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长模专利>正文

内燃机离心式抗“爆震燃烧”飞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347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燃机离心式抗“爆震燃烧”飞轮,在飞轮实心圆盘圆周表面加工有对称均布,有一定深度的圆柱形深孔,深孔内装有下弹簧、圆柱形重块、上弹簧、垫圈、用挡圈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建立在“爆震燃烧”是物理原因所提出创新理论基础上,采用力学原理的实用技术,保证发动机爆发力与曲轴和飞轮转动惯量的力点和角速度同步运行,减小点火提前修正量,提高输出力的效率,实现发动机油耗、扭矩、功率随转速变化同步,可提高发动机有效热效率30%以上,应用于:(1)发动机增加压缩比。(2)现有发动机飞轮的改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燃机离心式抗"爆震燃烧"飞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抗"爆震燃烧"的结构。内燃机的专利技术和应用是建立在内燃机原理基础上,内燃机原理是建立在能量转换和守恒 定律,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热力学理论基础上,经历以下过程十八世纪已经建立了能 量转换和守恒定律——各种能量可以相互转换,但它们的总量保持不变。1851年汤姆逊建立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A『AQ+AA,输入系统的能量-系统能量的变化+系统输出能量, 是热运动中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的具体形式。十八世纪初,卡诺对蒸气机理论进行深入地研 究,在如何提高热机效率时,他撇开了各种具体结构和实际过程,根据热质守恒定律,在一 个理想化的绝热压缩、定温加热、绝热膨胀、定温放热四个可逆过程组成了卡诺循环,建立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热机的最大效率都小于1,公式如下 式中Ti——高温热源温度,T2——低温热原温度在卡诺逝世20年后,奥拓和戴姆勒根据卡诺热力学理论,专利技术了以汽油与空气混合为可燃工质,以曲柄连杆机构为传动机构,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行程的点火式汽油发动机, 随后笛卡尔专利技术了四行程压燃式柴油发动机。他们对内燃机的诞生做出了重大贡献。经历人 们对内燃机的逐渐完善,专利技术了离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真空点火提前调节装置和辛烷值校正器……等。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电脑控制下的直喷燃烧控制系统,使内燃机有效 热效率由专利技术初期不到.10%,提高到汽油机40%左右,柴油机45%左右,实现了节约能源和减 少污染的目的。内燃机原理认为,提高内燃机热效率的办法是提高发动机的压縮比(膨胀比)。当汽油机 增加压縮比时将产生"爆震燃烧",为避免"爆震燃烧"对发动机的损坏,在发动机缸体上安 装防爆震传感器,当出现"爆震燃烧"时,控制系统自动减少喷油量和修正点火提前角。内燃机原理认为,发动机产生"爆震燃烧"是化学原因,是工质在燃烧过程中焰锋扩展 所产生。1938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泰勒氏兄弟所著《内燃机原理》 一书指出,内燃机产生"爆震 燃烧"是物理原因,不是化学原因。该书1950年清华大学航空系译,龙门联合书局印行出版。内燃机飞轮结构,如附图l,现在技术"内燃机飞轮结构图",资料来源于《汽车构造》 第:化页,由吉林工业大学教研究时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78年出版。飞轮是由铸铁制造, 本身是一个具有相当大转动惯量的实心园盘,用螺栓固定在曲轴后端凸缘上。飞轮作用是-当作功行程曲轴所得的能量过剩时,飞轮获得加速度,并增加其动力m"2/2,而贮存起来,在 能量不足时,飞轮靠积聚的动力带动曲柄连杆机构越过上上点和克服各个非工作行程的阻力, 同时减低自身的回转速度。飞轮的转动惯量和质量为一常数,飞轮质量越大时,则曲轴角速 度w的变化越小。专利技术人从2000年开始对内燃机原理和万有引力定律产生质疑,对发动机进行研制的同 时,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索,经历理论一一事实的反复循环,著成《物质(能量)简史》 一书, 该书一部分内容对内燃机原理、热力学理论提出了以下看法一.地球所具有的特定性能宇宙和地球不存在引力和引力场,只存在电磁力(库仑力)和静态电磁场。地球是存在 动力源(电力层),磁场间隙为25千米,在太阳系有规律运行的圆球形电动机'是"重力状 态"、"热状态"、"存在水"匀速运动的机械惯性系具有机械能空气具有压力、重力'物体 具有重力(向心惯性力)和机械势能。在以上条件制约下'地球范围任何能量的产生都不能无中生有,任何物体(物质)的运动和静止都不具有自发性,所以,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都脱离了自然存在物质、物质产生能量和运动、质量是能量的表现形 式、能量同样是质量的表现形式这一基本事实,定性的表示能量转换过程应遵守的规则。二. 物质(能量)转换守恒第一定律——各种物质(能量)可以相互转换,但它们的总量 保持不变任何形式能量的相互转换都是物质(能量)力(机械力、电磁力)或热的转换, 同时守恒,用以下公式表示mAu=mAq输入机构或系统物质的质量能量mAu (内能、热量)二机构或系统输出物质的质量动能m △q (动量、热量)三. 物质(能量)转换守恒第二定律——地球是存在热(温度)具有力(压力、重力、机 械势能)的机械惯性系,任何形式的运动都存在空气压力、重力的阻力作用,物体相互摩擦 损失,所以,任何机构或系统的最大效率小于l,用以下公式表示mAu=p+mAq,最大效率n =l_p/mAu<l 。输入机构或系统物质的质量能量mAu (内能、热量)—几构或系统损失的能量P (机械力、 电磁力、热)+机构或系统输出物质的质量动能111/\(1 (动量、热量)以上物质(能量)转换守恒第一、第二定律包括了现有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热力学第 一、第二定律所涉及的机械、热、电、磁、生物、化学等领域能量相互转换过程应遵循的规 则。四. 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理论上提出的新观点,对内燃机热力过程作如下分析发动机是将具有热能的汽油、柴油与不具热能具有压力和重力,含有氧气的空气为媒介 物,混合成一定比例的可燃工质,以曲柄连杆机构为传动机构,将汽油、柴油的质量能量m Au (热量),通过进、压、爆、排的热力过程,在具有局限性、方向性、不具可逆性、 一定 行程的爆烧室和气缸内, 一次性燃烧爆发,同时产生最大压力和最高温度,与发动机周围具 有压力和温度的空气形成压力差和温度差,压力的传递速度快于温度的下降速度。温度差的 作用下推动热的转移是现像,压力差(力)的作用下推动热的转移是实质热膨胀作功是现 像,爆发压力作功是实质。在地球具有力和热的机械惯性系内,空气具有热(温度)和力(压 力、重力),物质燃烧过程从现象看由高温热源自动向低温热源转移,其实质是物质燃烧过程 产生的力(压力)必须克服空气所具有的力(压力、重力)形成压力差,在力(压力)的作 用下推动热的转移,所以,高温热源向低温热源转移不具自发性,是物质燃烧时具有力(压 力)的表现形式。任何热机工质燃烧时产生的力(压力)和热(温度)相互不成正比关系, 是不等价的,与热机的压縮比有关,同时不可能同步转移,同样是力(压力)作用下推动热 (温度)的转移,包括卡诺的理想循环都具有同一性质。发动机热力过程用以下公式表示mq,qj千卡]式中m——工质的质量(千克),q——工质单位质量产生的热量(千卡/千克),卬—— 工质单位质量释放的热量(千卡/千克),q=qi, mq——工质输入发动机的总热量(千卡),mq, ——发动机释放的总热量,包括发动机机构传热过程、冷却系、排气过程所释放的全部热量 (千卡)。发动机工质燃烧产生的压力转换为输出动力,用以下公式表示P产Pm+Ps 式中P,——发动机平均指示压力所具有的功,为发动机的指示功率Pm——发动机机械损失功率(1)摩擦损失;(2)驱动附件的损耗;(3)泵气损失,进、 排气中所消耗的功;(4)曲柄连杆机构传动效率所消耗的功,Ps—发动机有效功率,曲柄连杆机构、飞轮等输出旋转运动部件的质量能量mAu (重 力、机械势能)转换为质量动能mAq (机械能)所具有的功,mAu=mAq。发动机工作过程遵循物质(能量)转换守恒第一、第二定律假设工质在热力过程中完全燃烧,同时产生力(压力)和热(温度),在不存在任何机械 损失理想条件下输出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离心式抗”爆震燃烧“飞轮”,A型结构包括飞轮、圆柱形重块,上弹簧、下弹簧、垫圈、挡圈,其特征在于:在飞轮(7)实心圆盘圆周表面加工有多个对称均布,有一定深度的圆柱形深孔,在飞轮(7)圆柱形深孔安装下弹簧(9),圆柱形重块(8),上弹簧(10),垫圈(11),用挡圈(12)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长模余春露
申请(专利权)人:余长模余春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