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54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3:46
一种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它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底部设置有发热体安装口,所述加热管内通过所述发热体安装口设置有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加热管内壁之间设置有过水间隙,所述加热管为多个并列设置,多个所述加热管之间依次下上间隔设置有过水孔,首位所述加热管上设置有进水口,末位所述加热管上设置有出水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水流在加热过程中能依次围绕不同发热体加热,能够增加热水的加热效率、提高热水输出率;设置的排污口结构能够将加热管中的沉积物彻底排除,保障了加热管内部的清洁度;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多种设备,能通过多种设备提高供热水箱的安全性能,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A Kind of Inner Bill Structure of Heating Pipe Water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热设备,特别是一种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
技术介绍
内胆结构可作为热水器内胆或采暖炉内胆使用,现有的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较为单一,一般为圆筒型的单容器内胆或由连接孔相通的双容器内胆。单容器内胆内的热水上升、冷水下沉,会导致内胆上部与下部的水温度差异大,热水输出率偏低;双容器内胆的热水循环加热效率差,也具有热水输出率偏低的缺点。因此,如何制作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就成为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热水能够在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内流动加热,增加了热水的加热效率,提高了热水输出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值得推广应用。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它包括:加热管,所述的加热管底部设置有发热体安装口,所述的加热管内通过所述的发热体安装口设置有发热体,所述的发热体与所述的加热管内壁之间设置有过水间隙,所述的加热管为多个并列设置,多个所述的加热管之间依次下上间隔设置有过水孔,首位所述的加热管上设置有进水口,末位所述的加热管上设置有出水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发热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安全上盖、固定座、硅玻璃管,所述的硅玻璃管上涂覆有发热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加热管为四个,分别为并列设置的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第三加热管和第四加热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加热管顶部设置有水温传感器,所述的第三加热管顶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的第四加热管顶部设置有泄压阀。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加热管下部设置有第一排污口,所述的第三加热管下部设置有第二排污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加热管外侧设置有超温保护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加热管外侧设置有水箱支架,所述的水箱支架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加热管的上部和下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加热管顶部分别设置有接地标识和总接地安装架,所述的第四加热管下部设置有水泵接地安装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加热管为圆柱体加热管,所述的加热管的材质为不锈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加热管上还设置有控制板,所述的水位传感器、所述的水温传感器、所述的超温保护器分别通过连接线连接于所述的控制板,所述的控制板通过连接线连接于所述的发热体。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水流在加热过程中能依次围绕不同发热体加热,能够增加热水的加热效率、提高热水输出率;设置的排污口结构能够将加热管中的沉积物彻底排除,保障了加热管内部的清洁度;而且,本专利技术上设置有多种安全设备,能通过多种安全设备提高供热水箱的安全性能,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发热体安装口、2过水间隙、3过水孔、4进水口、5出水口、6安全上盖、7固定座、8硅玻璃管、9第一加热管、10第二加热管、11第三加热管、12第四加热管、13水位传感器、14水温传感器、15泄压阀、16第一排污口、17第二排污口、18超温保护器、19水箱支架、20接地标识、21总接地安装架、22水泵接地安装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内容的限制。以下结合图1、图2和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它包括:加热管,所述的加热管底部设置有发热体安装口1,所述的加热管内通过所述的发热体安装口1设置有发热体,所述的发热体与所述的加热管内壁之间设置有过水间隙2,所述的加热管为多个并列设置,多个所述的加热管之间依次下上间隔设置有过水孔3,首位所述的加热管上设置有进水口4,末位所述的加热管上设置有出水口5;水流通过进水口4进入首位加热管,在通过多个加热管之间下上间隔设置的过水孔3来穿过多个加热管,使水流依次围绕多个发热体加热,使水流逐渐升温,升温后的热水从出水口5输出,其加热结构简单,能够增加热水的加热效率,提高热水输出率;所述的发热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安全上盖6、固定座7、硅玻璃管8,所述的硅玻璃管8上涂覆有发热膜,所述的发热体内还设置有电路;发热体结构简单,固定座7上设置有与发热体安装口1处相匹配设置的螺纹,发热体能够通过固定座7固定在发热体安装口1上,便于安装、拆卸及后期维护更换。所述的加热管为四个,分别为并列设置的第一加热管9、第二加热管10、第三加热管11和第四加热管12;结构小巧其便于运输安装。所述的第二加热管10顶部设置有水温传感器14,所述的第三加热管11顶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13,所述的第四加热管12顶部设置有泄压阀15;在水流加热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水位、水温进行监测,还能够通过安全泄压阀15对水压进行自动调节,便于水流加热过程控制。所述的第一加热管9下部设置有第一排污口16,所述的第三加热管11下部设置有第二排污口17;在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11使用期间可封堵排污口,待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11停用期间,打开排污口,通过清水冲洗,能够排除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11内部的沉积物。也可在两个排污口处设置三通接口,连接排污管引排。所述的加热管外侧设置有超温保护器18;所述的超温保护器18包括强电超温保护器18和弱电超温保护器18,所述的强电超温保护器18设置在所述的第三加热管11外侧,所述的弱电超温保护器18设置在所述的第四加热管12外侧。所述的加热管外侧设置有水箱支架19,所述的水箱支架19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加热管的上部和下部;设置了水箱支架19,便于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的安装与固定。所述的第一加热管9顶部分别设置有接地标识20和总接地安装架21,所述的第四加热管12下部设置有水泵接地安装架22;总接地安装架21用于固定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使用的地线;水泵接地安装架22用于固定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使用的循环水泵地线。其便于对线路的规划与固定,能够增加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使用状态下的运行安全。所述的加热管为圆柱体加热管,所述的加热管的材质为不锈钢;圆柱体具有良好的承压性,能够增强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不锈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好、热裂倾向小、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耐腐蚀、耐磨损性能,能够延长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的使用寿命。所述的加热管上还设置有控制板,所述的水温传感器14、所述的水位传感器13、所述的超温保护器18分别通过连接线连接于所述的控制板,所述的控制板通过连接线连接于所述的发热体;控制板用于实时接收水温传感器14、水位传感器13、超温保护器18发送的检测信息,并与控制板内的设定范围值进行对比,在超出设定范围值时,向发热体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发热体开启或关闭。来确保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的运行安全。以上所述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管,所述的加热管底部设置有发热体安装口,所述的加热管内通过所述的发热体安装口设置有发热体,所述的发热体与所述的加热管内壁之间设置有过水间隙,所述的加热管为多个并列设置,多个所述的加热管之间依次下上间隔设置有过水孔,首位所述的加热管上设置有进水口,末位所述的加热管上设置有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管,所述的加热管底部设置有发热体安装口,所述的加热管内通过所述的发热体安装口设置有发热体,所述的发热体与所述的加热管内壁之间设置有过水间隙,所述的加热管为多个并列设置,多个所述的加热管之间依次下上间隔设置有过水孔,首位所述的加热管上设置有进水口,末位所述的加热管上设置有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安全上盖、固定座、硅玻璃管,所述的硅玻璃管上涂覆有发热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管为四个,分别为并列设置的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第三加热管和第四加热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加热管顶部设置有水温传感器,所述的第三加热管顶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的第四加热管顶部设置有泄压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管水箱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升胡全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明东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