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隔声性能的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16175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隔声性能的测试方法,基于不同厚度的平板的传声损失测试,结合待测零部件厚度占比分析,从而拟合得出待测零部件整体隔声性能水平,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采用声强法测定不同厚度的平板的传声损失;步骤二,建立待测零部件的三维数模,在建立的三维数模上进行厚度量化分析,量化厚度取值与平板厚度取值相同,根据量化厚度取值将三维数模划分为不同区域,统计不同区域的厚度及其所占的面积,得到待测零部件的厚度分布;步骤三,进行隔声拟合,取不同厚度平板的传声损失与待测零部件相应厚度占比加权平均,得到待测零部件的传声损失。操作便捷,测试成本低,测试效率高,稳定性好。

A Test Method for Sound Insulation Performance of Automotive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零部件隔声性能的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声评价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隔声性能的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现代汽车舒适性要求日益提升,汽车NVH性能已经成为影响一部汽车品牌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汽车隔声性能是用户最容易感知且最容易抱怨的汽车品质之一,隔声好坏对用户口碑、品牌形象有重要影响。汽车隔声零部件(如前壁板隔音垫、地毯等)对整车隔声性能有直接影响,零部件隔声性能与整车隔声水平有重要关系。传统的零部件隔声性能评价方法主要基于将整个待测零部件置于隔声窗进行测试,进而测试工装制作复杂,所需成本较高,工装笨重拆装困难。并且对于主机厂多项目开发情况,需反复拆装不同车型测试工装,操作复杂,工序繁琐,周期长,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隔声性能的测试方法,基于不同厚度的平板的传声损失测试,结合待测零部件厚度占比分析,从而拟合得出待测零部件整体隔声性能水平,其操作便捷,测试成本低,测试效率高,稳定性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的隔声性能的测试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搭建混响室和消声室,将不同厚度的平板安装于混响室和消声室之间的隔声窗上,采用声强法测定不同厚度的平板的传声损失STLi;步骤二,建立待测零部件的三维数模,在建立的三维数模上进行厚度量化分析,量化厚度取值与平板厚度取值相同,根据量化厚度取值将三维数模划分为不同区域,统计不同区域的厚度及其所占的面积,得到待测零部件的厚度分布;步骤三,进行隔声拟合,取不同厚度平板的传声损失STLi与待测零部件相应厚度占比Ai加权平均,得到待测零部件的传声损失STLA,计算式为:式中,i为平板厚度取值,n为平板厚度取值数量,STLi为厚度为i的平板的传声损失测试值,单位为dB,Ai为待测零部件上厚度为i的面积占比。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平板与待测零部件的成分相同;当待测零部件为单一均质材料,所述平板为与待测零部件相同材质的材料;当待测零部件为多层材料,包括至少一层软层和至少一层硬层,所述平板上软层和硬层分布与待测零部件相同,且不同厚度的平板的硬层厚度相同,软层厚度根据厚度取值进行调整。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平板的传声损失STLi的计算式为:STLi=Lp-LI-6;式中,Lp为混响室内测得的声压级,单位为dB;LI为消声室内测得的声强级,单位为dB。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平板厚度取值间隔为3~5mm。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平板厚度取值间隔为5mm。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进行量化分析时,以量化厚度取值为中心值表征相应厚度区间。进一步,所述待测零部件为前壁板隔音垫、地垫、中通道隔音垫或轮毂包隔音垫。本专利技术通过测定不同厚度的平板的传声损失,结合待测零部件厚度占比分析,从而拟合得出待测零部件整体的传声损失,能够快速评价汽车零部件的隔声水平。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测试方法,操作便捷,测试工装简单易制造,降低了测试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同时保证了测试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混响室和消声室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响室,2—消声室,3—声源,4—隔声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参见图1,所示的汽车零部件的隔声性能的测试方法,基于不同厚度的平板传声损失,结合待测零部件厚度占比分析,从而拟合得出待测零部件整体隔声性能水平。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参见图2,搭建混响室和消声室,采用隔声窗将混响室和消声室隔开,在混响室内布置声源。将不同厚度的平板安装于混响室和消声室之间的隔声窗上,采用声强法测定不同厚度的平板的传声损失STLi,计算式为:STLi=Lp-LI-6;式中,Lp为混响室内测得的声压级,单位为dB;LI为消声室内测得的声强级,单位为dB。所述平板与待测零部件的成分相同;当待测零部件为单一均质材料,所述平板为与待测零部件相同材质的材料;当待测零部件为多层材料,包括至少一层软层和至少一层硬层,所述平板上软层和硬层分布与待测零部件相同,且不同厚度的平板的硬层厚度相同,软层厚度根据厚度取值进行调整。所述平板为不同厚度的多个样件组合,厚度取值间隔为3~5mm,优选为5mm,具体取值情况参见表1。表1平板厚度取值厚度/mm051015202530354045需要说明的是,取值为0mm指的是平板为多层材料,其硬层厚度与待测零部件的硬层厚度相同,软层厚度为0mm。当平板为单一均质材料时,无需取厚度0mm的值。步骤二,建立待测零部件的三维数模,所述待测零部件为前壁板隔音垫、地垫、中通道隔音垫或轮毂包隔音垫。在建立的三维数模上进行厚度量化分析,量化厚度取值与平板厚度取值相同,以量化厚度取值为中心值表征相应厚度区间,比如量化厚度5mm表征数据厚度2.5~7.5mm,其中不包括7.5mm,即三维数模中厚度≥2.5mm、<7.5mm均采用5mm作为量化厚度,当三维数模中待测零部件厚度<2.5mm时,量化厚度为0mm,一般地,待测零部件中厚度小于2.5mm的情况很少,几乎能够忽略不计,因此采用0mm的量化厚度表征厚度<0.25mm。量化厚度具体取值情况参见表2。表2量化厚度取值量化厚度/mm0510152025303540>45数据厚度范围/mm<2.52.5-7.57.5-12.512.5-17.517.5-22.522.5-27.527.5-32.532.5-37.537.5-42.5>42.5根据量化厚度取值将三维数模划分为不同区域,统计不同区域的厚度及其所占的面积,得到待测零部件的厚度分布。步骤三,进行隔声拟合,取不同厚度平板的传声损失STLi与待测零部件相应厚度占比Ai加权平均,得到待测零部件的传声损失STLA,计算式为:式中,i为平板厚度取值,n为平板厚度取值数量,STLi为厚度为i的平板的传声损失测试值,单位为dB,Ai为待测零部件上厚度为i的面积占比。根据待测零部件的传声损失来评价待测零部件整体的隔声性能,整个测试方法操作方便快捷,且测试工装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降低了测试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保证了测试的稳定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零部件的隔声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搭建混响室和消声室,将不同厚度的平板安装于混响室和消声室之间的隔声窗上,采用声强法测定不同厚度的平板的传声损失STLi;步骤二,建立待测零部件的三维数模,在建立的三维数模上进行厚度量化分析,量化厚度取值与平板厚度取值相同,根据量化厚度取值将三维数模划分为不同区域,统计不同区域的厚度及其所占的面积,得到待测零部件的厚度分布;步骤三,进行隔声拟合,取不同厚度平板的传声损失STLi与待测零部件相应厚度占比Ai加权平均,得到待测零部件的传声损失STLA,计算式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部件的隔声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搭建混响室和消声室,将不同厚度的平板安装于混响室和消声室之间的隔声窗上,采用声强法测定不同厚度的平板的传声损失STLi;步骤二,建立待测零部件的三维数模,在建立的三维数模上进行厚度量化分析,量化厚度取值与平板厚度取值相同,根据量化厚度取值将三维数模划分为不同区域,统计不同区域的厚度及其所占的面积,得到待测零部件的厚度分布;步骤三,进行隔声拟合,取不同厚度平板的传声损失STLi与待测零部件相应厚度占比Ai加权平均,得到待测零部件的传声损失STLA,计算式为:式中,i为平板厚度取值,n为平板厚度取值数量,STLi为厚度为i的平板的传声损失测试值,单位为dB,Ai为待测零部件上厚度为i的面积占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的隔声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平板与待测零部件的成分相同;当待测零部件为单一均质材料,所述平板为与待测零部件相同材质的材料;当待测零部件为多层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壮壮张思文刘从光章晓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