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343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塔,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下分节、上分节及吸附塔节,所述活性炭吸附塔还包括活性炭传输装置,所述活性炭传输装置包括传动机构以及用于收容活性炭的箱体,所述传动机构水平贯穿于所述下分节内,所述箱体竖直贯穿于所述下分节、上分节及吸附塔节内,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箱体配接用于控制活性炭出料速度,该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塔,其采用通过电机控制的转轴与出料口配合以控制活性炭出料速度,可实现活性炭出料速度可控,以根据烟气处理量合理调整活性炭出料速度,提高活性炭利用率。

An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Tower for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塔
本技术涉及活性炭脱硫脱硝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塔。
技术介绍
活性炭吸附法联合脱硫脱硝技术具有能够实现治污产物源化利用、吸附剂可循环使用、脱硫脱硝效率高等优点,是有发展前景的联合脱硫脱硝技术。活性炭吸附法联合脱硫脱硝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烟气净化技术,是未来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发展方向。活性炭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良好的孔结构、丰富的表面基团、高效的原位脱氧能力,同时有负载性能和还原能力,所以即可作载体制得高分散的催化系体系,又可作还原剂参与反应,提供一个还原环境,降低反应温度。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具有如下优点:(1)活性炭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良好的孔结构、丰富的表面基团、高效的原位脱氧能力,同时有负载性能和还原能力,所以既可作载体制得高分散的催化系体系,又可作为还原剂参与反应,提供一个还原环境,降低反应温度。(2)在近常温下可以实现联合脱除SO2、NOX和粉尘的一体化,SO2的脱除率可达到98%以上,NOX的脱除率可超过80%。同时吸附塔烟气粉尘含量20mg/m3(3)SO3的脱除率很高,具有能去除废气中的碳氢化合物(4)产生可出售的副产品,可以有效地实现硫的资源化。(5)吸附剂可循环使用,处理的烟气排放前不需要加热,投资省,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对废气中的NOX进行回收利用,占地面积小。同时,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具有如下缺点:活性炭吸附量有限,常需在低气速(3-12m/s)下运行,因而一般的吸附器体积较大,如何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塔,其结构简单,且通过该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塔,可实现各活性炭卸料点的下料均匀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塔,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下分节、上分节及吸附塔节,所述活性炭吸附塔还包括活性炭传输装置,所述活性炭传输装置包括传动机构以及用于收容活性炭的箱体,所述传动机构水平贯穿于所述下分节内,所述箱体竖直贯穿于所述下分节、上分节及吸附塔节内,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箱体配接用于控制活性炭出料速度。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包括设于其下端的活性炭出料口,所述活性炭出料口呈锥形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挡板、倾斜设置的第二挡板及活动设于所述第一挡板上的调节挡板,所述调节挡板可沿所述第一挡板上下移动以调节所述活性炭出料口的开度。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平行设于所述活性炭出料口下方的转轴以及设于所述转轴一端的电机,所述转轴与所述活性炭出料口配合用于活性炭料的排出。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转轴垂直设置的托辊组件,所述托辊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转轴两侧活动配接的托辊。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至少设有一组托辊组件,且所述托辊组件均匀设于所述转轴的等分点上。进一步地,所述托辊组件还包括垂直穿过所述托辊中心的托辊轴、设于所述每一托辊轴两端用于支撑所述托辊轴的托辊轴承及托辊轴承座。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部由若干孔板组成,所述箱体包括若干个上下连通的收容单元,且相邻收容单元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箱体还包括均设于其侧壁的若干导流片,所述导流片倾斜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下分节设有防止活性炭堆积的斜坡。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炭吸附塔为模块化设置,每一模块至少包括依次连接的下分节、上分节及吸附塔节。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保护的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塔,其采用通过电机控制的转轴与出料口配合以控制活性炭出料速度,可实现活性炭出料速度可控,以根据烟气处理量合理调整活性炭出料速度,提高活性炭利用率;本技术保护的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塔,其通过在出料口设置调节挡板以调节出料口的开度,可实现根据活性炭的下降速度和活性炭粒大小调节出料口的大小,进一步控制出料速度且能防止活性炭受损。本技术保护的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塔,其中的箱体由孔板构成,孔板用于烟气的通过,从而达到脱硫脱硝的目的,并且,箱体包括倾斜设于侧壁上的导流片,如此,既可以使进入箱体的气流分布均匀,又能有效防止活性炭聚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塔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塔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塔的俯视图;图4是传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转轴、托辊、托辊轴、托辊轴承、托辊轴承座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中B-B剖面的剖视图;图9是下分节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吸附塔,1、上分节,2、下分节,3、吸附塔节,41、传动机构,42、托辊组,43、箱体,44、转轴,45、电机、46、托辊,47、托辊轴,471、圆辊前座,472、圆辊后座,48、托辊轴承,49、托辊轴承座,50、支架,431、孔板,432、开口结构,433、收容单元,434、导流片,6、活性炭出料口,61、第一挡板,62、第二挡板,63、调节挡板,7、斜坡,10、第一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X轴”“Y轴”“Z轴”“垂直”“平行”“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塔,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下分节、上分节及吸附塔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塔还包括活性炭传输装置,所述活性炭传输装置包括传动机构以及用于收容活性炭的箱体,所述传动机构水平贯穿于所述下分节内,所述箱体竖直贯穿于所述下分节、上分节及吸附塔节内,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箱体配接用于控制活性炭出料速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塔,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下分节、上分节及吸附塔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塔还包括活性炭传输装置,所述活性炭传输装置包括传动机构以及用于收容活性炭的箱体,所述传动机构水平贯穿于所述下分节内,所述箱体竖直贯穿于所述下分节、上分节及吸附塔节内,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箱体配接用于控制活性炭出料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设于其下端的活性炭出料口,所述活性炭出料口呈锥形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挡板、倾斜设置的第二挡板及活动设于所述第一挡板上的调节挡板,所述调节挡板可沿所述第一挡板上下移动以调节所述活性炭出料口的开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平行设于所述活性炭出料口下方的转轴以及设于所述转轴一端的电机,所述转轴与所述活性炭出料口配合用于活性炭料的排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活性炭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转轴垂直设置的托辊组件,所述托辊组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立冬卢佳楠周士红付孟帆张艳华崔宝财杨文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利德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