衣服穿在身上,当不需要收起衣袖时,此时,钩子钩合第一钩环;当需要收起衣袖时,用手把衣袖的袖口推向手臂,将钩子钩合第二钩环,使得衣袖的袖口不会因手臂的摆动而向手指方向伸展,此时,衣袖处于折叠状态。这种工装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将衣袖的袖口推向手臂后,钩子钩合第二钩环,有效防止衣袖向手指方向伸展,从而实现调节衣袖的长短,便于人们穿着;2.通孔内嵌入固定有塑料圆环,绳索穿过塑料圆环,由于塑料圆环比较耐磨,从而保障通孔不会因绳索的磨损而扩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衣袖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衣服本体;101、衣袖;102、袖口;2、基布;3、绳索;4、钩子;41、弹片;5、通孔;51、塑料圆环;61、第一钩环;62、第二钩环;7、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衣袖可调节的工装,包括衣服本体1,衣服本体1包括衣袖101和袖口102,衣袖101的袖口102缝制固定有两块基布2,两块基布2位于袖口102的内侧,且两块基布2在袖口102的内侧对称设置,衣袖101的中部的两侧开设有两个对应的通孔5,衣袖101中部的外侧设有对应通孔5第一钩环61,第一钩环61与袖口102之间的衣袖101外侧设有第二钩环62,基布2固定有绳索3,绳索3远离基布2的另一端穿过通孔5固定有钩子4,钩子4钩合第一钩环61或者第二钩环62。参见图2和图3,基布2为无纺布,无纺布具有较强的强度和较好的韧性,无纺布不易被绳索3拉破,从而延长工装的使用寿命。衣袖101的内侧缝制有通道7,绳索3穿过通道7,使得绳索3在通道7内来回往复运动更加规整和有序,同时,通道7限制了绳索3的活动范围。衣袖101中部开设的通孔5内嵌入固定有塑料圆环51,绳索3穿过塑料圆环51且与塑料圆环51抵触,塑料圆环51比较耐磨,从而保障通孔5不会因磨损而扩大。塑料圆环51的的内径小于钩子4的横截面,使得钩子4不能穿过塑料圆环51进入衣袖101的内侧,若钩子4穿过塑料圆环51进入衣袖101的内侧,将钩子4再从塑料圆环51穿出较为繁琐,因此,钩子4不能穿过塑料圆环51进入衣袖101的内侧能够提高工装的性能。钩子4的内弯面设有呈V形状的弹片41,弹片41与钩子4抵触,当钩子4钩合第一钩环61或者第二钩环62,弹片41限制钩子4从第一钩环61或者第二钩环62脱出。弹片41与钩子4一体成型,从而减少生产钩子4的工序,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由于衣袖101的中部的两侧开设有两个对应的通孔5,因此,基布2、绳索3、塑料圆环51、钩子4、第一钩环61和第二钩环62均设有两组且呈一一对应通孔5设置,从而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使用钩子4钩合第一钩环61和第二钩环62,提高钩子4钩合第一钩环61和第二钩环62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这种衣服穿在身上,当不需要收起衣袖101时,此时,钩子4钩合第一钩环61;当需要收起衣袖101时,用手把衣袖101的袖口102推向手臂,将钩子4钩合第二钩环62,使得衣袖101的袖口102不会因手臂的摆动而向手指方向伸展,此时,衣袖101处于折叠状态。这种工装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将衣袖101的袖口102推向手臂后,钩子4钩合第二钩环62,有效防止衣袖101向手指方向伸展,从而实现调节衣袖101的长短,便于人们穿着。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衣袖可调节的工装,包括衣服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衣服本体(1)包括衣袖(101)和袖口(102),所述衣袖(101)的中部设有通孔(5),所述衣袖(101)中部的外侧设有第一钩环(61),所述第一钩环(61)与袖口(102)之间的衣袖(101)外侧设有用于钩合钩子(4)的第二钩环(62),所述袖口(102)固定有基布(2),所述基布(2)位于衣袖(101)的内侧,所述基布(2)固定有绳索(3),所述绳索(3)远离基布(2)的一端穿过通孔(5)固定于钩子(4),所述钩子(4)钩合第一钩环(61)或者第二钩环(6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衣袖可调节的工装,包括衣服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衣服本体(1)包括衣袖(101)和袖口(102),所述衣袖(101)的中部设有通孔(5),所述衣袖(101)中部的外侧设有第一钩环(61),所述第一钩环(61)与袖口(102)之间的衣袖(101)外侧设有用于钩合钩子(4)的第二钩环(62),所述袖口(102)固定有基布(2),所述基布(2)位于衣袖(101)的内侧,所述基布(2)固定有绳索(3),所述绳索(3)远离基布(2)的一端穿过通孔(5)固定于钩子(4),所述钩子(4)钩合第一钩环(61)或者第二钩环(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衣袖可调节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内嵌入固定有塑料圆环(51),绳索(3)穿过塑料圆环(51)且绳索(3)与塑料圆环(51)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衣袖可调节的工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云衣时代服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