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进气道反压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9324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减小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进气道反压的结构,由前锥和后锥组成;前锥头部内表面有带有外螺纹的轴向圆柱,后锥头部内表面有轴向的凸台,后锥头部外表面开有轴向的内螺纹盲孔;在后锥壁面上开有若干引流孔;前锥的外螺纹轴向圆柱与后锥的内螺纹盲孔配合固定,形成锥形环腔。工作时,燃烧火焰形成的压缩波在后锥的凸台上反射压缩波,能够加速缓燃向爆震的转变。爆震波形成后,回传爆震波传播到后锥,经后锥反射产生强激波向出口传播,降低反流总压。进入后锥的反流经过引流孔进入锥形环腔中,并顺着环腔流出,改变了部分反流的流动方向。从环腔流出的反流形成环形射流,与绕过后锥的反流相互作用,减小向前传播的反流流量和总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为一种减小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进气道反压的结构
技术介绍
脉冲爆震发动机是周期性工作的动力装置。按照是否自带氧化剂可以将脉冲爆震发动机分为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和火箭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由于需要周期性的吸入空气作为氧化剂,其进气道不能完全封闭。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点火后在形成稳定的爆震波之前,爆震室内会形成若干个局部的高温高压区(即热点),然后才形成稳定的爆震波向发动机出口传播。但局部的高压区也会形成一道激波向进气道传播(称为回传爆震波),回传爆震波后的燃气也会跟着流入进气道,造成发动机进气道的堵塞和不启动,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为此,必须在进气道和爆震室入口设计隔离结构,防止爆震室的反传燃气进入进气道影响进气道的正常工作。按照隔离结构的实现方式可以将它们分为机械阀和气动阀两种。机械阀安装在进气道和爆震室之间,在发动机的起爆,传播和排气阶段阀门关闭,发动机填充过程中阀门才打开。在阀门的关闭阶段,从进气道进入的高总压来流在阀体上滞止后会产生很大的负推力,这对机械阀的设计带来了挑战,而且机械阀如旋转阀等会附加阀体的控制系统,增加系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小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进气道反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前锥和后锥组成;所述前锥为薄壁圆锥结构,在前锥头部内表面有带有外螺纹的轴向圆柱,圆柱轴线与前锥轴线重合;所述后锥为薄壁圆锥结构,在后锥头部内表面有轴向的凸台,在后锥头部外表面开有轴向的内螺纹盲孔,盲孔轴线与后锥轴线重合;在后锥壁面上开有若干引流孔;前锥的外螺纹轴向圆柱与后锥的内螺纹盲孔配合固定,在前锥的内表面与后锥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锥形环腔;在后锥端面固定有支杆,用于与外部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进气道反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前锥和后锥组成;所述前锥为薄壁圆锥结构,在前锥头部内表面有带有外螺纹的轴向圆柱,圆柱轴线与前锥轴线重合;所述后锥为薄壁圆锥结构,在后锥头部内表面有轴向的凸台,在后锥头部外表面开有轴向的内螺纹盲孔,盲孔轴线与后锥轴线重合;在后锥壁面上开有若干引流孔;前锥的外螺纹轴向圆柱与后锥的内螺纹盲孔配合固定,在前锥的内表面与后锥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锥形环腔;在后锥端面固定有支杆,用于与外部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减小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进气道反压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前锥和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龙席卢杰王治武陈星谷彭畅新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