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分体式蓄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175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蓄热技术领域。一种分体式蓄热系统,包括注液箱、换热发生器、第一蓄热箱、第二蓄热箱和控制系统,所述换热发生器包括第一换热发生器和第二换热发生器,在所述注液箱与所述第一换热发生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发生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泵送组件和第二泵送组件;第一蓄热箱和第二蓄热箱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发生器和第二换热发生器连通,所述第一蓄热箱和所述第二蓄热箱与所述注液箱之间设置有循环泵送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体式蓄热系统,旨在对能量进行分级储存,实现对能量进行梯级利用;在采用温度感应器的蓄热器工作过程中,可设定储存蓄热剂的温度范围,在满足设备不同工况要求的同时节约能源。

Split regenerativ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蓄热系统
本技术属于蓄热
,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蓄热系统。
技术介绍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面对如此严峻的能源形式,现有的蓄热器设计多在改变蓄热器的内部结构,但不能满足客户对特定温度范围的蓄热箱的需求,对于能量的储存和吸收往往无法做到最优化利用,导致资源的浪费,能效较低,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的研发方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好,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实用性、优化热量提取、存储和利用的分体式蓄热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蓄热系统,包括:注液箱;换热发生器,所述换热发生器包括第一换热发生器和第二换热发生器,在所述注液箱与所述第一换热发生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发生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泵送组件和第二泵送组件;第一蓄热箱和第二蓄热箱,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发生器和第二换热发生器连通,所述第一蓄热箱和所述第二蓄热箱与所述注液箱之间设置有循环泵送组件;和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泵送组件、第二泵送组件、循环泵送组件的动作。根据本技术分体式蓄热系统,优选地,所述换热发生器包括:换热壳体,在所述换热壳体上设置有载热流体进口和载热流体出口;和换热盘管,多道所述换热盘管层叠布设在所述换热壳体内,且相邻两道所述换热盘管的换热管束错位设置、或呈格栅状交叉设置。根据本技术分体式蓄热系统,优选地,所述换热壳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布设有连通上下两侧的腔体的通孔;所述隔板上下两侧的腔体内的换热盘管并联设置,并分别形成第一换热发生器和第二换热发生器。根据本技术分体式蓄热系统,优选地,所述换热盘管的管束为并排连通布设的平行管束、或为呈螺旋盘状的盘状管束,所述换热盘管的管束上设置有管束肋片,所述管束肋片为依次布设在管束上的圆盘状翅片、或为连续盘设在所述管束上的螺旋翅片,单个所述管束肋片为连续锯齿结构。根据本技术分体式蓄热系统,优选地,多道所述换热盘管之间均间隔布设,且相邻两道所述换热盘管之间的间隔间距由载热流体进口向载热流体出口依次减小。根据本技术分体式蓄热系统,优选地,第一泵送组件包括变频泵和第一输送管,在所述第一输送管上设置有自动调节阀,在所述第一换热发生器与所述第一蓄热箱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流量计的检测信号,由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变频泵和自动调节阀的动作。根据本技术分体式蓄热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二泵送组件均包括输送泵和第二输送管,在所述第二输送管上设置有闸阀。根据本技术分体式蓄热系统,优选地,所述循环泵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蓄热箱和所述第二蓄热箱上的循环液口、循环管道和循环泵。根据本技术分体式蓄热系统,优选地,所述注液箱包括注液箱体、顶盖、以及设置在所述注液箱体上的蓄液管、循环液管、排液管和输液管。根据本技术分体式蓄热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一蓄热箱和所述第二蓄热箱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安全阀。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能量储存技术,采用分体式蓄热系统,旨在对能量进行分级储存,实现对能量进行梯级利用;在采用温度感应器的蓄热器工作过程中,可设定储存蓄热剂的温度范围,在满足设备不同工况要求的同时节约能源。本技术的注液箱的顶盖的设计,便于进行清洗注液箱,同时可以防止敞口面积过大,避免蓄热剂受到污染;本技术排液管的设置,能够便于更换蓄热剂时将旧液排出注液箱,也便于清洗注液箱后清洗液的排出。本技术蓄热剂经提取热量后能够重复循环利用,故系统运行过程中损失的蓄热剂可以通过蓄液管进行补充;蓄热剂由注液箱流入发生器;因为本技术的发生器并非有固定数目和连接方式的设备,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产品的结构设计所决定;本技术的发生器主要用于提取热量和蓄积热量,并通过第二输送管上的闸阀设置在注液箱和发生器相连的管路上,其主要用于提取和储存发生器未能完全应用的热量。本技术发生器由智能联动、反馈和信号处理系统等组成,可根据生产和使用需要在数据处理器上输入各对应发生器的蓄热温度,发生器的输出端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可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数据处理器对上传数据进行记录,并将信号传递给输入管上的自动调节阀,以此来控制进入发生器的蓄热剂的流速和流量,通过这种方式来得到特定范围的温度的蓄热剂。本申请对各个发生器均配备蓄热箱,设置蓄热箱便于大量存储、运输带有热量的蓄热剂,并在蓄热箱上设置安全阀,避免相变造成箱内气压过高,防止发生安全事故,避免造成设备损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分体式蓄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管束肋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100为注液箱、101为注液箱体、102为顶盖、103为蓄液管、104为循环液管、105为排液管、106为输液管;210为第一换热发生器、220为第二换热发生器、201为换热壳体、202为载热流体进口、203为载热流体出口、204为换热盘管、205为隔板、206为管束肋片;310为第一蓄热箱、320为第二蓄热箱;401为第一输送管402为变频泵、403为自动调节阀、404为第二输送管、405为输送泵、406为闸阀、407为温度传感器、408为流量计、409为安全阀;501为循环泵、502为循环液口、503为循环管道;600为控制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见图1-图3,一种分体式蓄热系统,包括注液箱100、换热发生器、第一蓄热箱310、第二蓄热箱320和控制系统600,换热发生器包括第一换热发生器210和第二换热发生器220,在注液箱100与第一换热发生器210和第二换热发生器220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泵送组件和第二泵送组件;第一蓄热箱310和第二蓄热箱320分别与第一换热发生器210和第二换热发生器220连通,第一蓄热箱310和第二蓄热箱320与注液箱100之间设置有循环泵送组件;控制系统600控制第一泵送组件、第二泵送组件、循环泵送组件的动作。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发生器包括换热壳体201和换热盘管204,在换热壳体上设置有载热流体进口202和载热流体出口203;多道换热盘管204层叠布设在换热壳体201内,且相邻两道换热盘管204的换热管束错位设置、或呈格栅状交叉设置。换热壳体201内设置有隔板205,隔板205上布设有连通上下两侧的腔体的通孔;隔板205上下两侧的腔体内的换热盘管204并联设置,并分别形成第一换热发生器210和第二换热发生器220,上述一体结构作为本实施例的最优选择,还可以单独设置两个换热发生器,并使得载热流体依次通过第一和第二换热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液箱;换热发生器,所述换热发生器包括第一换热发生器和第二换热发生器,在所述注液箱与所述第一换热发生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发生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泵送组件和第二泵送组件;第一蓄热箱和第二蓄热箱,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发生器和第二换热发生器连通,所述第一蓄热箱和所述第二蓄热箱与所述注液箱之间设置有循环泵送组件;和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泵送组件、第二泵送组件、循环泵送组件的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液箱;换热发生器,所述换热发生器包括第一换热发生器和第二换热发生器,在所述注液箱与所述第一换热发生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发生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泵送组件和第二泵送组件;第一蓄热箱和第二蓄热箱,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发生器和第二换热发生器连通,所述第一蓄热箱和所述第二蓄热箱与所述注液箱之间设置有循环泵送组件;和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泵送组件、第二泵送组件、循环泵送组件的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发生器包括:换热壳体,在所述换热壳体上设置有载热流体进口和载热流体出口;和换热盘管,多道所述换热盘管层叠布设在所述换热壳体内,且相邻两道所述换热盘管的换热管束错位设置、或呈格栅状交叉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壳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布设有连通上下两侧的腔体的通孔;所述隔板上下两侧的腔体内的换热盘管并联设置,并分别形成第一换热发生器和第二换热发生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的管束为并排连通布设的平行管束、或为呈螺旋盘状的盘状管束,所述换热盘管的管束上设置有管束肋片,所述管束肋片为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纪军魏艳雨欧阳怀瀑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